首页 >热门资讯> 图像影音设计 > 36氪首发 | 一次性内窥镜蓄势待发,「瀚湄医疗」获1500万元Pre-A轮融资 >

36氪首发 | 一次性内窥镜蓄势待发,「瀚湄医疗」获1500万元Pre-A轮融资

转载时间:2022.06.19(原文发布时间:2020.03.06)
133
转载作者:36氪企服点评小编
阅读次数:133次

36氪获悉,瀚湄信息科技(上海)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瀚湄医疗)已于2019年11月29日完成1500万元Pre-A轮融资,投资包括中山贝森医疗产业投资企业、宁波米河三号股权投资合伙企业,以及苏州市历史文化名城发展集团创业投资有限公司。本轮资金将用于一次性膀胱镜、一次性支气管镜的产品研发,以及内窥镜生产设备和产品的注册认证。

瀚湄医疗成立于2017年,是一家专注于一次性内窥镜技术研发和销售的创新型企业。

这家公司自主研发了基于新一代CMOS影像传感器,和包含内窥镜影像处理、早癌筛查、病灶测量、动态光源、精密腔管等技术的创新内窥镜系统平台,并基于此布局了包括一次性电子膀胱软镜、一次性支气管镜、一次性胃镜等在内的多个产品管线,实现了内窥镜插入部耗材化和低成本。另外,该平台还可用于复用型内窥镜,能为公司在内窥镜领域的未来布局提供全方位支撑。

据介绍,目前瀚湄医疗的一次性内窥镜产品均处于研发阶段,预计一次性电子膀胱软镜最先上市;与此同时,公司2019年在复用型内窥镜领域,通过技术授权实现了200万营收。

瀚湄医疗创始人&CEO陈兴旺告诉36氪,之所以设定这样的产品研发节奏是出于现有市场需求分析和未来商业推广的双重考量。

他指出,泌尿系统是无菌环境,进入相应腔道的设备必须灭菌,而进入呼吸系统和消化系统的器械一般只需要消毒即可,鉴于灭菌成本远远大于清洗消毒,针对泌尿系统的内窥镜更需要“一次性”使用;此外,在中国现有医保收费体系下,电子膀胱软镜收费一般远高于胃镜和肠镜,这给一次性产品进入市场定价多了一定空间。

除了瀚湄医疗,近年来,一次性内窥镜整个市场也出现了越来越多新声音。自Ambu在2009年发布一次性支气管镜,Ambu、Boston Scientific、Medivator都相继进入一次性内窥镜市场。其中比较典型的要数Boston Scientific,它将其在心血管领域积累的腔管技术运用到内窥镜的插入部制程中,分别在2014年、2018年、2019年发布了一次性胆道胰腺镜、一次性输尿管镜和一次性十二指肠镜,全力进入内窥镜市场。

36氪首发 | 一次性内窥镜蓄势待发,「瀚湄医疗」获1500万元Pre-A轮融资

图片来源:拍信图库

行业巨头纷纷进军背后,是内窥镜耗材化的大趋势。目前,在全球各地的医疗机构中,诊断和治疗人体内部自然腔道疾病的最佳选择就是内窥镜,比如十二指肠镜、结肠镜以及支气管内窥镜等。然而,因内窥镜结构复杂,加之清洁、消毒及保存等方面可能会出现使用不当的情况,近年来频频爆出因细菌感染而导致病人死亡的案例

对此,内窥镜耗材化给出了一定的解决办法,虽说它目前难以真正地替换现有复用型内窥镜设备,但一次性内窥镜行业已然觉醒。在中国,近年来也有不少企业参与其中,譬如安清医疗、普生医疗、视介光电等。

根据陈兴旺的测算,在中国,一次性电子膀胱软镜的目标市场超过1200万例/年,一次性支气管镜的目标市场高于膀胱镜,而一次性胃镜的目标市场则已经超过5000万例/年。他表示,按10%市场占有率估计,待上述三个产品进入成熟销售期,它们可为公司带来20-30亿国内市场销售。

不过,陈兴旺也指出产品的成熟也不是一蹴而就,背后有一系列难关需要克服。虽说一次性内窥镜可解决交叉感染问题,但要兼顾其图像质量(达到复用型产品的性能)和产品成本控制(实现耗材化),仍是摆在所有创业者面前的难题。

对此,他表示,瀚湄医疗基于自研的创新内窥镜系统平台突破了上述难点:

  • 其一,该系统采用了新一代CMOS影像传感器(售价较低),自主设计超近焦、超薄非球面光学镜头模组,以及超细内窥镜摄像头组装测试工艺,降低了内窥镜关键零部件-摄像头模组的成本;

  • 其二,公司一次性内窥镜方案中ISP完全是自主研发,囊括了坏点校正、自动白平衡、自动曝光、自动增益、噪声消除、色彩校正、直方图均衡、结构增强等功能;

  • 其三,自主研发设计了高速视频图像预处理和远距离视频传输软硬件解决方案,能实现在超小空间内低成本远距离传输(高达8米)高分辨率视频图像,适合内窥镜及手术机器人应用;

  • 其四、超低延时内窥镜图像处理。内窥镜下手术对延时要求极高,一般超过100ms延时的视频图像处理技术不可用于内窥镜手术。而瀚湄医疗内窥镜图像处理系统整体延时低于40ms,最低延时小于10ms,非常适合内窥镜手术应用;

  • 其五 ,其特征光谱成像技术类似于Olympus的NBI和富士的BLI技术,能突出对早癌的重要特征-黏膜下毛细血管聚集的增强显示,使医生在内窥镜检查时易于发现早癌特征,等等。

至于未来商业化的考量,陈兴旺表示,一方面,内窥镜产品免临床的政策频出,大大节省了内窥镜研发的费用成本和时间成本,对整个行业都是极大利好;另一方面,随着分级诊疗的推进,基层内窥镜市场会进一步扩容,耗材化的内窥镜产品更能满足基层低成本的需求,有望实现快速增长。

最后介绍一下核心团队,瀚湄医疗创始人&CEO陈兴旺硕士毕业于解放军电子工程学院信号与信息处理专业,曾供职于江南遥感应用研究所,从事遥感卫星信号和图像处理工作,后供职于捷普科技,先后担任上海研发中心系统架构设计部经理和亚太区技术商务开发经理;首席科学家陈彧学博士为华东理工大学化学系二级教授,曾入选联邦德国洪堡学者;首席医学顾问戎龙为北京大学医学博士,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内镜中心常务副主任,副主任医师,副教授,目前主要从事消化道肿瘤的早期诊断及内镜微创治疗工作。

36氪企服点评

图像影音设计相关的软件

大厂都在用的图像影音设计软件

限时免费的图像影音设计软件

新锐产品推荐

消息通知
咨询入驻
商务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