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现实与数字深度融合的场景时代,无论城市、社区、人居、商业、办公……新物种以观念引领、连接效率、内容算法、氛围设计与数字协作,给未来之城以“场景答案”。
12月8日,36氪WISE2020未来城市峰会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举办。36氪联合场景实验室发起首届「年度场景新物种」评选,找寻传统地产的变革突破,与未来场景的探索创新。
「年度智慧家庭新物种」三翼鸟通过场景深度细分与敏捷反馈机制,打破人、空间、企业之间的传统关系,提供全面、专业的智慧家庭全场景解决方案,重构个性化体验效率,以“场景品牌”的系统解决方案输出,推动定制化智慧美好生活的科技普惠。
海尔智家生态平台企划总监黄橙
数字化的转型给智能家居行业带来了人货场的巨大变革,用户希望更加健康、更加便捷、更加安全、更加个性化,以及更加懂我。海尔智家生态平台企划总监黄橙说,智慧家居和空间的融合是必然的交集,“未来智慧家庭行业的核心盈利模式将是,以网器为触角,获得用户生活习惯数据,将商机与第三方服务对接,向用户提供闭环的线下服务。”
以下为演讲实录:
今年从CES之后,在智慧家居领域有一个明显的趋势是,过去几年物与物之间单纯链接发生了巨大改变,今年出现了一大堆新业态:
如果你想体验第二人生可以通过VR,想做远程医疗,可以在家里通过在线方式跟医生问诊;如果想出行,可以通过远程呼叫方式叫无人车或者无人机;如果在车里面办公,也可以完全不用考虑路况情况;包括AI虚拟人会在各种各样的场景为解答银行、购物的问题......
数字化的转型给行业带来了席卷之势——人货场的变革。
最终通过人机环三个位置的感知,在场景空间下催生大量数据大模型,带来大趋势。与此同时产生小的模型,这些小的模型针对单个用户精准的服务。
我们这个行业历经了120年的发展,在早期从比尔盖茨开始,就有这“智能家居”这个概念诞生。在这之间也经历了小的高峰,Google收购NEST标志全球智能家居市场进入初创高潮,有一批创业企业涌入,也有很多企业在逐渐消亡。在经过一个低谷期之后,直到去年,智能家居整个行业完成了资本的积蓄、技术积蓄,包括生产、制造、供应链,各个方面的准备之后,进入了一个快速的发展期。
从国家层面来说,也陆续出台了一些标准,大多是一些落地的标准,比如适老化的标准,比如说社区改造的标准等等,都在快速落地。
尤其是今年疫情之后,整个智慧家庭非接触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所以说助推整个物联,助推体验式为主的消费形式的发展起到了一个快速加速的作用。
经过这几年的研究和沉淀,整个用户侧已经逐步脱离了“你给我一个产品,我们作为一个控制”的状态:回去之后需要自己DIY,能不能通,不一定;后面用了之后好不好,可能也没有人管。这可能是早期追求的一种体验。
现在智能家居已经逐步进入到主流人群。我想买一个全新房子,或者一个房子住一段时间之后想改造,或者针对一个地方做一个小微改,针对这个需求,有没有人给我设计,有没有人帮我安装。
场景的设计既能体现个性化,又要非常简单,同时这个家里有老人,有年轻人,有孩子,都能非常便捷使用。
另外就是互联互通,我买了一个产品之后,布点时是买你家产品,可能在居住过程中有各种各样需求,我希望能够买到不同品牌的头部产品,而不是希望只买你一家。这就意味着,所有基于物联的企业需要开放,需要容纳其他品牌,这样给用户更多的兼容性。
用户希望更加健康、更加便捷、更加安全、更加个性化,以及更加懂我。
包括刚才说会场里很热,空调能不能自动感知现在的很热,调低两度,答案是这种能力已经即将问世,就快会有了。
类似于这样一些懂我的能力,就是刚才说的是对于人,对于物的综合感知之后,基于AI的运算能力带来的深度场景。
在今年整个加速落地过程中,智慧家居跟空间的融合是一个必然的交集。就像刚才所提到的,大量的过往产品是后装的,是用户自己DIY,带来的体验感自然就差了。比如说刚才嘉宾分享到希望有原生态的情景,希望有年轻人的场景,也希望有老人居住的空间。
在这里,用户的希望是“产品不违和的”,希望有这个功能,但是不希望破坏空间感,希望是艺术化的。
在这个维度,一众家电企业,包括家装企业都在大量做一些工作,从家电和家居来说都在朝智能化、无感化方向发展。
最终回归到人的维度,所有的一切都是以人为基础的。
海尔智家生态平台企划总监黄橙
回到人,数据也要服务于人,最终也是能够通过各类服务给所有企业做的创新带来一些相应的反馈。这里面基于刚才说的感知,能够带来什么样的商业模式,这也是大家讨论的重点。
比如说通过油烟机的使用程度是不是能够触发家政服务上门,是不是当家电坏了能主动告诉社区服务人员上门维修,而不是等到坏掉之后才能上门,造成一些生活困扰。像家里面小朋友出现问题,学习上一些问题学不懂,在疫情期间不方便出门上补习班,是不是有更好的方式带来家教服务。这一类产品随着对于物的感知,对于人的感知,更多完善用户画像以后,会带来精准性的推送。
过去30年,海尔完成了整个品牌化和全球化的布局。尤其是在过去七年间,完成从北美、澳洲包括日本整个全球化,完成这些品牌并购、丰富我们产品内容之后,我们也在反复问自己,下一步怎么走,怎么才能更加人性化,更加具有对于人的柔性的服务能力?
所以今年9月份,我们在北京建了一号店,在建店同时发布了三翼鸟的品牌。很多人问我为什么叫三翼鸟,其实这个名字是源自于一个理论,是蝴蝶效应的概念,能够希望从原来的单一品牌变成一个开放的生态品牌这么一个概念,能够容纳各方的生产方参与到整个平台建设中来。
今年我们随着平台创建之后,做了一系列的体验云的众包,以前都是从产品来说,有什么产品,就有什么功能。今年换了一个维度从用户前端在设计的时候,会涉及到设计服务,在建设的时候提供上门服务,以及后端给用户提供完整的闭环体验的生产服务,从场景化维度做的相应的品牌的转型。
从现在来说,不管从线上还是线下,从场景的维度来做整个梳理,包括不同空间,从空间下的不同人,从不同的人又到不同需求,收集到一系列方案,现在变成线上的。
也感谢各方的认可,从发布以来,从政府端、行业端、媒体端、客户端,给了一系列认可和支持,正因为有这块支持,推动我们继续坚定的往下走。
与此同时,今年也是伴随着品牌发布,以及全国一号店的建设,截止2020年11月,累计开业292家智家001号店,2021年预计开业1000家,把整个中心城市和二线城市完成布局。
从场景体验来说,落地以后到底对用户来说有什么价值,刚才吴老师讲的场景力、体验力、链接力,这几个维度我是感同身受的,从我们自己维度来说,我们今年希望在基础链接之上,能带来是无缝体验,无感支付。
此外,再分享一个我们今年的直播案例。过去我们在做直播的时候,很多冰箱只能讲保鲜,包括除霜的场景功能点。但是今年我们从场景化维度,重塑了产品之后,现在是跟上海的生态伙伴做这方面的场景体验。比如我们和一些厨师合作,做了一些烤鸭,或者是其他的烘焙类的场景。对于很多用户而言,在家里面想去吃非常棒的菜,但是他可能不会做,或者平时忙没有时间做,怎么办呢?只需要通过我们的APP下载对应的食材之后,到家之后只需要一句话可以对它进行烘焙。
此外,另外我们在探索一个案例,刚才说无感支付,基于现在的洗衣机,或者一些其他的一号品牌的,使用过程中往往不知道这个耗材该换了,什么时候空调滤网脏了该维修或和清洁。在这种情景下,我们做了大量的探索,让设备自己具有感知自己的能力,比如说洗衣机,当洗衣剂不足的时候就可以自动弹出,对用户而言非常方便,方法便捷。
再比如说冰箱里放了什么食材经常忘,忘了以后导致很多食材过期了,一段时间以后再去清洁非常模范,现在我们探索一条路径,通过语音的方式直接一句话,到时间之后就会提醒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