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RET睿意德,(ID:retweixin),36氪经授权发布。
当存量时代的实体商业将关注点局限于现有空间的运营升级时,却鲜少注意到存量时代的“增量空间”——屋顶。在购物中心的每个元素都在寻求功能扩展和价值变现的同时,屋顶剩余空间的有效利用不仅能增加运营面积,灵活的布局也为实现更多创新业态创造了空间。那么,怎样才能最大程度地挖掘屋顶空间的价值呢?
自柯布西耶将屋顶平台列为现代建筑五要素之一,屋顶逐渐作为功能空间被纳入整个建筑设计中。屋顶花园的出现可以追溯至公元前2000年,而首个营利性屋顶空间是1882年的纽约卡西诺剧院的屋顶剧场,在当时便受到了极大的欢迎。受到气候条件限制,屋顶剧场只在夏季营业,但仍收益显著,被百老汇众多剧院效仿,屋顶空间自此成为许多商业建筑营利手段之一。1918年,北京新世界第一游艺场是国内第一个以营利为目的的屋顶空间,须凭票入内,设有游乐设施,还可以眺望白塔、故宫、景山等景点。
屋顶作为建筑“第五立面”,其面积几乎与整个项目的占地面积相当,如果闲置便是收益上的损失。一个能够吸引客流的屋顶空间可以为整个项目增加人气,形成客流的“瀑布效应”,提升高层店铺收益。屋顶作为一个脱离于城市公共空间的户外环境,开放性的空间与购物中心封闭的室内空间互补,可以引入许多室内无法承载的功能与业态。消费体验多元性与丰富度的提升,相比于单一的影院和餐饮业态会是一个很大的竞争优势。
与顶层商业类似,屋顶空间同样面临如何将人流吸引至高层的问题。人与人、人与物之间的联系可以分为强连接与弱连接。从商业项目的视角来看,考虑到消费粘性或口碑营销等因素,与更多的消费者建立强连接都意味着更多的收益,也是项目长期客流稳定性的保障。
运用规划设计建立强连接是一种易被忽视却高效的手法。屋顶空间与城市街道的高差带来了天然的割裂感,视线上的联系就变得更为重要。通过位置、体量大小等因素的调整,让人们在街道上就可以看到屋顶的设计的一部分,引起人们想要一探究竟的好奇心,以此吸引更多人流至顶层。
Your Rainbow Panorama 位于丹麦奥胡斯 ARoS 美术馆的屋顶,凭借其绚丽的颜色和独特的空间体验将这个原本平淡无奇的屋顶变成了世界闻名的“打卡点”。从街道望去,整个装置简单的线条和高饱和的颜色极其跳跃,而游逛其中的人们的剪影更是引人好奇,吸引更多人前往感受透过彩虹“滤镜”俯瞰城市的体验。
购物中心对“体验”、“场景”的关注,符合公共艺术在更加“大众化”、“平民化”的趋势,都在不断强调互动性和参与感。艺术家在创作时考虑的不在局限于想要表达什么,还要构思观看者如何接受信息,如何互动,甚至观众行为也是作品的一部分。购物中心如果能在规划设计阶段将与消费者的互动方式纳入思考,运营阶段的方向会变得更加清晰。
购物中心室内外间的连接也同样重要,设计语言、色彩材料、空间划分上的连续性都是将客流引至屋顶的方法。通过线条、色彩和标识等因素,弱化室内室外的分割感,同时将屋顶空间更多的展现在消费者面前。
位于英国伦敦的 Second Home 联合办公空间加建屋顶时,在设计上延续了整个项目的通透感和平面布置的灵动性。与现有平面相同,家具和天花板都采用了曲线造型,分为工作区和休闲区。工作区是与楼下办公空间相同的橙黄色调,休闲区的色彩则以蓝色调为主,形成撞色对比。整面落地玻璃带来的通透感,室内外家具造型的连贯性,和环绕室内外休闲区的绿植和水面,最大程度地削弱了室内外的隔断。
人们对“空中之城”的追求源于对能力和自由的追求,虽受限于经济、技术等现实因素,却从未放弃过。一方面,人类征服高处的渴忘自古巴比伦王国建造通天塔开始延续至今;另一方面,对自然环境的喜爱同样源于本能。屋顶空间二者兼顾,更广阔的视野了营造一种“脱离于现实”的气氛,而新鲜空气、阳光、绿植等自然因素则将人们从室内的局限感中解放出来。因此,结合人们对屋顶空间的精神诉求来规划屋顶布局和功能,往往能够达到更好的效果。
近年来城市中出现了大量的屋顶农场,然而其目标客群却趋于单一,多数聚焦于年轻家庭,将关注点放在儿童的学习、探新或参与感上。位于哥本哈根的 Stedsans 餐厅则瞄准了成年人的社交休闲场景,用大部分屋顶种植蔬果香料,搭建蜂房和鸡舍,将旁边的温室稍加装饰用做餐厅,用当天采摘的新鲜原料烹饪料理。虽然因原料有限每天只能招待少量客人,却凭借健康美味的食物和舒适轻松的环境,引得本地人和各地美食家争相到访。国际上,Stedsans 采用的“farm-to-table”理念为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和商家追捧,类似现象也表现在人们选择食品时对“有机”、“无添加”等标签更加关注。
气候条件是屋顶商业的主要限制因素之一,尤其在北方地区。出现在纽约第五大道上的 230 Fifth 打破了这一限制。230 Fifth 在其它季节与其它的屋顶酒吧并无太大不同,但2016年的冬季,这里突然出现了许多透明的“泡泡”。这些用PVC材料制成的igloo帐篷可以容纳多达12人,内部可以加热,同时轻便、易收纳。冬日置身于igloo之中,在温暖的环境中享受美酒美食,透过透明的薄膜欣赏城市夜景,独特新奇的体验让 igloo bar 风靡社交媒体,次年冬天更是在波士顿、华盛顿、伦敦等城市出现。
人们在社交媒体传播的心理可以归为社会认同和自我呈现两类,带有特定标签或宣扬特定价值观的内容更容易打动消费者,激发主动分享的行为。而受限于传播渠道,传播内容应尽量简洁易懂,并容易引发共鸣。
去过洛杉矶最高的开放式屋顶平台 OUT Skyspace 的人们基本都会拍摄两张相似照片,一张是背靠洛杉矶全景,站在由 Colette Miller 创作的天使翅膀前摆出各种造型;另一张是在70层的高空从玻璃滑梯滑下。从照片不难看出,这两个装置自身都带有很强的传播性。而天使翅膀则是 Global Angel Wings Project 的一部分,意在提醒人们“我们都是生活在地球上的天使”。两个装置的成本不高,占用的资源也有限,却已经被评价为“洛杉矶最美拍照地”,为运营商带来了一笔丰厚的门票收入。
屋顶空间未来的样子没有定论也没有边界,就如爱因斯坦所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社会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而以用户为中心是将想象变为现实的前提,无论运用怎样的手法,从哪些角度分析,核心只有一个:如何打动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