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爱范儿”(ID:ifanr),作者 木斯。36氪经授权转载。
想要让大众消费者为一种新事物买单,本身就是件很难的事情,双屏手机算是其中一个。
按发展历程来说,双屏手机很早就已经有可以拿出来卖的成品了,甚至比初代三星 Galaxy Note 还要早,这意味着它应该能赶上手机屏幕越做越大的趋势。按照当时用户们对大尺寸屏幕的追求,理应能获得不小的关注度。
但这个品类从诞生到现在已经过去了 7 年,却一直和主流没多大关系。就算你如今走到线下的手机大卖场中,也很难在销售柜台上找到一台使用了两块屏幕的手机。
「多屏显示」的概念并未源于智能手机本身,早在传统 PC 时代,很多人就已经习惯了这么做。
同样这么做的还有和股票行业相关金融人士,配备多个显示屏就是为了能更清晰地观察多支股票的 K 线图数据,同时在主显示屏上进行买入卖出的操作。
所以,你总能在这些人士的桌面上看到两台甚至三四台显示器,以便将自己所需要的内容信息平铺在眼前,避免来回切换界面影响工作节奏。
你还可以在很多非办公领域找到多屏显示器的存在,比如说看视频玩游戏,大家应该都看过不少双屏乃至三屏的拼接,也不为别的,就是想扩大自己的视野范围。
既然传统 PC 可以这么靠多屏显示来提升工作效率,为什么不试着将它复制到其它产品上?这自然也就有了之后的双屏笔记本和双屏手机了。
▲ 联想 ThinkPad W700ds 的宣传广告,想要强调的是「合二为一」的设计理念
2008 年,联想 ThinkPad 推出了一款名为 W700ds 的 17 英寸工作站,专门在屏幕侧边设计了一块抽拉式的 10.6 英寸副屏。如果是一名游戏玩家,他便可以选择用主显示器玩游戏,而副屏则用来浏览网页。
▲ 雷蛇 Project Valerie。图片来源:CNET
还有像雷蛇,在 2017 年也尝试过推出「Project Valerie」这样的三屏游戏笔电概念机,更像是一个试验性质的设备。
但自带多屏的笔记本电脑一直没有做起来,碰到的问题基本和现在的双屏智能手机一样,多是对性能和续航等方面的平衡考虑,除此之外还有笔记本用户很在乎的便携性。
以刚才所说的那台 W700ds为例,光是裸机重量就接近 4.4kg,基本和现在一台 17 英寸的外星人游戏本差不多重。
手机厂商们会为智能手机多设计一块屏幕,目的和前文所说的 PC 扩展显示器一样,都是为了让你看到更多的东西。
▲ 摩托罗拉 Razr V3
事实上在功能机时代,我们其实已经接触过双屏的概念。比如十多年前摩托罗拉 Razr V3 这类翻盖手机,除了内部的主屏外,机身外部也会设计了一个用于查阅时间日期和短消息的副屏。
▲ 诺基亚的 9300i
还有诺基亚的 9300i,表面上看只是一台配备了 2 英寸屏幕的直板手机,但当你将手机横过来打开后,就会看到一块 4 英寸的显示屏和全尺寸键盘,多少有点笔记本电脑的影子。
等到触屏智能手机兴起后,实体键盘逐渐被抛弃,空出的部分自然也就塞进了另一块屏幕,最终就成了我们现在所看到的双屏设备。
▲ 中兴 Axon M
这么快就将双屏手机拿出来卖,其实挺突然的。其中就有索尼于 2011 年推出的 Xperia Tablet P 双屏平板,以及同年京瓷推出的 Kyocera Echo 手机,而中兴在去年也推出名为 Axon M 的双屏手机,基本都是左右两块屏幕的拼接设计。
更有想法的是 Fujitsu 富士通,它在 2010 年 CEATEC 上展示过一款可旋转的内合双屏设备。你会看到,它的设计和曾经的长条状日式翻盖机非常相似,只是将原本放键盘的区域改成了触控屏,但上下两块屏幕都可以实现 90 度旋转。
▲ 华硕的概念双屏笔电 Project Precog
另一方面的现实是,现代智能手机系统压根没有考虑过多屏使用的场景,大部分功能都是基于单屏空间下的设计,这也是为什么大部分双屏手机的功能都十分类似的原因。
没有系统层面的支持,导致双屏手机所设想的将 PC 端「多屏生产力场景」复制过来的想法被迫破灭。除了官方自带应用会做一些优化外,这两块屏幕基本只能用来双开两个应用,要不就是左右两边显示完全一样的内容。
至于广大的第三方应用,开发商也找不到主动为双屏做适配的理由,毕竟他们已经形成了一套开发常规手机应用的流程,但这套流程显然只适用于单屏的环境。
在这个发展历程中,也有一类双屏手机为了一体化机身和厚度选择了正反的设计样式,最早的例子应该是在 2012 年年底亮相的 YotaPhone。
但将屏幕分割成前后两部分,也等同于放弃了「不同信息在同一视觉平面下共同显示」的优势。
靠后置摄像头和背屏来实现自拍,要不就是配备一个省电的电子墨水屏副屏,几乎成了这类正反双屏设备仅存的卖点。
抛开 PC 和手机领域不说,我们还能否在其它地方找到值得参考的双屏设备?细细数来确实有一个,但那是在游戏机领域,即任天堂在 2004 年推出的 NDS。
有趣的是,任天堂最开始也并非是双屏的支持者。根据两年前 Retro Gamer 杂志采访任天堂前技术开发部部长岡田智的说法,他表示在 NDS 开发初期,这个概念曾遭到不少内部研发人员的反对。
主要理由在于,如果厂商有条件可以自由地选择想要的屏幕尺寸,为什么还要再额外多加一块屏幕?而作为玩家,游戏时的注意力也只能放在一块屏幕上,而不是同时观看两个屏幕。
这个理由我觉得放到现在的双屏手机上也值得参考。
但事实证明,任天堂 DS 的这个「Dual Screen」双屏概念非常成功。配合机身下半部分那块可触控的屏幕,NDS 直接改变了玩家与游戏之间的交互关系,也创造出很多用单屏或是实体按键无法实现的游戏方式。
按照画面特性划分,NDS 上的双屏游戏大致可以分为三种类别。第一种也是最常见的是,一块屏幕显示主游戏画面,另一块则会将地图、道具栏等菜单界面分离出来,有效解决了各种 UI 控件对游戏画面的遮挡问题。
至于第二种,则是将上下两屏同时作为游戏画面的显示区域,比如说像《Sonic Rush》这种 2D 横版卷轴动作游戏,玩家视角往往会局限在一个屏幕尺寸中,而在 NDS 上,开发商则将上下两块屏一起用来显示游戏画面。
至于最后一种则完全是创意层面的比拼了,设计思路基本不会固定。比如像《高级战争:双重打击》这样的军事类战棋游戏,就分别将上下两块屏幕用于显示空中和地面两条战线。
还有《Hotel Dusk》这款文字冒险游戏,则是将整个 DS 游戏机旋转 90 度来呈现,营造出一种互动电子书的感觉。
但不管是哪种呈现方式,这些游戏都充分运用了 NDS 的上下两块屏幕,这也是 NDS 与大部分双屏手机最大的不同。
换句话说,任天堂很清楚知道自己做了双屏硬件后还需要怎样的游戏内容,也明白交互需要和单屏有所区分。毕竟所谓硬件形态,终究只是一个承载内容的容器,而支撑起 NDS 生意的,是上面那 5000 多款的双屏游戏。
如果将 2007 年 iPhone 视为是全触屏智能手机时代的开始,在过去 11 年里,真正采用了双屏设计的手机我们刚才基本都说得七七八八了,你几乎看不到任何一家大厂商有跟进双屏的动作。
更值得在意的变化来自于 Google。在三星展示完折叠屏手机的当天,Android 系统便宣布将会对这种新形态设备提供支持,让第三方应用能更好地实现自适应不同的屏幕尺寸。
在一个新硬件形态正式推出前就在系统层面给予支持,这在 Android 系统发展历程中并不多见。但在现有软件生态格局已经固化的基础上,说服开发者们为折叠屏做适配,而不是让它成为一件吃力不讨好的事情,仍然是一件不小的挑战。
▲ 图片来自:Geardiary
说到底,不管是桌面端的 PC 扩展显示方案、智能手机或游戏机中的分离式双屏,还是明年的折叠屏,它们的目标从未有过改变。这是人们对更广阔视野的向往下,对屏幕尺寸的无限追求,与硬件载体本身存在的物理限制之间的对抗。
但突破物理空间局限性的方式是否只能多做一块屏幕?有些开发者并不这么认为。名为 Special Projects 的英国公司前一段时间便提出了「Magic UX」的交互想法,主要是为多个 APP 创建一个虚拟工作区,然后再依靠平移来实现区域切换和内容拖放等操作,这反倒让我想起了此前锤子科技推出的「无限屏」。
虽然这种方案并不如将好几块显示屏摆在眼前来得直观,但也淡化了物理空间的边界概念,等同于系统是将这些「屏」的内容做到了同一个虚拟平面上,而手机则是对外的窗口,自然也不需要在硬件层面做任何改动。
题图来源:The Ver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