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科学是当今世界科学研究的前沿领域,在科技强国的今天,脑科学的发展已经成为大国间的博弈,成为强国之策。
“十四五”规划明确让中国脑计划的发展提上日程,未来国家或将拿出540亿元,正式推进中国脑计划的发展。中国脑计划一般指脑科学与类脑科学研究。类脑科学研究是借鉴人脑的信息处理方式,模拟大脑神经系统,构建以计算为基础的“虚拟人脑”。
从世界范围来看,不论是Intel 的Loichi,还是IBM的TrueNorth,都试图打破冯·诺依曼架构,依托人脑模式构建出更快、更适用的新体系。而中国也仅仅只有华为等大厂在着手研究。
「时识科技」创立于2017年2月,基于苏黎世大学和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的研发经验,「时识科技」为一系列AI边缘运算应用场景提供开创性的亚毫瓦级超低功耗、超低延时的芯片设计及解决方案,可广泛用于IoT实时信号处理及AI边缘运算。
「时识科技」的技术起源于苏黎世神经信息研究所(Institute of Neuroinformatics),苏黎世神经信息研究所是类脑科学的主要发源地。1995年由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与苏黎世大学联合发起,共同成立的第一个交叉学科研究所,积累了20多年成熟的神经形态芯片架构、算法、芯片研发及应用经验。
「时识科技」创始人乔宁在苏黎世大学博士后研究期间,意识到类脑科学始终处于学术研究阶段,离真正实现落地商用还有一段距离。制约产业化之路的原因是巨大的研发成本、极高的技术及人才门槛、不成熟的市场环境。
乔宁博士与其导师——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苏黎世大学的终身教授Giacomo Indiver深入沟通后,两人一拍即合,组建团队,在中国和瑞士两地积极推动可商用的类脑芯片研发。
联合创始人Giacomo Indiveri师从加州理工知名教授Carver Mead,从事类脑相关研究20余年,是类脑界的权威,为现任苏黎世神经信息研究所所长。有类脑相关著作2本,发表类脑相关顶级文章300余篇,主导20余项欧洲重大类脑科研项目。
截至2021年6月,团队拥有员工50人,其中研发人员占比80%,涵盖芯片设计、算法开发、软件支持。研发团队均毕业于UZH、ETHZ、EPFL等顶级学府,或曾任职于Intel、Silicon Labs、华为、IDT等国际公司,其中44%拥有博士学位,97%拥有研究生以上学位。
Yola 类脑产业分析报告预测,类脑技术的技术落地将最先发生在消费电子、移动终端、工业物联网等领域,并逐渐在自主系统、工业物联网及移动终端等应用爆发。2034年总市场规模将超过150亿美元。Mordor Intelligence预测,2020年类脑计算市场规模大约为20亿美元,到2026年预计增长到74亿美元左右
近年来,全球许多团队一直在研究受人脑启发的新的计算技术,于是类脑芯片应运而生。顾名思义,类脑芯片是模仿人和其他生物的大脑神经网络结构的计算及AI芯片。生物神经网络的特点是实现大规模全并行运算,通过复杂的时空运算,实现高效的实时环境响应,同时完成复杂任务,如实现觅食、导航、语言等行为,完成实时的决策判断,甚至形成意识。
而「时识科技」类脑芯片的特点,是拥有全新的基于稀松动态变化信息的触发式运算机制;全新的全并行运算,分布式算子/存储的芯片架构和基于SNN网络的全新算法支持。
目前「时识科技」已经研发出亚毫瓦级的动态视觉处理器DYNAP-CNN,可广泛用于视觉交互类场景,同时拥有可扩展性、超低静态功耗、深度学习能力提升、实时性提升10倍、功耗降低100-1000倍、系统成本降低50%,以及always-on等优势。
DYNAP-CNN DevKit 1
实现在智能安防、移动设备 、人机交互、智能家居视觉交互、交互类玩具、高速避障等应用场景上,实现降本增长的目的。「时识科技」可以通过直接销售、合作销售、渠道销售等商业模式,进行产品落地。
除此之外,「时识科技」科技还有研发了仿生类脑智能视觉SoC Speck和低维度信号处理器Pollen。据预测,预计于2021年底实现Speck的小规模量产,于2022年开始大规模量产,Pollen预计于2022年起实现大规模量产。
「时识科技」已经完成三轮融资,最近一次融资发生在2020年5月,由和利资本、默克投资、中科创星、科沃斯、云丁科技、亚昌富和高资本领头近亿元人民币。目前,Pre-B轮融资正在进行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