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本文作者是创业公司 Clef 的联合创始人和CEO Brennen byrne,他文中所指的“计算机”并非指电脑或者智能手机等特定的设备,而是一切背后有计算能力的设备或软件。
过去几年中,网景联合创始人及硅谷著名VC Marc Andreessen 一直信奉着他的“软件正在鲸吞世界”理论。 (得说明的是,尽管Andreessen 在其职业生涯中做过多次很好的预测,我们也没必要因此就想当然的相信他这一条也是正确的。)每天,我们都能看到软件进入某个新的领域。尽管教育和医疗是它目前重点进入的两个领域,但回顾过去十年,你很难想出有哪个工种仍未被软件改变。每天,也有越来越多的软件影响着我们的生活,这种趋势仍在加速之中。
于此同时,在软件侵蚀更多领域的今天,有另外一个声音也日益强烈,即以Golden krishna 为代表,所提倡的“不需交互才是最好的交互”。Golden Krishna 提倡的是“NoUI” 原则,他表示,设计师在设计产品时,应该更少的让用户感知到软件的存在,软件同用户之间的交互应该更少,而不是更多。
因为,有越多的软件作支撑,我们需要同软件做的交互也就越少,最终,计算机会“消失”。
计算机的历史可以说就是一个关于“扩展(augmentation)”的历史。早在20世纪30年代,曼哈顿计划创始人 Vannevar Bush 首次提出 Memex 理念时,其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帮助他更好的记录和连接他所阅读的文献。而当计算机成为现实,它快速帮助人类处理信息和计算的能力,也使得它价值非常。
有了因特网以后,计算机开始从文件资料的管理拓展至人与人之间的互联。由此,计算机也开始从信息收集和整理的角色转变成我们的知识之源。很快,互联网上的信息爆棚了,随之出现了像Google、Yahoo 等帮助人们筛选优质内容、获取同个人更相关信息的公司。时至今日,社交网络基于个性化设置而催生出的网上虚拟身份,对于个人而言也日益重要起来。
“扩展”意味着计算机实际上是在人类固有能力之上,赋予了人类新的能力。虚拟的身份也并非我们线下身份的附加元素,而是一个线下身份在线上的一个扩展。其结果就是,计算机开始成为我们的一部分。
不幸的是,计算机体验弱爆了。任何人想要从计算机上有所得,必须走以下流程:
其中 2-6 步骤,都是我需要通过计算机交互完成的,但我真正关心的,其实只有 1 和 7。我希望摆脱2-6 这几个同计算机相关的步骤。幸运的是,计算机正日渐智能起来,开始自动帮助我完成 2-6 。
而这,正是计算机为何会消失的原因。它们正在学习如何在我使用它们之前,获知我使用它们的目的,并在我提问之前,给出我想要的答案。已经有三个不错的例子表明,软件正在助力让计算机“消失”。
恒温控制器 Nest。这是Tony Fadell 的产品,他被誉为iPod 之父。Nest 简单、易用且漂亮的外观设计使得它在行业里饱受美誉。很多人都觉得这是一个既美观,又极易控制的设备。
而这个设备真正让人惊艳的地方,是它逐步“消失”的过程。一开始,你可能需要根据自己的需求,通过设置来控制温度。而一旦它获知了你的习惯和偏好,它就会通过自适应系统,提前自动设置好你喜欢的温度——它消失了。Nest 背后的理念是:用户并不想使用温控器,用户使用温控器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让房间的温度更加舒适。Nest 也不想用户去使用它,它最理想的情况是:没有控制按钮也没有显示频,但房间的温度总能符合用户的习惯。
Waze 是一个众包型的智能手机导航应用。它最突出的功能是Waze 其实更关注你实际的开车速度,然后通过众包的行车速度信息,来获知地面的交通状况。如果使用Waze 的司机在高速路上的行车速度只有30迈,那它就会知道地面有交通拥堵情况,然后将其他用户导航至其他路线,绕开拥堵。
所有使用Waze 的用户都在贡献数据,帮助其他人知道路面的情况。随着Waze 用户的不断增多,收集来的数据也更加准确,而它的导航功能也可以用来调控和缓解交通问题。如果所有在路上的用户都使用Waze 导航,它将可以协调交通,帮助每个人都更加的高效出行。当我从A点到B点去,是计算机帮我到达了目的地,尽管 Turn-By-Turn 的导航依然可视,但Waze 背后的信息收集和数据分析都是隐形的,这正是Waze 的魅力所在——让计算机消失。
最后一个例子是Google Now。Google Now 是一个新的Android 功能,你可以问它任何问题。如果你关注某支球队,当球队有比赛时,它会告诉你比赛结果。如果你在公交车站,它也可以告诉你下一班公车什么时候来,什么时候走。如果你开车上班,它也会告诉你去公司路上是否发生了交通事故。
Google Now 能在你问问题之前,自动告诉你你想知道的答案。这就意味着,相较以前,你看手机的时间会更少。同时,手中用于呈现答案的硬件,也将变得不再那么重要。看看Google Glass,Google 在眼镜里植入了强大的计算设备,使得外设不再那么碍眼,能在减少交互和不方面的情况下,提供了海量的周边信息。计算机退居幕后,可视的只有你想要的信息。
今年的人类微生物组项目(Human Microbiome Project ) 中,有大量关于生活在人体内细菌的研究。意料之外的是,其实人体内真正属于人类的细胞只占10%不到,我们需要依靠这些生活在人体内部的“有机体组合”来维持生命。个人是同其身边的物种互利共生的,而这种互利共生关系,正越来越多的延伸至计算机上。最近有一则Droid 的商业广告说,Droid 手机不只是你手机的升级,也是你自己的一次升级。这种说法,现在看可能有夸张之嫌,但未来势必成真。我们每天对计算机的“整合”都更进一步,迟早它会消失,成为我们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