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门资讯> 图像影音设计 > 400亿帝国的陨落:市值蒸发超9成,公司仅剩10余人 >

400亿帝国的陨落:市值蒸发超9成,公司仅剩10余人

转载时间:2022.07.20(原文发布时间:2019.12.04)
142
转载作者:36氪企服点评小编
阅读次数:142次

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东四十条资本”(ID:DsstCapital),作者 马慕杰 、陶辉东,36氪经授权发布。

正在逐渐被人遗忘的暴风集团因一纸公告再次被推向了舆论的风口浪尖。

2019年12月2日,暴风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暴风)发布关于公司人员流失的提示性公告。公告显示,暴风集团经营状况发生重大不利变化,人员持续大量流失。除冯鑫(暴风创始人)外,公司的高级管理人员已全部辞职,协助信息披露事务的证券事务代表也已经辞职,公司目前仅剩10余人。由于资金状况紧张,公司存在拖欠部分员工公司的情形。

公告同时提到,公司存在无法在法定期限内披露2019年年度报告的风险。因暴风目前资金状况紧张,存在持续经营困难的风险等其他风险。

这距离冯鑫被批捕已过百天,而此刻的暴风如同失去牵引的风筝,方向未明。仅剩的10余名员工还在承载着暴风最后的坚守。

眼看他高楼起,眼看他楼塌了。

暴风曾经历过令人沸腾的时刻。2015年3月,成立8年的暴风登陆创业板,在随后的40天里拉出36个涨停板,股价最高曾达到327元,市值突破408亿元。一时风光无二的暴风一度被称为创业板的“股王”,上市两个月,暴风内部还诞生了10个亿万富翁。

上市之后,冯鑫还试图以“上市公司+PE”的形式打造“全生态”的暴风帝国。根据此前投中网不完全统计,暴风集团在上市后至少发起了6只产业基金,总规模在20亿元以上。

然而,令人唏嘘的是,暴风最终步入近乎“崩盘”的边缘。

危险的“核武器”:400亿帝国的崩塌

暴风用三年时间还原出了“妖股”的真相。

2007年,冯鑫将收购来的暴风影音整合组建了暴风集团的前身——暴风网际有限公司。起初,暴风影音的目标是成为一款真正意义上的“万能播放器”。公开资料显示,在视频播放器领域,暴风影音一度占据了国内70%的市场份额。2009年,暴风影音的用户数更是达到了2.8亿,仅次于当时的QQ和迅雷。

基于前期不错的发展势头,暴风影音随后便快速拿到了资本的加持。CVSource投中数据显示,成立不久,暴风就受到了包括信诺资本、海澜投资、华控基金、华为等多家机构的多轮押注。

凭借着迅猛的发展,2015年3月,暴风正式在国内创业板挂牌上市。作为彼时A股少见的互联网平台上市公司,暴风一经上市就受到了A股市场的热烈追捧,曾创下了40天36个涨停板的神话,其股价也直接由7.14元涨至327.01元,被市场称为“妖股”。

据悉,暴风内部因此诞生了10个亿万富翁、31个千万富翁、66个百万富翁。此后,暴风的市值甚至一度超过400亿元。

而资本的狂热唤醒了冯鑫过去一直潜伏的“野心”,同时也种下了暴风“沦落”的隐患。

“对我们来说,这等于重新掌握了一样核武器。我创业十年,从来就没有过核武器,从来就是小米加步枪,一枪一个子弹的。突然给你一个,你一按,就有巨大的威力。”冯鑫曾这样形容暴风的上市。

只不过,当时的冯鑫或许无论如何都没想到,“核武器”的威力并非浪得虚名。

为了寻求更多新的增长点,上市后的暴风开始尝试构建属于自己的互联网生态。上市后不久,暴风确立了全球“DT大娱乐”战略,即在原有互联网视频业务的基础上,发力布局虚拟现实(VR)、智能家庭娱乐硬件、在线互动直播、影视文化等业务。

然而,随着业务的快速扩张,暴风逐渐失去了核心业务的聚焦与影响力。伴随主营业务失势而来的,便是扩张业务条线的纷纷失利。

值得一提的是,或许是察觉到了暴风的生态战略未见成绩,冯鑫于2018年初提出了暴风要“All for TV”,并强调如果TV业务2018年底达到盈利预期并符合相关要求,上市公司考虑寻求进一步增持股份,谋求暴风TV业务整体注入上市公司。

不过,尽管重新聚焦,但暴风TV并没有把暴风从困境中解救出来。根据暴风2018年财报,暴风实现营业收入11.23亿元,同比下降约41.34%;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0.90亿元,同比减少2076.43%。

2019年,暴风的业绩更是每况愈下。在经历了创始人被捕,高管出走,业务停滞后,暴风的市值也从超400亿元跌至如今的10亿元左右。

“小乐视”的魔咒:失控的资本深渊

不难看出,暴风的扩张基因里有太多乐视的影子。实际上,暴风也一直被外界视作“小乐视”。

这不仅体现在暴风的”生态联邦“,在资本运作上,暴风也俨然成为了乐视的“学徒”。

投中网发现,在大规模的资本运作上,暴风不仅成立了多家公司对外融资,参与机构数十家,融资规模超过20亿元,还利用自身的上市公司地位,与多家机构成立了产业基金。根据投中网不完全统计,暴风集团在上市后发起了至少6只产业基金,总规模在20亿元以上。

不过,颇为讽刺的是,其中的一只基金竟成为了拖垮暴风的最后一根稻草。

2016年,暴风联合光大资本设立了一只最规模达52亿元的产业并购基金——浸鑫基金。这只基金用于收购拉德里扎尼创立的体育版权经纪公司MP$Silva(下称MPS)。彼时,MPS是全球体育版权巨头,拥有世界杯、法网公开赛等体育顶级资源,估值超过10亿美元。

“MPS是暴风进军体育产业的一个门票。”在完成收购协议的现场,冯鑫曾如此表示。

然而,这一美好的预言,冯鑫并未如愿以偿。

两年之后即2018年10月,MPS宣告破产清算。这意味着,用来收购的52亿元就此打了水漂。而且,这笔交易还为暴风集团带来了1.4亿元的权益性减值及坏账损失。

值得玩味的是,这只专门用来收购MPS的浸鑫基金其实是一出杠杆游戏。在浸鑫基金的LP中,招商银行是其最大的出资人,出资额达28亿元,而这部分资金穿透到最后,散户贡献了绝大部分。此外,浸鑫基金的其余LP还有国资、保险、资管等。

据了解,为了促成这笔交易,作为浸鑫基金发起人之一的光大资本向招商银行承诺在基金亏损时补偿优先级投资者招商银行的本金和保底收益以及差额补足,同时,暴风也承诺向浸鑫基金的其他LP提供回购承诺。

可是,在MPS破产后,这些回购协议却被表示为“仅是意向性协议”,没有法律效力,因此拒不履行。为此,光大资本起诉暴风索赔6.9亿元,光大资本也因认为差额补足承诺“仍有争议”被招商银行索赔34.89亿元。

除了浸鑫基金,暴风发起的其他产业基金也潜藏着其他的雷。比如,2015年12月,暴风与歌斐资产合作成立了规模5亿元的产业基金,其中歌斐资产出资80%。根据双方约定,当歌斐资管累计分配金额低于其投资本金及固定收益之和时,由上市公司回购歌斐资管出资对应的基金份额;回购金额为歌斐资管应获得的投资本金及固定收益扣除其已获得的累计分配金额以后的余额。暴风集团创始人冯鑫为该回购义务承担连带责任。后来,该产业基金参与了暴风魔镜的B轮融资。

同年,暴风与中信资本、平安信托等机构合作成立了上海隽晟并购基金。基金总规模6.84亿元,平安信托出资75%,暴风出资10%,中信资本旗下的淳信奋进出资15%。据21世纪经济报道,该基金采用结构化设计,平安信托为优先级,暴风和淳信奋进为劣后级。此外,作为增信措施,冯鑫对基金整体进行最低收益担保。

然而,对于背负巨额债务与诉讼的冯鑫,其担保能力又有几何?这个答案很难不令人质疑。

“任何事物只有有名就必有生有壮,然后有老有死。比如暴风一定会死掉的,是吧?”在一次分享会上,冯鑫说要顺应天道。

而今,仅剩10余人的暴风,面对的或仅是生死故事。

[免责声明]

资讯标题: 400亿帝国的陨落:市值蒸发超9成,公司仅剩10余人

资讯来源: 36氪官网

36氪企服点评

图像影音设计相关的软件

行业专家共同推荐的软件

限时免费的图像影音设计软件

新锐产品推荐

消息通知
咨询入驻
商务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