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门资讯> 图像影音设计 > 36氪独家 | 发布智能音箱,定位AI+3C消费品的「出门问问」预计明年实现收支平衡 >

36氪独家 | 发布智能音箱,定位AI+3C消费品的「出门问问」预计明年实现收支平衡

转载时间:2022.07.20(原文发布时间:2017.08.24)
194
转载作者:36氪企服点评小编
阅读次数:194次

出门问问的音箱要众筹、出货了。这是这家公司量产的第三条产品线、第八款产品。

与智能语音交互公司这一赛道的诸多公司选择to B 不同,出门问问商业化之初就选择了一条to C 的路径——前期投入大、收益小,但有规模化增长的可能。

发布这款音箱的同时,依托“AI+3C消费品” 国际化,出门问问的第一条产品线智能手表已经可以自负盈亏。CEO李志飞预期,再加上刚刚开始的to B 业务公司很可能在明年实现收支平衡

一、第三条产品线

早在今年4月18日的发布会上,出门问问就公布了做智能音箱的规划,并开启了百人众测招募活动。这款音箱今天终于正式揭晓,低配版本售价999元,高配版本1399元,即日起开启众筹,众筹价格649 元起。

在这个时间点,智能音箱产品的处境很微妙。在海外,它是被证明的智能语音交互的爆款硬件、智能家居的入口级产品;在国内,它是否有存在的基础依然是被讨论的焦点之一,一方面产业链上相关方甚至在公开场合表示“坚定的不看好智能音箱”,一方面却仍吸引知名厂商纷纷涉足。在海外,亚马逊仅凭Echo一款产品销量过千万;在国内最大的销量可能出自京东与科大讯飞合作的叮咚,官方宣称累计100万台,是Echo的1/10;在海外,智能音箱品类基本保持着100美元以上的售价;但在国内,天猫、小米已经将品类带至299元、499元档。

做音箱,可能是出门问问的必答题。做自然语音交互技术起家,就必须要给技术找到落地的场景。出门问问希望基于“问问”建立一整套个人账号体系,实现智能手机、智能穿戴、智能车载、智能家居的多场景联动,在用户生活的方方面面中落地“虚拟个人助理”。现有的产品线已经涵盖了智能穿戴、智能车载,前者包括Ticwatch智能手表、智能耳机,后者包含Ticmirror问问魔镜、Ticeye问问魔眼等。而在家居场景中,对语音交互需求最强的很可能就是电视与音箱,前者是一个十分成熟的品类,留给小公司的机会并不多,音箱自然就成了一个比较合适的载体。

市面上竞品淋漓,但李志飞分析,真正有机会做成这个品类的很可能是同时兼有技术、渠道、内容,满足条件的公司基本就是BAT级别的公司,不久前面世的天猫精灵起步就有优势。从2012年开始做智能语音,出门问问完成了技术方面的积累;过去多款产品陆续推出,也积累了一定的渠道资源;从产品化开始,团队也在洽谈内容合作,在音箱这个品类上也与腾讯QQ音乐达成合作。李志飞判断,未来中国市场智能音箱领域的大玩家很可能不会超过5家,出门问问就会是其中一家。

要在商业上成功,对任何一家企业来说,都不容易。与中国其他竞争激烈的赛道类似,产品很难高利润定价,甚至也会有公司会推出“超低价期货”产品拖慢对手。李志飞告诉36氪,这次发布的音箱,仅硬件boom成本就在五六百元左右,加上内容采购的成本,并不赚钱。如果考虑到研发、人力成本,后期市场的运营推广费用,很可能还会更高,即使卖到十万台也未必能赚到钱。

二、跟风苹果创新

做C端不赚钱,是过去行业对出门问问的质疑之一。

与智能语音交互公司这一赛道的诸多公司选择to B 不同,出门问问在商业化之初就选择了一条to C 的路径——前期投入大、收益小,但有规模化增长的可能。

在李志飞看来,其实做to B 和 to C 有类似性,在一定程度上都是AI+,只不过出门问问加的是电子消费品,可以支持智能语音交互的不同电子消费品。

作为创业公司,出门问问需要谨慎决策“什么时间做什么品类”。出门问问总结的答案是,追随苹果做创新。2015年推出智能手表时,Apple Watch 风头正盛,首日预售过百万,当年的出货量预计为2000万。做耳机,也有苹果AirPods可供借鉴。正式公布的智能音箱,也是在苹果推出HomePod之后。

初创公司定义一个产品品类并不容易,基于语音交互的产品更是如此。李志飞说,在做一个产品前都会看下市场上有没有大的玩家。在消费电子品类,苹果教育市场的能力不可小觑。比如,2015年发布手表之前,“每次Apple Watch有任何消息,找出门问问买Android Wear手表,或者刷表的用户就会多一些。” 而早在2015年接受36氪采访时,李志飞也表示,“就是知道Apple Watch今年发货,才下定决心投入基本全部资源做(手表)的。”

苹果走封闭生态路线,也往往意味着产品有产品需求。比如,苹果的产品往往只适配iPhone,这意味着占比80%的安卓手机用户可能得不到类似的服务;苹果的产品价格往往较高,这很可能意味着高性价比有机会。当然,出门问问并不打算涉足苹果所有的品类,比如电视,这样的产品并不是问问语音交互的最优载体,又是一个特别成熟的品类,很可能就不是初创公司。

产品设计方面出门问问并不打算完全仿照苹果,而是在苹果的基础上做创新。比如,做手表时,团队调研70%的人喜欢圆的表盘,而非方型。耳机为例,AirPod需要语音调音量,出门问问的新产品则通过手势直接触摸调整。

这样的策略,其他厂商也有可能想到,更好的实现产品才有竞争力。出门问问分析,目前的诸多玩家中,往往很难兼顾硬件、语音识别、语义理解等诸多环节,往往需要组合多家技术实现,而出门问问则集成了整套的技术,系统的稳定性、可靠性有优势;加上过去一直在做硬件产品,端到端的准确率也会更高。

这种优势的大小,往往跟具体品类有很大关系。李志飞也表示,在智能音箱这样的大体积产品上,出门问问的优势就没有之前做手表有优势明显,后者体积小,难度更高,对手实现起来会比较困难。

三、国际化

追随苹果做创新,就意味着做每一个品类时,都可能要面对大量国内竞品,赚钱不易。国际化就成了出门问问增加营收的重要支撑。

2016年7月,出门问问Ticwatch 2 在Kickstater发起众筹,最低众筹价格99美元,最终获得获得了9955 个支持者支撑,筹得 208万美元。不久前,Ticwatch S & E 再次众筹,获得了19251个支持者支撑,筹款320万 美元。智能音箱Tichome Mini也将于下半年在海外发售。

表面来看,这些产品,某种程度上算是出门问问在国内已经做“成熟”的品类。不过团队表示,团队专门组建了做海外商业化的团队,在做产品规划时,就已经将海外用户的需求考虑在内;在硬件设计方面,也考虑到了海外市场认证的问题,可以快速进入一个新的市场。相比于海外公司的产品,出门问问的产品往往性价比更高,在海外尤其是欧美市场有优势。

看起来这是“ 国内赔钱做研发” ,国际化快速增加营收。李志飞解释,目前在国内Ticwatch的销量可以买到20万台,这意味着约2亿元营收;再加上做海外市场,半年营收就有可能翻番;一旦在某个国家找到一个好的代理商,很可能就有50%的增长;一旦解决了物流问题,产品就有可能卖到多个国家。

这种模式,在Ticwatch上被验证,也使得李志飞对公司的商业化前景变得乐观。李志飞告诉36氪,当营收做到1-1.5亿美元时,公司就有可能实现自负盈亏;明年公司的年营收很有可能做到10亿。团队现在也在规划海外商业化的进展,请了专门的公司在做全球诸多市场的一一分析,找到快速进入该市场的品类及途径。

四、To B 

国际化之外,To B则可能成为出门问问另一个营收的增长点。团队内部已经做了很长一段时间的市场调研,目前也组建了一支to B 的团队,寻找合适的To B 的场景与应用。

过去出门问问传达给外界的一个印象就是不To B 。一般来说,做To B  往往有利润难做规模 , 加上竞争激烈,长期利润会趋于下降。事实上,近两年,出门问问也曾考虑过To B方向上做商业化。当时出门问问觉得,优质服务加上高性价比很可能有机会,但不久之后百度这样的巨头也宣布入场,还主打免费,团队只能暂时搁置。但在To C 业务已经比较稳定后,团队就可能更多的资源与精力做To B  方向的尝试。

团队也希望在这种To B的商业化方面,依托于公司端到端解决方案的优势,有所创新。比如,借助手表这样的终端设备,收集更多的线下数据,提供不一样的解决方案。



36氪企服点评

图像影音设计相关的软件

大厂都在用的图像影音设计软件

限时免费的图像影音设计软件

新锐产品推荐

消息通知
咨询入驻
商务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