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本文来自“优雅的飘”(此为作者笔名;微博:@魏童),业内从业者,多年来一直从事出版及相关工作。
导读:
互联网诞生伊始就与阅读紧密联系在了一起——网民获取知识、浏览新闻资讯,都可以称之为阅读。回顾不远的过去,也就是在整个世界尚未被网络连通之前,人们获取知识的重要渠道是图书。有了互联网之后,大家忽然发现获取信息和知识更加便捷,与此同时,出版其实也成了最早被互联网影响的行业。
2.5状态的国内数字阅读市场
与中国其他行业一样,数字出版一直在两个不同的领域各自发展:一个领域是官方的玩法和逻辑,这方面国家支持的资金力度很大。但大多是B2B产品,普通用户鲜有体会,我们在这里不做深入探讨。
值得说的是另一领域的市场,也就是非官方市场逻辑状态下的数字阅读。简单来说,我国的数字出版先后经历了三个状态:纸书与电子书非同步、纸书电子书同步、信息全同步。目前国内的数字出版发展到什么状态?个人判断处于2.5状态——2.5不是空气指数,是指当前数字出版的发展业态介于纸电同步与信息全同步之间。
一个普遍的看法是:当前的纸电同步已经陷入了困境,市场的表象是电子书的销售遇到了瓶颈。国内图书电商销售的双生兄弟当当和京东的数字出版部门都与纸书采购部门合并,这个重要信号或许说明了,电子书的销售与传统纸质图书的销售根本不在一个发展级别。当当和京东已经失去了最初的耐心。
很多业内同仁都认识到,所谓的电子书肯定不是纸书电子化。但因为在内容生产方面还是传统出版具备优势,所以目前也只能遵循传统纸质出版的逻辑去做数字产品。内容编排、编辑设计等方面还是在按照纸质图书的思路做,屏幕上承载的是纸张的内容。可想而知,这只可能是一种短期过渡。大家都认识到,纸电同步只是数字阅读发展的一个中间过程,至于未来的数字阅读到底应该是什么形态,各方都还处在探索阶段。
那些曾经的前浪
曾几何时,业内最瞩目的明星是盛大文学。像这个充满幻想和霸气的名字一样,盛大文学诞生伊始,被赋予了很多期望和想象。盛大文学业务发展的鼎盛时期,曾经入股红袖添香、晋江文学网、榕树下、小说阅读网等多个原创网站,一度占据国内原创阅读八成以上的市场份额。盛大文学的线下业务方面也遍地开花,入股了诸如华文天下、中智博文这样传统的图书公司。同时,盛大文学还成立了影视公司,提出全版权运营的概念。从内容生产到消费,可以说盛大文学提供了一站化的版权服务。
彼时的盛大文学,第一次把文学与公司两个毫不相关的名词结合在一起,充满理想的混搭曾经让圈内圈外艳羡不已,可叹现实骨感,随着几次冲击上市失败,所有的问题渐渐积累。盛大文学内部因为子公司众多,管理失控,终于爆发危机。随着2013年初吴文辉出走,下半年CEO侯小强的离职,曾经的盛大文学已经凋零成“衰落文学”,近日更风传盛大文学可能易主。
另一个曾经被另业内同行看好的公司还有多看,成立三年不到的多看被小米收编之后,大家寄希望这个用技术驱动数字出版的公司能茁壮成长。没想到今年年初也传出公司裁员,副总裁胡晓东低调离职的消息。
令人唏嘘感慨的同时,人们不禁发问,阅读这门生意真的被互联网公司抛弃了么?
BAT入场数字阅读
折腾了多年的数字出版,越来越“乱花渐欲迷人眼”,大家都开始怀疑数字阅读到底能不能成为一门生意?
近日,多看前副总裁胡晓东低调入职阿里,敬业禁止期满的吴文辉也出任腾讯文学CEO,搜索巨头百度整合91熊猫、纵横、多酷,推出百度文学。随着BAT的入场,数字阅读作为一门生意,正式进入互联网行业。
曾经的纸电同步思路已经被抛弃,原因是国内的用户群尚未形成付费购买内容的消费习惯。无论多么精致的排版和内容,都遇到了上升乏力的问题,必须要另辟蹊径了。数字出版的前浪已经拍在了沙滩上,后浪们则是BAT们的天下。
BAT做阅读显然不是因为所谓的情怀、文艺情结,占入口插旗这事儿没有比阅读产品更合适了,大家无非都在赌未来。如果仅仅把阅读当作一个产品,视野未免太狭窄。巨头们更多的是把数字阅读作为一个前期布局,把用户的阅读行为当作全娱乐消费的一个入口。反过来,对数字阅读来说,BAT的入场也给了数字阅读很大的发展机会,可以借机摆脱原有模式的窠臼。
在我看来,所谓数字阅读应该是一个消费入口,或者说精神消费的入口。阅读带来的愉悦感,客观来说远不如视频、游戏,但阅读恰恰是各种娱乐形式的最初命题。如果从业者只把注意力放到阅读本身,是非常短视的行为。
数字阅读的整体市场,规模其实很小。远不被BAT几家公司所care,之所以还能入三家巨头的法眼,无非是都怕错失这个入口——错掉这个窗口期,可能会错过整个娱乐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