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本文来源于“科技金融时报”,作者 林洁 通讯员 仇旭,原标题《构建特色区域新智造转型发展模式 浙江发布“未来工厂”建设团体标准》,36氪经授权转载。
近日,浙江省《“未来工厂”建设导则》团体标准正式对外发布。
《导则》由范围、规范性引用文件、术语和定义、缩略语、建设架构、关键支撑技术、模式创新、通用要求、发展目标、方法与措施即建设范例资料等10部分组成,围绕企业综合效益、价值链、竞争力提升的发展总目标,紧扣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应用,对标国内外智能制造先进技术标准,基于浙江省“未来工厂”试点建设的实践经验总结制定形成,由浙江省经信厅牵头组织,之江实验室、浙江省技创中心、中控技术等企事业单位为主编制。
浙江省经信厅副厅长厉敏表示,浙江将聚焦重点标志性产业链,在数字安防、智能装备、汽车制造、智能家居、现代纺织等领域布局“未来工厂”,提升产业链协同发展能力。
通过打造一批“未来工厂”,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在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中更好发挥创新性、引领性、示范性的作用。
《导则》参考和借鉴国内外先进技术标准,并结合浙江省实际,明确技术要求和现阶段创新应用的重点,体现了先进性和浙江特色。不仅对基本能力建设提出具体要求,还突出个性化定制、网络化协同、服务化延伸等新模式创新发展方向;不仅要求具备感知、决策和控制能力,还强调学习认识、产生知识的能力;不仅强调新一代信息技术和先进制造技术融合应用,还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宗旨,强调数字化生态组织的建设。
《导则》定义的“未来工厂”是广泛应用数字孪生、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革新生产方式,以数据驱动生产流程再造,以数字化设计、智能化生产、数字化管理、绿色化制造、安全化管控为基础,以网络化协同、个性化定制、服务化延伸等新模式为特征,以企业价值链和核心竞争力提升为目标,引领新智造发展的现代化工厂。
未来工厂怎么建,《导则》做了详细的指引。“我们将它概括为‘1353’体系。”浙江“未来工厂”工作组专家俞文光解释,“1”为企业综合效益、价值链和竞争力提升的高质量发展目标;前一个“3”为个性化定制、网络化协同、服务化延伸等模式创新;“5”为数字化设计、智能化生产、安全化管控、数字化管理、绿色化制造等5项能力建设要求;后一个“3”为数字化生态组织、新一代信息技术、先进制造技术等3类关键支撑。
去年底,浙江省首届“未来工厂”发布会上,12家企业入围首批“未来工厂”名单。
会上明确,“未来工厂”培育建设过程中要重点把握5个方面的特点:未来工厂是智能制造的工厂;未来工厂是管理现代化的工厂;未来工厂是模式创新的工厂;未来工厂是产城融合的工厂;未来工厂是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工厂。
“未来工厂”建设是浙江在国内的率先探索,是数字化改革数字经济系统建设的主要任务之一,也是打造全球先进制造业基地的重要支撑。
自2015年至今,浙江已累计实施国家智能制造试点示范和新模式应用项目61个,认定“未来工厂”12家、培育企业16家、试点企业33家,打造省级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263家,遴选36个产业集群(区域)新智造试点,形成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未来工厂”新智造梯队培育体系,构建特色区域新智造转型发展模式。
接下来,浙江将进一步细化制定“未来工厂”评价标准,组织评估培训,重点指导16家“未来工厂”培育企业和新遴选的33家“未来工厂”试点企业开展建设,年底前择优评估认定一批“未来工厂”,并做好新技术、新模式、新场景的推广应用。
发现未来独角兽,项目BP发过来!
如果你的项目足够优秀,希望得到36氪浙江的报道,参加36氪浙江的“未来独角兽活动”,请将你的需求和BP发至36氪浙江项目征集邮箱:zhejiang@36kr.com,我们会及时回复。
36氪浙江——让浙江创业者先看到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