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下午4点左右,朋友圈陆续出现了气泡图发状态的情形,这种气泡图的制作十分简单,只需关注“大字”公号,直接把想发朋友圈的话发送过去,公号就能立即帮你制作一个大字图。
不过制作大字气泡图也是有一定限制的,比如不能超过30字,不支持表情。但这也并没有阻止它刷屏朋友圈。
信息显示,“大字”是杭州秒赞科技旗下的一个产品,创始人顾大宇曾是阿里员工,参与社交产品《来往》的设计与开发。
根据腾讯科技对“大字”创始人顾大宇的采访,其实这个项目本来准备叫“大声”,但想想好像又绕了个弯子,不直白,就用回了“大字”。
随后36氪致电顾大宇,他透露了整个产品的设计、上线以及被封杀全过程。
据顾大宇介绍,两个多月前,就有了“大字”产品的想法,只不过是前几天才花了10分钟设计产品形态,产品原型出来之后,团队发现做起来很简单,于是用了一天时间就搞定了。
他透露,上周末就把产品做出来了,特意选择了周五下午3点半上线,因为这个时候大家都在想周末去哪玩、急于下班…更符合用户的心理诉求。
对于当初为何设计这款产品,顾大宇表示最开始就是觉得好玩,而且朋友圈以及微信聊天时,早就有这种大字的形式。“很多人都用过,但可能没人想过把这款产品做出来,每个人归根结底都想获取别人的注意力,大声说出自己的想法”。
毫无疑问,“大字”这款产品的传播是成功的,周五下午霸屏朋友圈。
但是刷屏一个半小时之后,下午5点16分就有用户表示公号已经无法提供服务,于是就有用户怀疑是否已经被微信封杀了。
不过顾大宇告诉36氪,当时是服务器宕机了,因为没想到会有这么多人用。
真正被微信封杀是晚上8点,腾讯给出的理由是“诱导分享”。晚上10点,顾大宇就声称已经看到有人把“大字”产品的程序破解,只需要50-100元就可以购买源代码,植入到任何一个公众号里。
顾大宇还提到,售卖源码的人并没有真正破解“大字”的核心技术,那就是特别小的二维码。
“分享的大字报,二维码大的肯定是山寨”,顾大宇说。其实,在最开始设计产品时,团队是打算不加二维码的,但后来想想这么好的传播机会不加太可惜,为了美观只能逼着自己把二维码设计的特别小。
恐怕连顾大宇自己都没想到,二维码竟然成了仿造者最大的壁垒。
顾大宇表示,针对封杀一事已经在和微信沟通,但目前尚未得到任何回复。
就在今天早晨,36氪再去尝试关注“大字”公号时,已经显示“该公号因违规已经无法关注”,并且在介绍中还写到“暂停服务一周,请不要走开”的公告。
顾大宇透露,接下来“大字”还会上线一个新的版本 ,过段时间会把技术代码彻底开源。只是,在微信未解封的情况下,上线一个新版本的意义在哪里呢?顾大宇没有直接告诉36氪,只是说暂时保密。
事实上,“大字”并不是顾大宇做的第一个项目,他还做过一款Bong手环,只是2015年便不再担任这家公司的CEO,选择把公司的运作交给合伙人。
但是近两年来,随着包括手环在内的智能硬件产品销量大规模下跌,智能可穿戴厂商吹过的牛一个也没有实现,且领头羊都开始衰落时,该如何看待这个行业?
顾大宇的理解是,智能硬件已经被证明是一个伪风口,但却是可靠的生意,因为在未来移动互联时代,大家都会需要。
而在顾大宇的新公司秒赞科技旗下,除了“大字”之外,还有一款刚上线三周的社交产品秒播,与比邻、陪我自动语音配对通话,秒播是自动匹配异性跟你视频通话。为了免除陌生人视频时双方的尴尬,用户可以选择是否看到对方。
这款产品,无论从界面还是交互,也是极为简约。嗯,这很顾大宇。
谈及微信公号被封杀,顾大宇觉得不可思议,因为在他看来,“大字”是再简单不过的一款产品,并没有开发诱导转发之类的机制。但其实无论这款产品是否被封杀,从昨天3点半上线,持续到5点左右无法服务,这款现象级产品的寿命也就维持了一个多小时。
联想到前不久刚被微信封杀的“柏拉图APP”,火爆程度持续了短短一晚,也是因为“诱导分享“被微信限制功能。
当时用户也反映除了分享图片中的二维码,进入测试页面时并没有强制关注,分享等行为。
很多人翻出了2015年7月微信提醒过关于测试类活动的公告,理由是你可以做传播和营销,但不能影响朋友圈的体验。
然而这两次刷屏现象,前后相隔不到一个月,接连被微信封杀的理由也出奇都是一样,一方面凸显了微信的霸权政策,加上现在BAT等巨头的搏杀越来越惨烈了,平台入口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另一方面其实也反映出了用户的心声,比如在柏拉图刷屏时,就有懂门道的用户表示:
这类求签的算法都比较简单,对姓名生日取 md5,得到一个16进制的数,然后除以算命结果的条数取余数,一个数对应一个算命结果。柏拉图就是这样复数个结果叠加,生成一个图片。
也就是说某种意义上,这种刷屏毫无科学性,却依然充斥了朋友圈,是一种极大降低用户体验的事情。这一次被刷屏的大字报与柏拉图其实无论是产品设置、传播的调性都极为相似。
所以,以后遇到诸如柏拉图、大字报等相似产品刷屏的现象,大家玩一把就洗洗睡吧,因为第二天一早,它一定会被微信封杀。当然,这要排除腾讯自家做的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