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谭菲君
编辑| 傅博
上至宇宙,下抵深海,机器人都可以替我们去到这些我们难以企及的地方。但是,这些高科技产品有时候也给环境造成了一定的污染。因此,柔性机器人的研发成了越来越受技术专家及环境保护者关注的一件事情。
令人骄傲的是,中国的一组研究团队研发出了一种新的“柔性机器人”,能在不破坏自然环境的情况下探究广阔神秘的海底世界。
浙江大学的李铁风教授及其他研究人员日前在《Science》发表了一篇名为《Fast-moving soft electronic fish(快速移动的电子鱼)》的文章,阐述了他们研发的一种柔性机器人,这使得这条“电子鱼”得以在狭小的空间内航行,拓宽了它们能够行驶的空间。
来看视频,长得跟孔鳐很像!
这条电子鱼重量为90克,长约18.5厘米(包括尾巴)。
它的最高时速可以达到每秒6厘米。虽然比同等尺寸的鱼依旧慢很多,但是和之前类似大小的水下机器人比起来,电子鱼的速度已经提升了一倍。
这条电子鱼可以耐受0.4°C至74°C的温度,电池充满一次便可以行驶3小时,并且可以携带一台小型摄像机监测其周围环境。
鲼鱼
它的形状设计灵感来源于“鲼鱼”,有翅膀有尾巴,当它卷起来的时候看起来像一个美味的甜甜圈~
相较于大部分用塑料或金属制成的海洋探测机器人,这个电子鱼是由弹性聚合物和硅胶组合而成,材料可以透明化,几乎看不见。
更重要的是,它并不使用电机驱动,而是使用锂电池,且采用无线设计。
其外层软硅胶填充有与电极连接的水凝胶袋。当电压施加到电极时,它吸引电子,使其余的水凝胶带正电,随后再将该凝胶吸引到机器人外部的水中带负电荷的电子。
由于内部的积极凝胶和负水外侧试图靠近,它们将“鱼”的身体挤压在两者之间,使其平坦化并使翅膀稍微向上。而脉冲电力使电子鱼的“翅膀”上下翻转,提供行进动力。
目前,这项成果不仅引来了《华尔街日报》等外媒的关注,也得到了全球材料学界的好评。
譬如,哈佛大学的材料工程师Jennifer Lewis形容李教授的新机器人为一个“巧妙的多材料集成和设计想法”:
“这是一个非常优雅的演示,将进一步推动软机器人领域 的发展。”
Octobot
海洋探索一直是科学家们梦寐以求的事业之一。2016年,哈佛大学的George Whitesides研究团队就曾研制出类似于半透明章鱼的柔性机器人Octobot,用以在海底遨游,收集数据信息。
而令人印象深刻的是,整个Octobot的“身体”以及它的燃料储存系统,都是3D打印的。
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的研究人员
此外,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的研究人员也模仿海豚飞跃开发了游泳机器人。
海豚绝对是动物世界里的杂技演员,他们能够在空中飞跃数米高,并且快速转弯。而余俊志教授及其团队根据海豚模拟了机器人,精简和发展高推力的尾部装置。
其中,机器人骨架的主要承重部件由钛制成,其他部件由铝,铜和尼龙制成。 此外,它还配备了具有高计算性能的微控制器、各种机载传感器和无线通信模块。
虽然目前这条“电子鱼”还没有投入实际使用,但是它的应用空间非常广泛。
李铁风教授的目标是利用机器人探索水下地区,他认为机器人柔软的身体可以使得它轻松潜入珊瑚礁丛中而不会对它们造成伤害。
除了探索珊瑚礁,广义来说,这个柔性机器人可以用来监测海洋、河流和湖泊的温度以及化学成分,比如在发生有毒物质泄漏时进行迅速检测;甚至可以定位沉船,搜寻坠毁的飞机机体。
从海洋环境保护的角度来说,它无线透明又柔软的性质会极大程度地降低其对海洋环境的破坏,因此获得了环境保护者的大力支持。
怎么样,不要吝啬的掌声,为中国科学家点个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