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门资讯> 图像影音设计 > 每一天都感到无聊,怎么办? >

每一天都感到无聊,怎么办?

转载时间:2022.09.11(原文发布时间:2018.05.28)
60
转载作者:36氪企服点评小编
阅读次数:60次

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L先生说”(ID:lxianshengmiao),作者:Lachel,36氪经授权转载。

在我们一生中,最大的敌人是什么?

不是房价,不是阶层固化,不是生活压力,不是高节奏的工作和加班……没有了这些压力,我们也能过得很好 —— 无非就是把欲望调低一点而已。

最大的敌人,恰恰是「无聊」。

比如:

每一天都重复着写文案、填报表、做监测……这些繁琐又无聊的工作,一点也提不起兴趣;

告诉自己要学习、要自我提升,但下班到家,又觉得精力耗尽,什么都不想做;

好不容易盼来一个周末,却只想瘫在床上,或者玩会游戏,看一部不动脑子的剧;

……

想一想,你有多少闲暇时间,耗费在「无聊」上?

有多少做好的计划,因为日复一日的无聊、慵常、偷懒,一直都在对自己说「明天再做吧」?

适当的压力和警戒可以催生我们的应力,但像这样的软刀子,恰恰是最难防范的。

那么,如何对抗「无聊」,让自己的每一天都过得更充实呢?

我们先来看看「无聊」的机制。

我们日常的每一天,由各种各样的活动组成 —— 包括工作、学习、娱乐,都属于「活动」。每一个活动,都需要调动我们的状态,来执行、实践,并从中得到反馈,完成一个完整的回路。

而这些活动的性质,基本可以由4个维度来描述:新鲜感,自主性,可控性,参与感。

(详见:生活不止读书学习,也需要一点愉悦感)

这4个维度的不同搭配和组合,会产生不同的效果,使我们产生不同的情绪和心理状态。

譬如:新鲜感很高,可控性很低,就会怎么样呢?—— 你会感到恐惧,因为你担心把事情搞砸。

这种恐惧,在提供大量刺激、兴奋的同时,也会造成压力。

而反之,当新鲜感极低,而可控性极高 —— 也就是我们非常熟悉的日常工作;或者自主性极低,参与度很高 —— 你需要耗费大量时间操作,但这些东西并不是你想做的 ——那么,你就会感到厌烦。

而这种厌烦,就会随之催生无聊的情绪。

说到底,无聊,就是一种「低唤醒状态」的表现。

大脑认为你在做的事情无价值,或是不需要占用资源,就会调低你的唤醒状态,减缓你的资源耗用。

当然,这里也要分两种情况讨论:一是长期,二是短期。

长期感到无聊,那就要特别留意了,因为这很可能说明:你对你做的事情缺乏认同感,并且你当下没有一个明确的目标。

那么,当务之急,是换个环境,或者找到感兴趣的事情,给自己树立一个明确的、可行的目标。

所以,我们主要讨论短期。

如果你已经有了目标,也有了自己的规划,只是在执行过程中,难以避免地,对每天的日常工作、生活感到厌烦,提不起精神,该如何让自己摆脱低谷状态,快速回血呢?

分享我的几个心得。

1. 设置「挑战和成就」

这是「游戏化」(Gamification)的一个重要成果。

游戏为什么会吸引人?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游戏会不断地给你设置一个个微小的、踮起脚就能达成的挑战,完成挑战了就会给你一个成就。

在这个过程中,你的奖赏回路会被不断激活,获得「存在感」和「影响力」的明确反馈。

举个简单的例子:游戏中,需要你从A地到B地,直接跑过去的话是非常无趣的,那怎么办呢?给你设置一个任务。告诉你:由于B地发生了某某事件,你需要赶紧从A地过去 —— 这就给你提供了一个动力。

进一步,在由A地到B地的过程中,设置陷阱、迷宫、怪物,你只有克服了它们才能过去 —— 那么,你就不得不为「赶路」这个行为付出额外成本。而这部分成本会让你的大脑以为,这个行为是「重要」的。

最后,当你抵达B地之后,用一个剧情告诉你:由于你的到来,你成功地解救了B地,达成了任务 —— 这就是一个「成就」:通过一个完整的反馈,将你之前的行为和努力进行「肯定」,强化你对这个选择的认知。

这就是一个最简单的任务设计机制。这种机制看似冗余、没必要,但正是这种「不必要的冗余」,使整个游戏过程变得更有意思,更不「无聊」。

现在各种手游、网游的成就系统,可以看作是这种模式的简化。

那么,如何把这种思路,应用到生活中呢?

不妨试一试:

1)为某些日常的事情设定一个挑战;

2)这个挑战需要付出一定的努力;

3)完成这个挑战,能够得到一定收益;

4)最好还能带来一些额外的新东西。

举个例子:

不久前,我才给自己设了一个挑战:不依赖网络渠道,找到50本值得买的好书。

这个行为看似毫无必要 —— 网上多的是大把的书单。但是,这会带来两个效果:

1)迫使我从家里走出去,改变宅着的状态,去书店里看书、淘书,和书作近距离的接触和筛选。

2)提醒我,跟别人聊天的时候,有意识地点到这个话题,并留心相关的信息。

而且,这个过程中,我还会有额外的收益:可以逛一逛书店,揣摩书店的装修、陈列、装饰,留意一下书店的活动策划,从书店的陈列上推断最近的流行趋势,甚至,跟店员聊聊天、获得一些多角度的信息……

这些难吗?一点也不难。但是,它们很难进入你的日常视野中。你需要给自己设置一些任务,制造一些障碍 —— 这些任务和障碍就是一个「焦点」,对你的思维和视角起到引导的作用。

更何况,这个过程本身,就特别有意思。

试一试,不要贪多,给自己设置 1-2 项挑战。这是赶跑「无聊」,让生活重燃活力的最好方式。

2. 试试「新鲜感练习」。

众所周知,无聊的最大来源,就是因为缺乏「新鲜感」。大脑是需要新鲜感的。确定,可控,已知的东西,会让大脑感到厌倦,进而降低唤醒状态。

那么,如何给日常而琐碎的生活,增添一些新鲜感呢?

最简单的方式,就是改变自己的生活轨迹。

比如:

  • 要求自己每天上下班、午休散步,走一条不同的路线;

  • 每天在一家新的餐厅吃饭,记录下体验;

  • 用一款没用过的新软件,实现相同的工作效果。

这几个都是我一直在做的事情,非常有效 —— 它们会持续不断地给你新鲜刺激,让你感到每一天的生活都是不同的。

更进一步,你可以把它跟「挑战」结合起来。比如,加上条件限制、目标和奖励:连续1个月,每天都换一家新馆子,会怎么样?

你可能需要绕远路,可能需要尝试新菜品,可能会走进一些以前从来不会尝试的店面……这些都是「冗余」的,但正是这些冗余,会使生活变得更有意思。

另外,关注我的老读者可能会知道,我会经常分享一些有趣、小众的软件 —— 这些软件是怎么来的?原因很简单:

一般人找到一款软件,建立起使用习惯,就不再改变了,因为改变很麻烦。但我会喜欢尝鲜,哪怕手上的软件很好用,我也会试用新产品,尝试用它们实现相同的效果、完成同样的需求。

在这个过程中,不但能增进对工具、方法论的理解,也能积累下大量的素材,可以分享给读者朋友们。

所以,有些读者可能会嘀咕:为什么我老是换工具?就是因为:哪怕我已经有了一套完善的流程,但在我眼中,这套流程永远没有「完成」,我一直都在不断尝鲜、体验、优化的过程中。

如果你感兴趣,不妨先从上面提供的3个例子开始,让自己感受到生活的变化吧。

3. 创作

我在以前的文章中讲过:当你跟世界的联系变弱时,你的「影响力」和「存在感」会减弱,随之而来的,就是空虚、无聊、厌烦……

你会感到横亘在你和世界之间的疏离感。这种疏离感,会使你对自己的价值和意义产生怀疑。

如何打破这种疏离感?最好的方式,就是让自己明确地看到:自己对于外界、外物,能够施加切实有效的影响和干预。

比如:做一件东西。

可能是写一篇文章、编一个程序、做一道美食、设计一款手工艺品……无论哪一种,都是迅速积累成就感,打破「疏离」的最好方式。

以写作为例。

我开始在知乎写文章,是14年初的时候。

那时,恰好是职业到了一个瓶颈期。每天做着重复的事情,很早就把工作完成,剩下大把时间,却不知道该做什么,也没想清楚未来的路线和发展规划,每天都无所事事。

所以就开始利用下班时间,在知乎写东西。

一开始并没有任何想法,只是想着,不能浪费这些时间,好歹输出一些内容,也算是把自己的学习成果、实践经验总结一下。

后来做自媒体,这段时间的积累,起到了极其关键的作用。

虽说现在,自媒体的红利期已经过去了,短视频风雨飘摇,纯文字输出早已是一片红海,但是,即使不抱着「成为大V」的心态,多输出一些内容,仍然是有好处的。

一方面,就是我强调过无数次的:输出倒逼输入。只有把学到的内容吃透、消化、输出,你才算真正掌握了它们。

另一方面,这也有利于你持续锤炼、优化自己的内容产出能力。在一个垂直领域不断扎根下去,持续产出内容,慢慢的,也会提高你的影响力和个人品牌,帮助你拓宽发展规划的可能性。

如何让更多的人知道你,吸引到合适的、有价值的人?持续产出内容,就是一个低成本的好方法。

现阶段,可以先从「写」开始,不用考虑运营和渠道,先积攒一定量的存稿。慢慢的,在写作的过程中,对自己的文字进行优化、调整。

重点是什么呢?不要为了「涨粉」「投稿」而去写 —— 这样,你会被平台和粉丝绑架,把写作变成一项工作。

那么,你就只是从一个坑,跳进了另一个坑。

创作的要义在于心智的自由,而不是完成计量工作。

4. 整理

有一句老话,叫做「当 deadline 最紧迫的时候,也就是家里最整洁的时候」。

什么意思呢?很多人都有这个习惯,时间紧迫又状态不佳时,如何快速回血?打扫卫生。

这是最大众、常见,性价比又最高的方法了。

原理很简单:打扫卫生,能够快速让我们「热身」,与此同时,又能看到立竿见影的效果 —— 家里一下子就变得干净了 —— 从而快速积累成就感。

而成就感,就是帮助我们打败无聊、调整状态的利器。

不妨试一试:在日常工作、生活中,遇到一些简单又琐碎的任务时,不要急着去做,而是把它放进一张清单里(我叫做 Dessert 清单)—— 无聊的时候,不想「干正事」的时候,打开这张清单,一项项去完成。

清单里的内容可以是什么呢?最典型的,就是「整理」:整理房间,整理书桌,整理文件,整理任务,整理信息……

举个简单的例子:

我阅读、上网的时候,会用一个浏览器插件,把不经意看到的文章、链接等保存起来。比如:

某文章的引用和延伸阅读;

朋友发过来的文章推介;

查资料时打开的各种链接;

诸如此类。

然后,在无聊的时候,再把这些链接一项项打开,瞥一眼,决定分发:是存起来待读,放进收藏夹里,转化成任务,还是直接删掉?

看着插件的列表一项项减少,是一件非常有成就感的事。

在这个过程中,思维还可以在不同链接中跳跃、转换,偶尔能激发出有意思的火花,或者创造出有趣的联结。这些,就是意外收获了。

不妨试一试:把待整理的东西,留在一张清单里,等无聊的时候,打开这张清单,按图索骥去做。可以是实体的物品,也可以是虚拟的信息。关键是要满足这几个条件:易操作,耗时短,不用太动脑子。

摆脱无聊和烦闷,这就是最好的「热身」。

小练习:

试一试,按照(1)的方法,给自己设定一项挑战。

参考范例:

  • 读完东野圭吾的全部小说

  • 连续一个月,每次都比前一次多跑步10秒钟

  • 1个月内记录下100个有趣的知识点

  • ……

[免责声明]

资讯标题: 每一天都感到无聊,怎么办?

资讯来源: 36氪官网

36氪企服点评

图像影音设计相关的软件

大厂都在用的图像影音设计软件

限时免费的图像影音设计软件

新锐产品推荐

消息通知
咨询入驻
商务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