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门资讯> 图像影音设计 > 华米IPO后,小米生态链模式迎来什么考验? >

华米IPO后,小米生态链模式迎来什么考验?

转载时间:2022.09.12(原文发布时间:2018.02.10)
185
转载作者:36氪企服点评小编
阅读次数:185次

编者按:本文来自“夸克点评”(微信ID:Quark_media),文 王如晨;36氪授权发布。

华米IPO后,小米生态链模式迎来什么考验?

华米挂牌首日,盘中多次破发,最后收盘虽微幅上涨,整体只能说寡淡。美国时间今日开盘后,也曾一度上扬,但截至发稿,再度下跌。

当然,这案例有它比较独立的一面。那就是验证了小米这类生态型企业的赋能价值。难怪华米IPO后,雷军在微博里说,这是小米生态链的巨大意义,能带动中国制造业升级。

华米IPO后,小米生态链模式迎来什么考验?

跟踪小米有时,褒扬多多,今天也要做一点风险提示:华米的IPO,既是小米生态链的成功,也是它面临考验的开始。

怎么说呢,这与双方未来模式的演进以及潜在的合作瓶颈有关。

华米们此刻对小米的依赖非常重。招股书里,来自小米的业务几乎创造了华米80%的营收。

这种局面在IPO后,将面临许多考验,华米的业绩与市值管理压力会很重:它必须化解客户过于集中的风险。既要依托小米,又必须具有上演“出小米记”的能力。

手环等产品出货确实强悍。但产品单价一般。如果只是固守现有有限产品线,高度依赖小米驱动,华米们的规模会受到限制。投资人会认为它不但缺乏独立性,成长性也会很有限。

事实上,早在小米此前推出电饭煲的当日,一家小米生态链企业高管就曾对夸克表达过这类担心。

夸克的判断是,华米们未来一定会上演“出小米记”。而且,很可能会有以下三步曲:

1、第一步可能比较谨慎,就是会先立足技术与设计,加大研发力,建立基于技术与数据驱动的多品类、方案及服务体系;

2、第二步,立足技术,依托场景,进一步扩充品类,并且建立基于数据、设计、方案及品牌的服务,独立的品牌运营会强化;

3、第三步,走向垂直整合之路,不仅做设计,提供多品类的产品及方案,甚至还有可能涉足制造、渠道,构建独立自主的价值链。

你去查询一下华米创始人黄汪IPO后的言论,他明确地强调了第一步。

若仔细体会,能感觉到,这三步想获得明显成效,撬动整个行业,它们与小米之间一定会发生博弈。

比如,设计与产品层面,小米不可能让渡核心品类的完整的价值链。关键产品,小米肯定会输出从设计到品牌到服务的完整能力。如果加上渠道端,小米其实也是一家基础设施公司。

小米生态链企业里,未来可能会涌现一些体量颇大的公司。如此,它与小米之间的博弈会在设计、关键品类、数据等层面得以体现。至于对制造与渠道体系的渗透,我相信,小米生态链企业未来不排除会有案例出现。

当生态链企业同样成为多品类的品牌运作后,它与小米之间的边界会被打破。

是啊,谁会甘于只为小米服务?生态链企业有它们壮大的欲望。而对小米来说,它也不可能将核心价值链完全让渡,尤其设计、关键品类、数据、用户甚至供应链等层面。

这么说,决不是贬抑小米与它的生态链模式。相反,我们觉得,本质上,这种潜在的博弈,非常类似阿里淘系持续上演的“出淘”案。它意味着一个平台的生态、赋能价值。

无论于小米还是生态链企业,这都是必经的蜕变之路。它会持续推动双方的商业模式的升级。

我们甚至认为,这才是小米走向伟大与卓越的关键。只是说,它会考验雷军的开放视野与小米公司持续的创新力。

小米起步于手机,多年以后,已成为以手机为核心、兼容多品类、线上线下一体化运营的服务型平台。小米的未来,会更侧重微笑曲线的两端,左端为设计能力、产品定义能力、场景定义能力,右端为多品类的品牌及线上线下一体的渠道服务。

至于中间的制造部分,即便关键产品上有意建立深度关联甚至资本渗透,应该主要还是让渡给第三方去做。

整个来说,小米的未来,会力求最大限度的开放,但它既不会成为单品或品类贫瘠的平台,也不会变身为阿里、京东那种全品类的平台,更不会沦为纯粹的渠道。它应该会在几个大的场景里建立自己“品质+效率+超强性价比”的王国。

我们已观察到,2017年以来,小米生态链企业的授权与投资节奏反而不如2016年及以前。这里面可能有小米控制平台品类、品质及综合体验的用心。

这种动向与2017年重新确立的小米商业模式,确实符合消费升级与制造业升级的内在诉求。

小米生态链部门,主要侧重“投资+孵化”的形式,培育一些米家军。截至目前,已涌现出华米、紫米、纳恩博、智米等著名的“独角兽”公司。它们体现了小米的开放魅力平台。

雷军借华米IPO渲染小米生态链成功的话,确实不是虚言。只是,此刻的他与小米决策层,也必须做好准备,在围绕小米构建更为完善的集成服务体系、核心竞争力的同时,如何平衡释放生态链的价值。

老实说,夸克这种判断并非纯然的担忧。某种程度上,它事关一个开放的平台的组织管理与创新能力。

过去多年,我们在许多公司身上看到过相近或相通的案例。

熟悉盛大的行业人士应该还记得,当年,陈天桥曾在盛大内部设立过基金,并且一度发展出18个内部创业项目。起初热火朝天,后来却大都惨淡收场。

在夸克看来,这是互联网公司在管理、组织架构、人才、创新方面所做的探索。你知道这类公司因为成长很快,人才年龄大都很轻,一个过于集中化的单体公司,会抑制创新的热情。只是,盛大这种探索成效不好,跟内部机制有关。基金项目在陈天桥个人英雄主义依旧明显的年代,不会有太自由的出路。它导致组织臃肿、山头林立、资源分散,结局可想而知。

有的公司则强调开放平台的价值。搭建好技术与服务的舞台后,更多依赖两头分散的模式形成自洽的初期运营。这样的平台,一旦上了规模,确实会孵化出数量众多的TP们。这一点你从阿里淘系平台中能够看到。总量上,淘系的赋能土壤里,有许多可以变现的小巨头。

过去多年,我们也看到过,阿里曾持续不断对这类TP做过投资,有的也已成功上市。只是,阿里有时不大宣传这类公司。大概不想留下一个开放平台还依靠资本汇聚合作的印象。这对它确实有一些不利面。

但这里也有深深的博弈在。一些TP依托淘系完成初期客户积累后,也会慢慢寻求全网的服务,而不愿仅仅固守淘系土壤。后者虽然给了它基础的支撑,但也导致一些TP无法持续提升技术、数据的服务能力。过去几年,这种博弈甚至也出现过撕破的案例。事实上,“出淘记”不仅体现在阿里内部自身平台的持续孵化上,也在第三方伙伴群体力上演过。

相比盛大与淘系,小米的生态链企业拓展模式有它创新的一面。

小米生态链企业多由小米“投资+孵化”,但时,大部分项目,小米并没有高度控制的能力。这体现了小米更高的开放特征。它所形成的号召力,更多建立在小米对消费趋势的洞察力、产品创意与设计力,当然更有“品质+性价比+触达效率”的优势。后者其实可以理解为一种制定游戏规则的能力。过去可能侧重单品,目前侧重的是场景。

这里面,其实隐含着小米通达未来更大战略目标的秘密。我这里就做一个提示:你不妨去考察一下眼下的智能家居、智慧家庭、智能互联等场景。你会发现,过去多年,这类场景其实成效非常一般,市场几乎一盘散沙。因为,每家公司、平台都只是从自己的地盘出发,在技术、接口、行业标准等层面,无法真正做到互联互通。而你看看小米,下载一个“米家”,你会发现,截至目前,它已经成为智慧家庭、智能家居领域最具竞争力的公司。

华米IPO后,小米生态链模式迎来什么考验?

这绝不是虚言。它得益于小米生态链模式,小米多品类曾被误解多时,认为是手机业务发展不力后的多元化,其实雷军在这方面的构想几乎与手机业务同时展开。

目前,百度、高通、联发科之类的公司,都在争夺小米这一场景的合作,你体会一下其中的秘密,就在这里。当然,这背后,还有小米其他关键要素的支撑,尤其是MIUI的世界,这里不多说了。

生态链模式,应该也会成为拉升小米估值的关键要素之一。它其实事关小米整个商业模式的确立。

当然,即便如此,夸克还是坚持自己的上述判断。那就是,小米的生态链模式,会随着华米们的壮大、变现、IPO等而出现一些微妙的变化。

它会对小米的开放性带来新的考验。这种考验,在小米IPO之前应该还不会出现一些明显的博弈案例,但我相信,未来的小米商业模式,会因此而发生变化,它甚至会波及未来小米内部的组织架构调整、投资策略,并归约到数据、技术驱动的层面。

我相信雷军早有他的判断。记得他说过一句话,就是小米的生态链是“围栏”而不是“围墙”。而小米也对外情调,公司生态链崇尚开放、不排他、非独家的合作。这里面,有小米的边界与价值观在。一种生态是否具有赋能价值,不是看它是否有控制的能力,它也不是一维、单向、固化、封闭的路径,而必须建立在充分的信任与开放基础之上。在这个层面上,我认为,小米的组织管理、业务架构、创新仍还有很多探索的空间。


[免责声明]

资讯标题: 华米IPO后,小米生态链模式迎来什么考验?

资讯来源: 36氪官网

36氪企服点评

图像影音设计相关的软件

大厂都在用的图像影音设计软件

限时免费的图像影音设计软件

新锐产品推荐

消息通知
咨询入驻
商务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