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开智学堂”(ID:openmindclub),作者 安人心智董事长 阳志平(公号“心智工具箱”);36氪经授权转载。
登峰造极是一个过程而不是一个结果,在整个过程中间,过于目标导向只会使你失去长期进步的潜力。
三年前,给了年轻同事一点建议。当时有人整理成笔记。昨晚机缘巧合,又有同事翻出来作为内部新手参考文档。三年时光,互联网创业从高峰到低谷,那时不合适公开的文档,现在倒可以发出来了。时间是最好的见证。
以下,是笔记正文,局限于少数行业、少数公司、少数工种,仅供参考。说者无意,听者有心,如此而已。
我们常常调侃,自己是东升乡居民。东升乡南起西直门,北至西三旗;东邻奥森,西至上地。东升乡既有包括北大清华等在内的 20 多所高等院校,也有包括中科院在内的 30 多个科研院所;当然,东升乡及其周边,聚集了中国最多的科技公司。那么,在一个典型的东升乡科技创业公司,作为创业者,该选择什么样的招聘策略?怎样判断自己公司的长项与弱项?作为应聘者,该选择什么样的职务序列去成长?在各个职务序列下,成长的重心是什么?
概而论之,一家典型的东升乡科技创业公司,尤其是互联网行业,需要七项全能。具体而言,包括:1)产品类;2)技术与设计类;3)运营类;4)市场营销类;5)职能支持类;6)行业独特竞争力类;7) X 。我们分别解释一下,各个职务序列的核心职责以及诞生背景。
为什么产品经理对互联网公司如此重要?回到时间的原点,思考产品经理这个职务为什么会诞生?
在近二十年前,甚至十年前,各类职务序列中都没有产品经理。往往是用近似的职务来代替,比如项目经理。当时,项目经理这个岗位在外企非常普及。
那么,产品经理与项目经理有什么本质区别呢?
当年多数企业的研发流程,默认假设是研发人员主导前半程;市场人员主导后半程,项目经理来负责进度。当年流行的是项目管理考证、用来协调项目进展的甘特图。今天的产品经理,可能很少听说过这些了。
当互联网深度卷入每个人的生活后,研发流程大不同于二十年前。第一,研发人员需要每天接受大量信息;第二,伴随知识爆炸与开源生态链的发展,研发周期普遍被缩减为三个月;第三,随着舶来品精益创业、敏捷开发等理念流行,人们更习惯边上线边迭代。第四,用户不再是单纯的看客,开始参与到产品进程之中。用户日益接受粗糙的,带有「我」的参与;而非精致的,与「我」无关的广告或产品。
慢慢地,以前研发人员、运营人员、市场人员各自为营,分别在产品不同生命周期发挥关键作用,这种社会分工日薄西山。整个团队需要一个最终负责人,来保证商业设计、产品架构与运营体系。因此,产品经理应运而生。
产品经理=整个产品线的最终责任人,他必须帮研发人员分摊认知负荷;帮运营、市场与销售进行商业预判与规划;并对整个产品的关键数据负责。能够完美实现这三个关键职能的产品经理,才能称之为成熟的产品经理。这类人才少之又少。业界常常感叹,靠谱的产品经理极少。不是少在执行层面的人才,而是少在这类全面负责、 CEO 型产品经理。
因为业务变动频繁,东升乡科技创业公司第一年失败率高达 70% 。多数产品经理没有多大机会,经历多个产品的完整生命周期。不少人挂着产品经理头衔,从事的不是最终负责人的职能,而是执行层面的职能,如画原型、写需求文档与找 Bug ,更接近传统项目管理职能。(此处亦可参考:陆易斯:从小白到运营型产品大神你要走多久?)
一位基础很好的产品新手,从小白到略微靠谱的产品人,至少需要八个月的时间。八个月,大约能达到什么水准?1)已经初步明白产品岗的关键职能;2)已经看过至少 100 个同行产品,初步建立了产品直觉与审美偏好;3)能够初步减轻工程师的认知负荷,而非反之。4)能初步协同运营、市场团队,对其未来需求进行预判,并将它体现到自己的产品设计中。
从一位合格的新手到一位老手,则需要完整经历至少三个以上产品的生命周期。正如一位男人的成熟是被女生甩了好几次,一位产品经理的成熟同样是做了至少三个以上产品。我们很难奢望一位小男生第一次谈恋爱就碰到他的一生挚爱。同样,神级产品经理的第一个产品、第二个产品也多半不成熟。(如何成为神级的产品经理,此文亦可参考。)
因为产品经理作为专业工种诞生时间太短,整个业界并没有形成成熟的培养方法论。各家派系的产品经理培养都变成一个事后诸葛亮的游戏。谁的 App 用户多,谁的产品收入高、融资多,谁就有产品界话语权。这不一定对。
产品界有类名人:写得比做得更好。这也不一定对。产品经理不要写博客!不要写博客!不要写博客!重要的事情说三遍。
产品经理为什么不要写博客?更精确地界定,是指在博客、微信公众号等公开场合描述正在进行的产品。有很多考量,今天不展开讲,只提一个:敬畏之心与解释效应。因为产品经理最关键的三个职能:1)分摊研发人员的认知负荷;2)预判市场与运营;3)作为整个团队的最终责任人。所有三个职能都需要敬畏之心,对未来的预判,话不要轻易说出口。一旦写下判断,那么就开始自我解释,导致认知闭合。详细介绍,请参考我的日本学徒柳白猿同学此文:如何学习内隐知识?三得利如何开发好产品,这是个好例子。
接下来,我们说说第二个序列。设计与技术。这两类工种可以放到一起来说。
技术与设计,都是一个科技公司的紧缺工种。一般来说,技术培养周期比设计培养周期要快很多。
一位 985 大学本科毕业生,高考成绩优秀,性格开朗,英文过六级的理工科学生,没有任何编程经验,成长为一位初级工程师,只需三个月。因为现在的技术生态链非常成熟,新手友好。同时关键技能多在英文读写、逻辑思维能力。这是一些彻底从编程小白成长起来的案例:
向东同学:从摆地摊到程序员——穿越人生迷宫
永乐同学:我是如何转行为算法工程师的?
(这些同学,三年前,都是在开智这里第一次接触编程、数据科学、深度学习这些,三年后,如今分布在 360、美团、陌陌、阿里、京东等众多一线互联网公司的开发团队。)
然而,从初级工程师到中高级工程师,长路漫漫。对工程师这类职务序列,在学习初期,广度遍历很重要,从初级工程师跃迁到中高级工程师,关键是深度专研能力。能够写出声名远扬的开源库;在团队中搞定别人搞不定的大难题,所有这些成就了一位神一般的工程师的传奇。初级工程师的培养周期只需要三个月,但是成为中高级工程师,需要长达多年的刻意练习。(如何成为神级工程师?亦可参考:童牧晨玄:登峰造极的艺术与童牧晨玄:在自己感兴趣的 deep work 上不断精进)
如果说工程师的培养更多是一个时间函数,设计师与此相反。决定设计师的不是时间,而是品味。品味往往需要家教、环境、金钱。一位家庭出身不错,穿着打扮出色的设计师,会比一位草根家庭出身的设计师靠谱。草根家庭出身的设计师孩子,早期对东升乡互联网公司来说,多数时候都是沉没成本。此时,对方需要花费较大力气去修正个人品味,才能逐步达到 Dribbble 中上审美水准。
为什么现在的互联网科技公司越来越重视运营?
这是因为整个移动互联网的趋势发生变化。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同样,我们可以调侃一下,大江东去,浪淘尽,多少被卸载的 App。流量日益集中在微信等为代表的巨型 App 中。
如果说微信、line 这些都是信息长河的大江,那么,运营岗位的本质,是通过种种手段,要么另创大河,要么在大江大海中构建自己的岛屿。
因此,决定 「运营」职务序列成长速度的关键是:「是否有持续维系用户注意的能力」。如果运营做不到这一点,则是南辕北辙。
运营往往包括内容运营、社群运营、用户运营。除此之外,人口红利期已过,接下来就要深耕细作。大平台的留存成了最优目标,增长的逆向工程是重点;小平台依然需要增长,增长的正向工程是重点。因此,结合技术的增长黑客成为趋势。爬虫、拆包、埋点、A/B 测试等偏计算机的技能与说服、诱惑、裂变等偏心理学的技能相辅相成。
市场与销售在互联网公司的位置比较尴尬。在市场与销售两者之间,不少互联网公司只注重市场或品牌建设,而非销售体系建设。公司名声很大,但是多年赚不到钱的互联网公司,一抓一大把。这样的现象有它不合理的一面。今天说说它合理的一面。
因为传统企业的销售是建立在 「金字塔漏斗模型」之上,底层是大量低效的电话销售、市场推广,再一层一层来甄选。而移动互联网打掉了很多层,与用户的交互变得格外简单与高频。不少原本属于市场与销售的职责开始移交给运营。以内容运营、社群运营、创意策划为代表的各类运营,取代了传统低效的电话销售、市场推广。
这样重运营,重市场,轻销售的打法,成为不少科技公司的标配。当然,也有大量例外。在线教育、互联网金融行业依然存在大量销售。不过往往是在裁员风潮下最先受到冲击的一批。另一个例外是,面向企业的应用开发公司,始终是强销售导向。
职能支持类主要包括财务、人力资源、行政、法务等工种。如果说完整的价值链分为价值创造、价值评估与价值分配三个环节,职能支持类更偏价值链后端的职务序列,侧重价值分配与价值评估环节。
这里要格外提及职能支持中的财务类。内部财务管理毋庸多说,单说对外投融资。投融资这类工种,原本多数互联网科技公司很少单设,更多是由 CEO 兼任。但是伴随整个市场集中度的提高,不少科技公司也开始做投融资了,整合上下游资源。在部分公司,战略投资、战略规划或公司发展类成为常设职务。
产品类、技术与设计类、运营类、市场营销类与职能支持类,是一家典型科技公司的标配。但不同行业有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互联网+,这个加号,加的是各个行业的特殊工种。比如,在线教育行业的教研与教学管理部门就权重极高,甚至决定了一家教育公司的成败;同样,互联网金融行业的风控,游戏行业的游戏制作与游戏策划,生物制药科技公司的科学家,在公司中话语权极大。
这一类是指一个科技公司的独门秘籍。依据具体公司不同。有的是创始人的人际网络,如 Edge 公司的布罗克曼,往来鸿儒;有的是公司占据的独特资源,如生物学家张锋创办的公司持有的 CRISPR 基因编辑专利技术。
如果你是一位刚出茅庐的新手,在不同方向之间迷惘。那么,我想说的是,早期在各个方向的选择上焦虑,意义不大。任何一个方向,都有取得杰出成就者。你唯一要注意的是,选择浅尝辄止还是登峰造极?正如《Mastery》一书所言:
登峰造极是一个过程而不是一个结果,在整个过程中间,过于目标导向只会使你失去长期进步的潜力。一旦选择了登峰造极的道路,你就必须放弃短期的利益,放弃对目标的过于执著,和整个追求速效药的世界作对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