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LinkedIn”(ID:LinkedIn-China),作者 小狼女,36氪经授权发布。
微博热搜上有数据说,节后招工月平均工资9000多元。
评论区最多的声音是:“我一个标点符号都不信。”
人们现在担心的是工作会不会丢,没有大变动就万事大吉了。
月均招聘工资水平,是一些人默默拉高的。他们有价值,去哪里都值钱。
回想起两年前,我裸辞在家,特别焦虑,和现在很多人的情况很像。后来我做了个作息表,做了一些认知的提升、技能学习,后来找到了非常满意的工作。
我的经历,也许可以给正在布局找工作的朋友一些参考。
本文由LinkedIn原创,作者小狼女。小狼女,媒体编辑,水瓶座,持续探讨职场精英的生活方式,个人微信(id:naifoon)。
疫情带来的变化是未知的,可以定期看一些业内行家的分析,保持思考。
比如我最近看一些报道,就可以总结和思考以下问题:
因为疫情隔离而诞生的“隔离经济”是什么,我们可以从中做什么。
远程办公软件大肆兴起,在线医疗和在线教育应运而生,变革带来的机会是什么。
哪些行业会发生大变化,哪些行业诞生小趋势。
自由职业者大量增加,会增加多少,未来怎么和大企业共同实现外包合作?
哪些人可以脱颖而出,正在脱颖而出的人有什么特色?
看报道、看信息,做总结,形成你的“社会认知”。
刚出社会的职场小白社会认知很少,可以理解,但有些工作五六年的人,社会认知也未必高到哪里去。人们在眼红别人的工资时,却很少关注到这点。
我裸辞那会儿,最焦虑的就是觉得自己和上大学时的社会认知没有任何区别。
裸辞后我面试的第一家公司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当时自己对行业和岗位的认知极低,互联网、新媒体、影视、广告等行业之间有什么区别,SEO、商务、宣发、AE等词陌生得不能再陌生。
后来,我每天给自己安排特定的时间浏览各大招聘平台的广告,记录一些岗位的职责,圈出感兴趣的点,还有觉得自己可能擅长的点。
由于不懂行业,也不懂行业间合作是怎样进行的,我也做了一些表格来记录整理各行业的名称。
我画出了几个比较有意向的行业,并在知乎和公众号上搜索了相关信息记录下来。
一轮信息整合后,在广州的我对广州的产业格局有了大概的了解,比如在研究互联网公司时,就发现广州的游戏细分领域相对突出,但时尚、影视方面相对弱。
想在哪个城市发展,就尽可能了解当地的产业格局,还有发展愿景,如果是历史气息浓重的城市,最好了解它的历史背景文化。
除了在线上做调研,面试中,HR的口中也能很好的了解行业。
一个公司做什么,盈利方式是什么,人才素养如何,这些都能很好地折射出整个行业的一个大致的情况,白话说就是进一步了解这个行业到底是干什么的。
通过一番调研,我基本上准确地将自己的职业方向定位在文字这块,目标锁定大型公司做文案策划,或者新媒体编辑相关职位。
人们求职时容易陷在“喜不喜欢”的伪命题里,但掌握的行业信息太少,说喜欢或不喜欢也是假的,这就是为什么有些人求职时和从业时有落差感。
比起关注“喜不喜欢”,我建议关注“价值感”。人的一生很大部分是在完成自我价值实现,在一个行业里收获成长,收获肯定,这才是职场的意义。
价值感就来源于市场需求,哪里有需求,哪里就有你的用武之地。
市场有需求,人就需要有竞争力。
有两次面试经历让我印象非常深刻:
有个公司面试了三轮,最后是CEO拿着我的文字作品说,“你这篇文章没什么特别呀。”
HR的终结词是,“我觉得你性格很活泼,担心你和这里安静工作的氛围不搭调。”当时我还有点奇怪,还是头一次因为性格外向而被说不合适。
后来面试了个家居公司的文案策划,文案主管的话让我有点开了窍。
“我觉得你太急了,你写文章才写了多久?我们的实习生都是中文系的,她们上学时就是每天都要练习,做文案的。”
职场上没有作品,面试中你就是表现得再好,你也有问题。
我的职场导师张萌说过,一定要有“硬本领”,找到你想练习的本领,给自己规划出10000小时来修炼。
我决心修炼写作,每天早上6点就起来写文章,几乎两天发表一篇,还找了一些投稿平台投稿,挣了6000元的稿费。
裸辞期间,我保持每天早起看书,每周运动,还报名了钢琴和画画的线下培训,参加了线上付费社群,完成了一些比赛。
保持充实,保持节律感,也是避免裸辞期间焦虑的关键。
有了代表作后,我有天早上随机投了一家公司的邮箱,HR说了一句,“我们部门负责人很喜欢你的文字风格,想约你过来谈谈。”
那天我特别平静地去面试,当天就直接谈了薪酬,就像是一切已经安排好了。
入职前我还不是非常了解这是一家怎样的公司,入职当天,我走进办公室才知道公司很大,写字楼很贵,符合了年少时对工作的想象。
重要的是,我遇到了很好的同事,导师型的上司,还能做原创性极强的工作。
与此同时,裸辞期间的经历,让我也养成了定期写作、早起修炼硬本领的习惯,沉淀了书面表达能力。
因为有了深度的学习经历,当时我还组建了付费社群,挣了1万多块,实现了业余变现的故事。
有了类似知识变现的印记,我业余时间副业做了一个课程营销项目,2个月挣了3万多块。
这是我2018年最自豪的经历。年初我还是个不知道钱该怎么挣来的人,年后我却多维度收获了挣钱的能力。人有多少竞争力,就有多少资本来选择和拥有。
为什么当初我要卯足了劲儿去找工作,而不是草草了事?
应届毕业生那会儿,我面试时是很害怕的,我第一次觉得自己像菜市场的猪肉一样,任人挑选,完全不知道该往哪里去。最后,我基本上是因为不想再面试才草草找了份工作。
“毕业时的迷茫不解决,只会像雪球那样越滚越大。”
逃避面试的行为没能让我找到如愿的工作,没把迷茫散去,还让我更迷茫焦虑,每一天都过得没什么价值感。
我下定决心克服面试的恐惧和卑微心态,裸辞后面试了差不多20家公司,才明白:真正有效的面试都是双向选择的。
不再逃避是我毕业后悟到的第一个道理。
尽管裸辞后我有三个月没有工作收入,尽管听了很多无用的质疑和评价,尽管有那么一两天我真的很想放弃。
但在那三个月里,我做了很多从前想做但没敢做的事情,我对这个社会的认知大大提升,我也对自己的人生有了更多的要求。
我从一个等靠要的角色,逐渐转变为努力争取选择权的角色。
更重要的是,日后再多挑战,我都能相信自己有乘着风浪更上一层楼的能力。
写在最后
眨眼间,两年过去,2020年的职场环境更复杂。
你可能会觉得,现在连出去面试都难。我想说的是,这是假想的难,拿领英来说,上每天活跃的HR绝对超出你的想象。
你要是本事够大,和HR约个线上面试又有什么问题。
问题是你想不想而已。
很多人说现在不要想换工作的事,不要多心思,要求稳。求稳没错,问题是有种稳定叫温水煮青蛙。水到沸点时,自燃不自知 —— 并非是你想稳就能稳。
危机之下,有人在积蓄改变的力量,有人会懵懂熬过去,有人在增值,有人在贬值,维持事物平衡。
职场风云变幻,一切不确定中自有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