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本文来自“RET睿意德”(ID:retweixin),36氪经授权转载。
购物中心的室内设计所包含的话题众多,以往的文章中,我们常提到动线设计、卫生间规划,也对地面设计进行过深度解析。在一个设计合理的购物中心空间中,各个环节一定是相互作用与配合的,就像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逻辑统一,丝丝相扣。今天,我们想要分析的是购物中心内的自动扶梯。作为商业空间内必不可少的运营工具,自动扶梯的设计与规划背后有怎样的逻辑与规律,在此之上又能怎样最大化地发挥其实际应用功能与感官效果?
自动扶梯在购物中心里承担了极其重要的一项职责,即垂直动线对消费者的引导。“客流即是现金流”,大门将消费者引入购物中心室内之后,自动扶梯将他们输送到各个空间节点,这些节点就是引发消费的起点。
购物中心其实是较早应用自动扶梯的公共空间。自动扶梯的发明者是一位来自美国密歇根的学者 Nathan Ames,他于1859年拿到了自动扶梯专利,但紧随着他在1860的逝世,自动扶梯在接下来的几十年中几乎没有被应用。
直到接近40年后的1898年11月16日,英国伦敦的哈罗德百货(Harrods)才率先作为商业空间安装了一部自动扶梯,当时的人们还在称其为“移动的楼梯”。
为了这部移动的楼梯,许多人慕名而来想要体验乘坐的感觉。这部最初的自动扶梯扶手由224块皮带拼接而成,且输送高度并不算高。但对于维多利亚时代的人们来说,乘坐自动扶梯惊险又刺激,哈罗德百货还不得不为乘坐扶梯上楼的顾客准备嗅盐以压惊。
自动扶梯也是从哈罗德百货首次应用起,才真正作为工具在公共场合广泛被使用,如火车站、公共建筑、酒店、仓库等地。
时间过去120年,自动扶梯早已是商业空间的常规运营工具,它的设计原则也已从单纯的满足输送功能发展到了布局与采用类型的合理性,除此之外,自动扶梯如今也常常承载着设计感与美观性的表达。
那么,购物中心的自动扶梯设计规划有哪些原则,又如何与周围环境和商业特性相配合?
在一个商业空间中,其物理条件是扶梯布局设计的主要参考。扶梯布局方式各有利弊,在对其独立的分析当中并无好坏之分。然而,将其置于商业空间中,其舒适度、合理性以及消费者使用过程中的感受则是对设计者整体把控能力的考量。
我们可以先从看似简单的布局模式讲起。位于英国剑桥郡 Peterborough 市中心的 Queensgate 购物中心在2016年时对其室内自动扶梯进行了改造。Queensgate 与英国其他小城市的购物中心一样,都体量较小,仅为周围居民服务。Queensgate 仅有两层高,涵盖90个品牌。进入大门后即可看见正对面的顺向双梯,扶梯下便是咖啡品牌 Costa。
这是Queensgate室内唯一的一对电梯,看似简单,其背后实则考量了中庭构造、动线引导、视觉效果等因素。
Queensgate 室内空间布局简单,中庭为环形,打造了一个单纯的闭合动线。顺向双梯的设计布局不仅能迅速输送消费者,也间接地引导消费者在依次走过闭环动线之后才能上下,增大消费几率。
Queensgate 在双梯底部安置的 Costa 店面有效填补了电梯底部空白。在走下电梯时,人们会左右观察,Costa 设置在这个节点能有效接纳客流。除此之外,依托扶梯设置店面在视觉上也可规避突兀的视觉感受。
一般来说,顺向双梯虽是商业空间中常见的布局模式,其缺陷则是在连续上下时需要绕行,并不方便。然而,Queensgate 中仅有一组双梯,不存在连续上下场景,在利用了其优势之外还规避了缺陷。
Queensgate的案例是顺向双梯的极简室内模型,在加拿大多伦多的Eaton Center,顺向双梯的应用有了更多维度。Eaton Center有三层,整体空间较高,其模式类似商业长廊,顺向双梯从不同的位置与方向呈现。
不同维度布置的顺向双梯为其高耸的中庭提供了更多被观赏的机会,去除了扶梯之间的视线遮挡。
从两个顺向双梯的案例中可以看出,扶梯的实用性、相互连接的便捷性以及空间的呈现是思考布局模式的重要因素。在扶梯模式的多样性上,顺向双梯也有其延伸模式,如跃层扶梯。
在泰国 Terminal 21 购物中心中,顺向双梯则作为跃层扶梯模式出现,并曾在一段时间以内成为世界最长扶梯,约36米。Terminal 21 的跃层扶梯不仅发挥了其高效将消费者输送至主力 M 层店铺的功能,也充分展示了顺向双梯模式的不同应用在其室内打造的循环人流效果,最大化了消费者的可到达区域。
一上一下之间,空间方位交错可带来更加的展示性;混合布局模式可填充功能多样性。其背后实则有着类似生态圈能量传递的重要性:节节相传的同时为每个环节带来活力。
除了顺向双梯与跃层扶梯外,扶梯布局模式还有多种可能。如上文所说,在适当的环境内适配不同布局,不外乎对人流的引导与空间展示的考量。除了利用扶梯本身特性决定的视野因素之外,人为设计也是重要的一环。
2016年,巴黎乐蓬马歇百货(Le Bon Marche)对其室内交叉梯进行了改造。改造后的扶梯在模式上依旧是剪刀交叉式,但对其展示的外立面进行了艺术创作,展现了一副纠缠交错的奇幻场景。在这场艺术创作当中,不得不说也利用了扶梯模式特性。
乐蓬马歇百货利用的交叉梯利于乘梯时的转换,无需绕行,节约时间。对于乐蓬马歇百货这样的巴黎知名百货,选用交叉梯利于高效带动客流,这个核心优势也在改造时被留存。
交叉梯的缺陷也容易看出,即在交叉节点处遮挡视线,不具备通透感。在改造时既然无法对此进行改进,设计师便在外立面安置了纠缠交错的画面,既增添了趣味性,也不对扶梯的展示性进行进一步的削弱。
交叉梯同样是常见的购物中心扶梯布局模型之一。然而,我们能观察到千变万化的购物中心扶梯呈现方式,其背后是对基本模型的变通应用。
于1907年开业的德国柏林 KaDeWe 百货正在改造当中,它也是目前欧洲大陆最大的百货商店,总面积达6万平方米。改造项目自2016年开始,整个百货将被分为四个区域,每个区域有独立的大门与中庭。
自动扶梯的改造便也同样承担了塑造不同主题风格的功能。看似有些眩晕的布局实则有着交叉梯的设计核心,唯一不同的便是围绕着圆形中庭分散着的电梯口。这样的设计既利用了交叉梯的功能,也丰富了购物中心内的空间与层次感,提升了整体观赏价值与趣味性。
说起趣味性,有一些购物中心设置弧形扶梯以追求视觉上的差异化。美国拉斯维加斯的The Forum Shops即是合理应用弧形扶梯布局的案例。The Forum Shops体量较大,有6万平方米,定位高端,是美国坪效最高的购物中心。其建筑设计采用古罗马建筑风格,室内呈长方形中庭,两边设有立柱。
在此基础上,The Forum Shops 采用了弧形扶梯交叉设计,最大限度地为中庭留下了展示的空间,也在视觉上呈现出更宽阔的视野,放大其室内空间,起到了良好的装饰效果。
可见,利用有限的扶梯布局模型,可以引发出无限的创意与设计呈现方式。扶梯设计的本质是在垂直方向引发流通循环,在此基础之上,以形式追随功能。
将已知事物陌生化无疑是一种创造。有限的理论发散出的无数可能性,在商业场景中让人保持着好奇与兴奋。在设计中,功能与视觉都有着强大的力量,承载着人们一上一下之间的变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