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想不到,网红城市中被争相打卡的网红景点也会有烦恼。
近五年,越来越多的老工业遗址在被挖掘、爆改后,以文旅主题的创艺园区出道,成为城市空间中的新兴业态,也为网红城市重庆带来了一波又一波热议和流量。
作为创艺园区中的C位担当,鹅岭二厂在开放的第一年即接待了150万游客,日均客流量达8000人;面积仅有二厂四分之一的北仓文创园,平日人流量也在2000人左右。
一时间,文创园区成了承载巨大商业潜力的线下流量池,但在诸多品牌入驻后,商家们和园区运营方却同时陷入了流量变现的困境。
园区运营方很“恼火”。旧址改造项目和偌大的园区意味着付出高昂的改造及运营成本;完成初期招商kpi的欣喜很快被同质化和“鱼龙混杂”的商家品牌冲淡;单一的盈利模式意味着每月仅靠微薄的商户租金过活。一句话,热闹是他们的,我除了“锅”,啥都没有。
商家也很“恼火”。同质化的品牌加剧了优胜劣汰;拥挤的人流降低了到店消费者的体验感;缺乏主题性和差异性的园区规划浇灭了游客的消费欲望和黏性。一句话,确认过眼神,都不是真“客人”。
主题创艺园区商业变现的尴尬,也是新城市空间中商业空间的尴尬。
金沙洲·江岸聚会花园
当诸多城市空间的运营商还在为流量转化绞尽脑汁时,我们注意到了长滨路边一处小而美的主题商业空间——金沙洲·江岸聚会花园。很多网友喊它“菜园坝摩洛哥”,但在这个文艺清新的名字背后,它的商业脉络却告诉我们,“月亮与六便士可以兼得”。
与鹅岭二厂、北仓文创园等旧厂改造项目不同,金沙洲唤醒的是儿时重庆人眼里与吃喝玩乐有关,最具仪式感的那部分回忆。
背靠渝中区山脊、紧邻长江边的珊瑚公园,彼时的金沙洲高级宴会餐厅是当年重庆最洋气的宴会举办地。
但22年过去了,随着诸多宴会酒店、主题餐厅的崛起,金沙洲被重庆人“封印”在记忆里,遗忘了。
2018年,希图解除“封印”的金沙洲团队找到了聚焦重庆本地吃喝玩乐的公众号「十三席」,后者的创建者易稚和刘瑜,在5年时间里探访了重庆300多家有调性的小店,覆盖吃住游购娱等多个领域。巧合的是,「十三席」也在寻找“金沙洲”这样一个地方,正如易稚所说,“线上自媒体盈利模式太单一,我们一直在摸索线下的流量变现方式。”
历经9个月的重新定位、设计、招商,2019年9月,金沙洲以更新后的城市空间形态——金沙洲·江岸聚会花园出现在人们视线内。
由新沙洲团队打造的金沙洲·江岸聚会花园
整个城市空间占地4500㎡,沿用了金沙洲的名字,但在后缀中突出“江岸”和“聚会花园”两大特点,旨在依靠独特的自然条件打造兼具休闲性、社交性的目的地主题消费空间。
考虑到空间体量不大,收租带来的盈利有限,金沙洲·江岸聚会花园确立了“自营+租金”的运营模式,除了保留金沙洲老牌的宴会服务,新的金沙洲团队还规划出近一半面积用作自营,包含“十三席·私宴定制空间”和三个多功能宴会/活动空间——“江上、林廊、观兰”。
观兰露台餐厅
与很多文创园区及大型商业综合体甄选商家“一锅端”的情况不同,易稚和刘瑜从过去探访过的品牌资源中筛选出最适合的6个品牌入驻。为了防止同质化引起的“商家打架”,她们只选择差异化的业态,即同一品类只选择一个商家,品牌包括“树下”江岸精酿酒馆、“LISA YOUGASHI·洋菓子”花园下午茶、“有光的房子”复合美学生活馆、乱摄影工作室、“有光”江岸民宿以及“鮨·桥山”寿司割烹。
在重新明晰了定位、设计和招商品牌后,摆在面前的还有一个也是最棘手的问题:金沙洲地处渝中区的“三不靠”地带,该如何引流?
他们想了两个办法:一是以「聚会」为核心主题打造多元化组合和可能性;二是以「共享」为核心概念建立顾客消费的生态闭环。
“人们对于聚会场所的需求往往是休闲的、私密的、舒适美好的。而金沙洲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及专业的宴会供应链则恰好具备这样的属性。”刘瑜告诉36氪重庆,“我们围绕聚会主题逐一细分出不同的消费场景,再根据细分场景的需求不断打磨和优化匹配产品。如根据宴会需求衍生出婚礼承办和孩子百日宴;由生日派对衍生出私人订制空间和小酒馆party;由闺蜜聚会衍生出半时花园下午茶&晚餐、花艺体验、摄影跟拍、小酒馆畅饮;还有基于商务需求衍生出的团建和会务承接。
聚会需求虽不算高频,但其促成的客单价较高、引流效果高效且精准,现目前宴会、餐饮已成为金沙洲·江岸聚会花园盈利最多的板块。
草坪婚礼
当你初来新沙洲,你会发现从上午开始接下来的12个小时,你会被这个4500平方米的空间“安排”得明明白白:
中午11点,在“有光的房子”吃个优雅的brunch,喝个咖啡、学做花艺陶艺;
下午2点,约三两好友在“LISA YOUGASHI·洋菓子”聊聊天,品下午茶、尝甜品;
夜色将至,可以选择在十三席的私宴定制空间吃淮扬菜与川菜的融合私宴,抑或去重庆环境最好的日料店“鮨·桥山”打卡;
深夜不尽兴的话,就在能观江景的“树下”精酿酒馆来杯精酿,要份把把烧;
“树下”精酿酒馆
如果不想回家,去相邻的“有光”江岸民宿得一场好眠,假扮一次“生活在别处”;
“有光”江岸民宿
当你和闺蜜们乘兴而归,乱摄影工作室的摄影师已经将沿途跟拍的美照发到了你的手机上……
所有的安排都“早有预谋”。新金沙洲团队的初心则是希望通过一系列深度体验,让游客与城市空间产生共情和互动,而非“到此一游”、“仅此一游”。他们因此提出了「共享」的概念,即通过「共享客户」和「共享空间」,制造一个生态闭环,让商家和游客实现双赢。
「共享客户」即打通商家间的隔阂,向商家传递空间整体而非单店的观念。“我们花了很多时间跟商家们聊天,也组织他们定期‘串门’,去其他店体验、了解彼此。现在每个店主都能说出其他店的几个特色品类。”
而「共享空间」则建立在「共享客户」的基础上。刘瑜打了个比方:新人们在金沙洲宴会厅举办完婚礼,紧接着就可以和年轻的朋友在“洋果子”或小酒馆来一场After Party;有人在小酒馆或“洋果子”求了婚,顺手把金沙洲的婚宴定了下来……
“大型的商业综合体没有精力去和商家一对一地沟通,更多的是优胜劣汰。 ”在新金沙洲团队看来,金沙洲的小体量意味着任何一个商家的调整都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影响,这也是其为何要联手商家搭建一站式深度服务、提升黏性的原因。
无论是聚会、宴会还是约会,在社交需求的加持下,线下主题商业空间正成为不可替代的社交场所,从“以商业为中心”向“以体验为中心”演变。
而在解决了最最恼火的“流量”问题后,新金沙洲团队又开始琢磨“玩什么”的问题。
最近,他们以金沙洲·江岸聚会花园为原点,打造了三期不同主题的「跳蚤市集」。在市集上可以进行闲置二手交换、个人收藏物品展示,还可以出售各种创意艺术手作,分享原创的小食饮品。
跳蚤市集
“我们针对素人艺术家策划的「小森林音乐节」也正在规划中。”
在团队看来,「跳蚤市集」和「小森林音乐节」的初衷都重在社交、体验和“炫耀”,他们希望将这两个节目常态化,形成为金沙洲·江岸聚会花园引流的强力IP。
音乐节
在采访刚开始时,易稚讲了件有意思的事,配合她生动的“椒盐普通话”,在场的人无不哄堂大笑。
“最初规划金沙洲的定位时,有人给我提建议,让我们把4500平的金沙洲改造成一个大型火锅城!能容纳2000多人同时用餐的火锅城,好“吃皮”嘛!对对,还有月子会所!”
火锅城和月子会所都是稳赚不赔的生意,但她们最后没有采纳这个想法。
“因为那样就没我们什么事儿了。”
刘瑜补充道,“我们还是想做有我们内在的精神内核的东西。”
有天,如果你在金沙洲的“树下”精酿酒馆见到易稚,你会觉得她与服务员融为一体了。因为她太喜欢金沙洲了,经常“陷入服务员模式无法自拔”。
那一瞬间,你甚至有点羡慕她们。毕竟很难有人在商业实践中表达商业规律的同时,也能表达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