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自从智能手机出现以来,各大品牌的手机商一直在马不停蹄地迭代产品的路上,从而满足永远在增长的用户需求。当我们以为iPhone X的出现就代表着智能手机时代的终点时,又出现了全新的折叠屏手机。折叠屏真的能满足用户的刚需吗?还是说它只是一个噱头?读完这篇翻译自华为设计师Rubens Cantuni的原创文章,你可能就会有答案了……
柔宇Royole在全球推出的首款可折叠柔性屏手机柔派FlexPai。图片来源:Techcrunch
折叠屏就要来了。如果你问我,“你是否需要折叠屏呢?”,我的回答是“不需要,谢谢。”至少我现在不需要,或者说我不需要可折叠智能手机。
前段时间三星展示了一款看起来可能像可折叠屏智能手机的原型。我用“展示”这个词,是因为它只是在暗黑的发布会现场拿出来过。自那以后,关于折叠屏的消息就没停过。
上图中,左右两图存在明显的内容比例,这不经让我思考,折叠屏智能手机在折叠或展开的情况下到底应该是怎么样的?
于是,我就设想了3种场景,并依次分析了这3种场景的利弊。以下,就是我的分析过程:
三星的那款可折叠屏手机非常奇怪,折叠后非常地窄,但打开后又是方形。不知道iPhone X折叠后会是什么效果?也会变得更窄吗?
如果我们把重心放到内容上,比尔·盖茨曾说:“内容为王”。这句话我们听得耳朵都快起茧了,但在这个场景的确有用,相信我!如果按折叠屏比例来说的话,什么样的内容才是最合适的呢?
可能我们现在用的大多数app都需要重新设计。垂直滑动的app,比如大多数社交软件,就肯定会多出更多的空间,但这些空间有什么用呢?放大屏幕内容?减少垂直空间?还是提供更少但更大的页面内容?
此外,无论是横屏还是竖屏情况下,视频内容的上下也会空出更宽的黑边。
下图中,蓝色虚线圈就代表垂直滑动的内容区域,而紫色虚线圈就是视频内容。
利:
更大的屏幕。
弊:
内容比例怪异,除了适合像Instagram这类方形照片app,可能不太适合其它内容。
如果向内折叠,需要在外背面添加一个显示屏(一块小显示屏就行,用来看日期、时间和通知?)
如果向外折叠,虽然不需要添加显示屏,但容易刮花屏幕,导致用户体验不友好。
折叠后手机还会变厚。
如果我们把智能手机垂直折叠呢?
还是会有同样的空间,内容比例也和常规的智能手机一样,只不过屏幕大小减半了。同样,折叠后手机厚度会翻倍。
拿柔宇这款折叠屏手机来举例。你看!这么厚的手机,如果你穿贴身牛仔裤的话能放进裤袋吗?恐怕你要穿90年代那些说唱艺人喜欢穿的肥大宽松裤子吧……
你裤袋里装的是折叠手机吗?看到我你开心吗?
利:
内容比例一致,以及屏幕宽度也和常规智能手机一致。
不需要在屏幕上贴膜。
弊:
和常规的屏幕一样的空间。
需要在外背面添加显示屏(因为向外翻盖的话就傻了)。
折叠后手机也会变厚。
最后一个场景(当然还有更多的场景,只不过这3种是最明显的3种)是在展开屏幕后有着和平板电脑(比如iPad)同样比例的场景,这种比例通常都是4:3。
这种场景可能就对用户更加友好。折叠后尺寸刚好合适,也适合各种类型的内容。展开后,可以说你手上拿着一个小平板电脑,或者平板手机。如果看比例为16:9的视频,同样还是有黑边,但肯定没有场景1中的黑边那么宽。手机里的app也不需要再重新设计(至少不是全部重新设计),毕竟他们应该和平板电脑的设计差不多,只不过是比例缩小了点。
利:
比例正常,适合大多数内容。
不需要根据比例尺寸重新设计app。
弊:
折叠后像一本书,同样也需要一个外显示屏。
和其它场景一样,都存在折叠后变厚的问题。
如今的科技虽然在飞速进步,但我认为折叠屏幕并没有实际的价值。就我个人而言,相比于“矮胖型”,我更偏向于“高瘦型”。
此外,如果考虑到我们每天使用智能手机的频率,每次都重复展开再折叠这个动作的话,大多数用户还是会抓狂的。
因此,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能想到2个解决方案:
第一,像以前的那些翻盖手机一样,在外背面添加一块小的显示屏。
第二,屏幕向外折叠(就像柔宇的折叠手机一样),但随时都可能刮花屏幕,甚至还可能会刮皮肤。
其实,我觉得折叠屏用在平板电脑上效果更好,毕竟我们不需要把它放进裤袋。但老实说,如果真有折叠屏平板电脑,我也不是百分百想要。
毕竟,展开后仍然是平的。
但肯定不是下图中的这种平!
仔细看图中的折叠屏手机展开后,有明显的折叠卷曲凹凸痕迹,并不是100%的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