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门资讯> 图像影音设计 > 36氪首发 | 要做一个特立独行的白日梦,「白日梦旅行」获 5000 万 A+ 轮融资 >

36氪首发 | 要做一个特立独行的白日梦,「白日梦旅行」获 5000 万 A+ 轮融资

转载时间:2022.10.04(原文发布时间:2018.07.02)
74
转载作者:36氪企服点评小编
阅读次数:74次

36氪获悉,「白日梦旅行」近期完成了 5000 万人民币 A+ 轮融资,领投方为君紫资本。此前在 2015 年 1 月,白日梦旅行获得黎万强、李明远和沈海寅等天使投资人投资共计 900 万元;2016年10月,完成 1000 万元 A 轮融资;投资方为深圳市有梦成真基金。

白日梦旅行的创始人孙博,此前曾创立高端订制旅游产品「PALA订制旅行」,服务过冯仑、马云、马化腾、陈鲁豫、敬一丹等客户。但孙博认为,自己的产品不应该只服务于精英阶层,而要成为大众能够享受到的服务,由此创立了更下沉的白日梦旅行。白日梦旅行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

  • 2014 年前后,连接在目的地掌握旅游资源的“达人”、和想要出去玩的游客的 P2P 旅行模式兴起,白日梦旅行也是其中的玩家之一。但彼时互联网订票系统未普及,人们更喜欢全流程的服务而不仅仅是旅行体验,P2P模式遇到了很多阻碍。

  • 在 2016 年后,白日梦旅行开始打造碎片化旅行。设计了以天为单位的 day tour,用周五 + 周末的时间让用户体验个性化的旅行,比如“周五开始在西伯利亚的森林里待3天,周一带着行李箱去上班”。但在旅行设计过程中,景点之间的接驳比较繁琐、不好协调。“而且这种旅行更像一场猎奇而非为了体验或感受”,孙博告诉 36 氪。

  • 于是在 2017 年,白日梦旅行开始邀请考古、心理、建筑、画师、动植物生物学家等各行业的专家学者、及一些机构例如心理工作室等,作为“独立旅行设计师”,一起进行成团旅游产品的研发,做更“精致”的旅行服务。现在平台已有 2000 多位专家学者。

    对于设计师来说,白日梦旅行提供了一个把多年研究变成旅行创意、行程、再带队实地考察项目的平台;而且白日梦旅行会重度开发目的地旅行资源,比如在贝加尔湖购买土地,与心理学家一起开设“心灵疗愈屋”。目前平台上已上线了 300 多个海内外设计旅行产品。

相比于传统的以“景”为主的旅行,设计师模式结合专家学者的专业文化,开发层次更深的文化之旅,让人在旅行中触摸自然、感受文化、感知彼此。以“不丹之旅”为例,因为不丹是世界上幸福指数最高的国家之一,白日梦旅行结合心理学家武志红和资深媒体人杨锦麟,为不丹之旅推出了一项幸福心理课,让旅行之人围炉夜话、敞开心扉,倾听彼此的心声,一起探究幸福的奥义。

森林音乐会也是不丹之旅的主打项目之一。音乐人叶蓓和金浩,就设计了一场在大自然中的音乐节,以森林中的流水和鸟鸣作为背景音,带领旅客做即兴的音乐创作,分享音乐和乐器的历史和故事。

36氪首发 | 要做一个特立独行的白日梦,「白日梦旅行」获 5000 万 A+ 轮融资

除了感受自然和文化,白日梦旅行还想用旅行培养人缺失的东西。以最近推出的“童年不插电”的亲子之旅为例,针对美国作家查德·洛夫提出的“儿童自然缺失症”,白日梦结合了 11 个亲子机构,设计了国学、艺术、户外等帮助孩子们成长的旅行主题,想让孩子们放下电子设备,去山野水塘间赤脚奔跑,或去肯尼亚参加野生动物保护志愿旅行,去体验、行走、思考。

关于供应链,在此前 PALA 积累的上万个旅游产品和路线的资源下,拥有 100 个国家的旅行资源、2000 个海外合作伙伴,并在俄罗斯、日本、不丹和英国都有设立海外分公司。此外,白日梦旅行也有飞机和酒店的资源,在试行体验产品的时候可以把成本降到最低。

据孙博透露,之前白日梦旅行都在打磨产品,目前商业化不久,暂时不好披露营收,预计今年总体营收在 2 个亿左右。

在谈及同市场的差异化和壁垒之时,孙博告诉36氪:“对我来说,和别人一不一样都没关系,我只做我想做的事情”。梦想是提供最好的旅行服务,商业只是实现梦想的手段。她心中未来的白日梦旅行,在未来不应该是一家公司,而应该像硅谷一样,是一种文化或生态,或是一个极具生命力的组织。

孙博告诉36氪,白日梦旅行是第一家与保险公司一起,推出了“独立旅行设计师险”。我问她是平台上的设计师曾遇到过风险吗?她表示:“很多人都认为出来玩开心最重要,其实安全永远是第一要务。虽然还没有设计师犯险,但我们有责任预先保护他们,把伤害降到最低。”

此外,白日梦今年会在国内7个城市举办以“城市自由体”为主题的线下沙龙,联合平台上的独立旅行设计师一起分享旅行中涉及到的文化,吸引更多的跨界旅行设计师资源。

36氪企服点评

图像影音设计相关的软件

大厂都在用的图像影音设计软件

限时免费的图像影音设计软件

新锐产品推荐

消息通知
咨询入驻
商务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