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前面:吴波是拉手网的创始人,前后八次创业,吴波始终在改造传统行业。拉手网后,是美加乐(个性化服装O2O),现在精力主要放在海外房产项目美澳居。项目上线不久即完成真格基金和泰山兄弟基金的天使轮融资,以及DCM领投的A轮5000万元人民币融资。
吴波从2014年2月就开始做美澳居,但他说直到三四季度才开始想明白。O2O创业要解决的应该是“主要问题”。此前做的焦点网虽然卖了一些钱,但就房产行业来说,与开发商赚的规模相比实在是小钱。所以,他开始把切入点调整到开发商。
如何用互联网改造开发商?是机器。正如工业革命一样,是纺纱机的出现才让生产效率真正大幅提高了。所以,吴波想到的是用机器学习去做懂用户的房地产开发。据称,美澳居没有派“人”到海外去开展业务,而是与当地的房产中介机构、设计师、建筑师合作,用机器“汲取”他们对当地用户与市场的认知,从而能将房屋的设计、建造、销售细化到每个街区,实现快速卖房。
选定了切入方向,然后看市场。吴波说,企业要“顺势而为”——做上升沿的市场。国内二手房存量大,但美国和澳洲的新房市场整体还在往上走,因此,美澳居是带着中国人的钱到国外增长市场去投资、拿地盖房,卖给老外。
吴波说,美澳居目前主要在南北加州,纽约,佛罗里达,洛杉矶拿地,他把中国人的房子建在了扎克伯格,乔布斯家的旁边,就是要让硅谷的大佬们看到,中国人有能力建造“高科技”的房子。得益于机器的力量,美澳居可以在相当于北京三四环,房价增长较快的黄金地段开发较为分散的小项目,定位精准。
下一个市场在哪?可能是加拿大,而不是欧洲,因为从投资者的心理来看,北美的“距离”要比欧洲更近一些。
作为一位创业老兵,吴波不会再“一头扎进去”,他试图跳出来看清楚O2O这回事。而当他从更宏观的层面、进行更多国内外的横向比较后,他发现,现在很多人在干的事可能错了。不管是身处其中的创业者,还是去衡量评判创业者的投资人们。
他指出,粗暴比拼用户量、大规模占领城市、拼单量等——这些都是用工业化指标衡量的“恶果”,但工业生产是基于“成本”和“规模”,这与消费升级的时代并不相符。
现在的年轻人,特别是90后,出生在良好的家庭环境,功能性的消费品已经不能满足他们的需求,他们要的是个性化的商品/服务。吴波举了海尔的例子。原来海尔最大的资产是“规模”,包括大量的厂房、工人和渠道资源。但现在,这样的规模反而成了海尔的劣势,渠道吃利润,工业化大规模生产又无法满足个性化的需求。
吴波提出:
公司成功指数=(用户体验-用户预期)*铁粉
也就是说,公司要成功,必须要管理用户的预期,不断提升用户体验,让前者为正值。在这样的情况下,再乘以粉丝数或者与粉丝构成指数关系。
但同时,用户是个性化的,每个人的体验与预期不一样,这就构成了一个用户矩阵。如果人工去研究每个用户必定是不规模(经济)的,但靠机器的深度学习可以办到。这是一场智能化的革命。
一个例子是,滴滴快的合并后,背靠国内BAT中AT两家,仍未干掉与B走到一起的外来和尚Uber。而Uber CEO Travis Kalanick更是表示,今年将砸11亿美元在“比任何地方增长都要快”的中国市场。随后,滴滴回应道,计划融资至少15亿美元应对Uber。这里的问题是,为什么滴滴打压了易到,但Uber成了打不死的小强?吴波认为,这是因为Uber背后是无数个程序,才能让司机供给、个性化的乘客需求进行动态匹配。类似的,京东的客服团队中有30%是机器在操作。
吴波说,在2011年初,中国团购大军与团购鼻祖Groupon打了一场仗,我们赢了。因为中国当时有个创新的模式,可以一日多团,而Groupon只能一日单团。但他并不觉得那是一场高手间的过招。因为Groupon是一家芝加哥的公司,它并没有酷炫的基因。但今天,大洋彼岸的友商们是来自硅谷。
3年后,滴滴还能守住中国市场吗?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36氪急需一位懂房地产行业的作者,大把项目等你来看,一大波“有房的”创业者等你面基,简历赶紧砸到zhangying@36kr.com。这绝不是一个看脸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