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子:手套电源这个项目其实我不太看好,也不打算报。但创始人冯志刚非常诚恳。恰好我最近的这个国内创业公司系列《小创业者的千姿百态》缺一个“固执态”。于是我问冯:“如果我写出来是骂你产品的,你还要报道吗?”冯爽快地回答:“没问题,只要你也给我点申辩的地方。”话都说到这份上了,那就报吧。
大家可能觉得手套电源应该很高级,把手套变成了电池。但其实没那么复杂,就是把我们普通的手机电池固定在了手套上。冯说,这样的最大好处是,可以一边玩手机一边充电,满足某些人希望电池永远满格的需求。
冯说这个想法产生于去年12月底。当时他出差,无聊拿起手机在火车上玩游戏。玩游戏很费电,很快电就用完了。他只好给手机架上移动电源,牵着根线继续玩。累赘啊!于是他逐渐衍生出将移动电源放在手套上,边充电边玩手机的想法。用户随身带上几块电池,手套上的电池一没电就更换,这样就能保证手机电量永远满格。
“换电池的时候还不如直接换到手机里,为何要换到手套上,不是多此一举吗?”我问出了我的第一反应。冯似乎也考虑过这个问题,给出了两点原因:1)避免正在玩手游时电池没电的悲剧;2)现在有些手机的电池是不可拆卸的,比如iPhone、魅族和一些四核手机。而且冯认为手机电池不可拆卸将成为趋势,因为不可拆卸的电池散热更好,而且可以控制盗版。
关于手机电池是否应拆卸我想多讲一点。的确,不可更换电池方案有很大好处。如果你认为薄轻大会是未来手机设计路线的话,那么未来手机提供给电池的空间将会很小。而电池如果可拆卸的话,我们还必须给电池加上包装,这会浪费空间。难怪最近HTC、摩托罗拉等Android设备厂商也逐渐推出不可更换电池的手机。但另一方面,我听到的是德国联邦环境局正在呼吁限制不可更换电池设计。他们认为,如果电池不能取出就很难回收,对环境不友好。而且对用户来说,这也会大大增加更换电池的成本。
不提这些,回到话题。我之前说过不看好这个创意,主要原因是我认为他把简单的事情变复杂了,而且使用场景非常局限。我想即使某些用户愿意购买这个产品,没用几天也会把它扔在家里的抽屉,任它和灰尘作伴吧。
这是我的想法,冯似乎不认可。有了想法之后,冯立马花了半个月时间把原型做出来,之后一直在寻找生产厂商合作开发此产品,另一方面又在寻找投资人想把产品完善。但几个月过去了,似乎一直没太大进展。冯虽然不太愿意承认他碰壁的事实,但我还是从他的只言片语中能够感受到,尤其是他说了一句——36氪的几位编辑至少觉得还有沟通的价值。
我愿意报道他的项目还因为他说了这样一个观点。他认为:
国内目前对创新的人还是有点苛求了,期望每个点子都又完善、又有市场,其实,这反而是在扼杀创新。反观国外的投资环境,如果觉得一个项目有趣,不管有没有商业前景,也会给与支持,虽然出了很多不靠谱的项目,但是创新的氛围至少出来了,其中就会有一些靠谱的项目冒出来了。
写在后面的话:
在我看来,我们不一定要支持那些不靠谱的项目,但是至少我们应该创造一个可以讨论的氛围。我知道36氪的读者很多是在校大学生,也有很多是因为36氪的文章逐渐有了创业的激情,但苦于一点创业经验都没有,迟迟不敢下海创业。于是我有了报道一些刚开始创业的小创业者的想法,希望能够借《小创业者的千姿百态》这个系列能够勾勒出中国初期创业者的真实状态。
我很喜欢这个系列第一篇文章下面的一条评论。读者ocean评:
强烈建议 36kr 多做一些这样的,关注小型创业公司的文章,告诉大家他们的思考,他们的状态,他们的感受,不仅可以让业界专家来给与指导,提供宝贵的建议,少走弯路,更能让正在创业和准备创业的人引起共鸣,学习或者引以为鉴。
懂我者,ocean也。事实上这就是我写这个系列的初衷。我也很高兴看到系列第一篇出来之后,评论下面突然冒出很多长评,给迷惘的阿童出主意。我也希望在这篇文章下面大家能谈谈对这个手套电源的看法。
这个系列目前已经出了三篇文章,分别是阿童的迷惘态、漫画家的自由态、手套电源的固执态。小创业者们,你还有什么状态需要跟我聊吗?欢迎加我QQ(447123410)长谈。如果你在北京更好,咱们见面聊呗。很希望把这个系列继续做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