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5日,36氪在上海举办了WISE2020超级进化者大会,邀请创业领袖、头部投资人、明星创业者以及资深行业专家,分享跨越不同增长周期的秘密,就5G、人工智能、新零售、在线教育、智慧出行等行业进行深度探讨,帮助创业者跳出行业轨道来了解整个商业市场,把握更多的创新机会。36氪CEO冯大刚与字节跳动副总裁谢欣,在大会上进行了一场题为“企业进化与效率改革”的圆桌对话。
作为一款企业办公管理工具,飞书在互联网行业中越来越普及,但飞书其实经历了非常长的开发周期,在开发时更强调信息本身,围绕信息的创造、分发传播和再次消费三个环节做优化。
飞书的普及,不仅弱化了公司内部的层级概念,相对公开透明的OKR也使得员工间可以快速了解彼此的职责和工作重点。同时,作为一个“All in One“的协同办公平台,飞书基于底层信息的分发逻辑,也使得异步沟通、协同更加高效便捷。
字节跳动副总裁谢欣认为,飞书建立起的“Context not Control (基于上下文,而非基于控制)”的沟通机制是和字节跳动的组织文化相符的。从整体看,虽然线下沟通不可避免,但在线化办公是不可逆的趋势。
以下是36氪CEO冯大刚和字节跳动副总裁谢欣的圆桌实录,经36氪编辑整理。
冯大刚:首先非常感谢谢总的时间。我刚跟谢总一直在聊,某种意义上讲,我们对字节跳动的文化是非常感兴趣的,每次字节有任何与内部组织文化相关的消息,就会立刻在全网刷屏,比如字节是怎么招聘年轻人的,怎么培养组织文化的,怎么做产品的等等。
我自己理解的“字节范儿”是一种带有「务实」、「技术理想主义」特点的文化,在这种文化中,字节打造了一个自己的管理工具,就是飞书,而现在飞书已经在其他行业伙伴中越来越普及了。
我想了解的是,这样的文化到底是什么,这样的工具到底适合什么样的人?比如我们有一个说法,全世界最伟大的企业都有基于底层的逻辑,比如脸书解决的是人与人之间连接的问题,阿里是人与商品之间的连接,谷歌是人与信息的连接。字节的底层逻辑是什么呢?
谢欣:字节跳动是 2012 年成立的,我们从一开始就非常看重公司所使用的工具,包括邮件和文档服务。我们不是随手拿一个能用的就用,而是认真在整个互联网范围内选择更好用的工具。有时候用的是当时最好的工具,过了两三年,市场上又有新的工具出来,就会「折腾」全公司换工具,换了好多轮。最后,由于我们认为工具实在太重要了,市场上又没有找到更好的工具,所以开发了飞书。
我们比较关注什么样的底层问题?如果从这个角度讲,我们认为一个科技公司应以人作为最重要的资产,员工所创造的知识和财富是最重要的。因此,我们是非常关注信息的创造过程,信息的分发传播过程和信息的再次消费过程,我们有很多东西都是围绕着整个信息的这三个环节优化做的。
冯大刚:我们最核心的问题是企业内部的信息与人的关系吗?从信息维度和人的维度来讲,字节跳动是一个非常特殊的存在,它是一个庞大的科技为主的企业。对传统企业或者规模更小的公司来说,这种需求会发生变化吗?如果有区别的话,核心根源在哪里?
谢欣:我们更多聚焦在员工和信息本身。字节其实没有什么特殊的,我们现在规模比较大,好几万人,但很多东西不是现在才这样。最开始几年我们只有几十个员工,但公司的文化和使用工具的原则从那时就是这样,和规模没有太大关系。如果一家公司所在的行业竞争非常激烈,而且非常需要创新和优秀人才,那么他们其实就跟我们是差不多的。
冯大刚:某种意义上来说,疫情之下大家都变成这样的企业,他们的压力都变得更大,竞争更激烈了。
谢欣:疫情把很多东西都加速了。我们公司在疫情期间也把工作转到了线上,但整体工作模式在疫情前后变化不大。重要的原因是,如果大家一直努力追寻比较先进的工作方法,就会发现这种工作方法天然减少了一些依赖,比如对「人坐在一起才能沟通」的依赖,它已经把这个依赖天然解决了,所以疫情的时候自然没有这个问题。
举个例子,去年年中的时候,我每天都要面试。我做了一个决定,除非很有必要当面面试,否则默认进行「视频面试」,因此疫情发生后,我的面试方式也没有什么变化。视频面试是在我看来比较先进的面试方法,有更多的可能性,并且能适应一些更具不确定性的事件,比如疫情。
36氪CEO冯大刚&字节跳动副总裁谢欣
谈飞书中的关系:基于上下文,而不是基于控制
冯大刚:视频面试有什么优点吗?
欣:现实来讲它不受我出差的影响,比如说我待会儿就有一个面试(笑)。其次,有很多小的点,比如一个当面面试,候选人提前到了 20 分钟,我因为不好意思让他等待而提前进行了面试,但我之前的事情可能就会受影响。视频面试(的时间差)基本在正负 1 分钟,非常精准。
另外,在候选人接受的前提下,我们可以选择把面试过程录制下来,大家可以基于这个讨论,觉得这个回答好或不好,是候选人在某些事情上的回答不一样,还是我们的判断不一样等等,从而优化我们的面试过程。
还有非常重要的一点,线下面试的过程在物理世界中是不可回溯的,面试完就结束了。而视频面试借助现代技术的媒介,即便我们今天只能做到这样,但因为科技的飞速进步,未来仍然存在非常多的可能性,所以视频面试,我至今一直是这么用的。
冯大刚:现在公司的管理体系都是以层级体系或职级体系为核心,但飞书的理念和工具似乎一直想变得更加扁平化。你有没有这样的想法,以及怎么看待传统的管理理念、层级关系、组织关系,觉得还适合这样的社会吗?
谢欣:我们公司也有层级,但是在沟通过程中感受不到层级。飞书在这件事情上契合公司的一个文化叫做「Context, not Control」(基于上下文,而非基于控制)。一些传统企业非常强调流程和上下级,强调不出错,一个流程是很难更改的。我们更多基于上下文,这件事情该怎么做,我们希望做事的人能基于完整的信息来决策。
举一个非常小的飞书功能点。比如我们几个人在一个微信群里讨论事情,需要把张三拉进去,这时张三是看不到历史消息的,我们只会挑一些文字选择性转发给他,因为全部复制或转发太麻烦了。而飞书入群就可以看到所有历史消息,这个好处是任何一个参与这件事情的人都默认能拿到同样的上下文。不会因为这个人是上级就能拿到更多信息,或这个人是一线员工就没有获取的权限,在群里,大家是平等的。
冯大刚:这样会不会有不太好的例子,比如说拉其他部门的人进群,他知道了也许不该知道的东西,有这样的例子吗?还是说利大于弊。
谢欣:从产品功能上,对于公司内外会有明显的区分。我们认为信息在公司内部应该尽可能公开,但对外要保密。比如一个内部员工都在的群需要把一个外部的人拉进去,这时就会自动生成一个不带历史消息的新群。
冯大刚:问一个细节的问题,您的OKR有多少人能看到?
谢欣:基本上全公司都能看到。
冯大刚:一个刚入职的员工看到你的OKR,对他的工作有帮助还是对他的心情有帮助?
谢欣:心情有没有帮助我倒没有思考过(笑)。我们也是全公司用 OKR 的,哪怕是入职第一天的员工,不要说看到我的 OKR,张一鸣的 OKR 也都可以看到。这个主要是确保大家工作目标的一致性,以及让你非常快速地了解一个人的职责。
比如我们有非常多的跨部门合作,「开会坐在一起却不认识对方是谁」的情况很常见,我经常的做法是,拿起手机,打开他的头像,看一眼他的 OKR,半分钟就知道他的主要职责和工作重点是什么了。
冯大刚:有一个好玩儿的事情,前一段时间小米雷总发了一条微博,飞书越用越顺手,这是您的市场营销吗?
谢欣:我觉得「市场营销」不是能让雷总做的事情(笑)。小米确实是我们的客户,小米整个公司也在用飞书,而且雷总认为飞书对公司的效率提升和文化建设是有正向帮助的,所以才会发这么一条微博,算是有感而发吧。
我们的产品确实有很多像小米这样的科技企业和媒体在使用,包括36氪,你们这边也在用,你也可以简单说一下为什么会用飞书?
冯大刚:是,36氪也在用飞书。我记得是半年之前,我们有一个二级部门自己在试用飞书的产品,尤其是其中的 OKR 功能。用了以后,那个部门的领导说「全公司一定要用飞书,这个特别好用」,觉得整个团队管理得更好了。当时我觉得,既然他说这么好,我就试用一下,就去找了飞书的同学过来培训。
我建议大家不管用或不用,真的应该找飞书的团队过来聊一聊。他们讲得特别好,特别生动,讲了很多字节内部组织文化和理念层面的东西,令人耳目一新,听了以后是很向往的。
后来我们开始在全公司试用,开始用 OKR,我自己的 OKR 也对所有人公开。这个事我们一直想做,但一直没有办法做,现在我们终于第一次向所有员工公开了所有高管的OKR,同学们特别高兴,觉得我们做了一件很对的事情。而且他们知道怎么对齐,也知道别人的 OKR 做什么,这种大家在一起协作,相互很透明的感觉,是非常好的。
谢欣:我在前公司的时候也不用 OKR,很多时候我们并不知道老板在忙什么,他们的重心是什么,总觉得这是公司的秘密,好像是不可以讲的事情。
36氪CEO冯大刚&字节跳动副总裁谢欣
谈飞书的角色:办公更高效化,工作过程更愉悦
冯大刚:另外一个问题,您觉得在疫情基本结束以后,在所谓的后疫情时代,飞书在公司的组织和管理中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呢?
谢欣:飞书这边除了做产品本身,我觉得有一个很大的特点,是我们整个公司都对「如何能够更高效、更好地运转」特别感兴趣。包括我刚刚讲的我自己的面试选择,包括公司曾经被宣传的一句话叫「像打造一个产品一样打造一家公司」,这个确实是。
我自己有一个感觉,想给我们的用户和潜在用户一个建议。如果你个人有兴趣或者公司开始使用飞书,不是装上(飞书后)大家开始聊天,开始写文档,开始用日历,这件事情就结束了。我觉得这是一个「思考如何让工作更高效,让工作更愉悦」的过程,这仅仅是一个开始。
比如说,公司里有人会用飞书文档写 Blog ,记录自己的感悟;有很多程序员会写一个机器人,有的机器人叫你起床,有的机器人不停地夸你,把你夸上天…都是写着玩儿的事情,大家会在飞书上用各种方式让工作的效率和愉悦感提升(笑)。
冯大刚:还有一个问题,疫情带动了企业在线办公工具的发展,疫情之后这个趋势是否可逆,会不会再恢复到以前的样子?以及您觉得如果某种程度上是不可逆的,那未来组织的办公会发生哪些深刻的变化呢?
谢欣:我正好知道一些机构在做相关工作效率的研究。目前国内疫情基本是恢复中的状态了,总体来说它加快了更多企业向线上转化的速度,可能会有少量的回弹,但总体是往这边加速的。我的整体感觉是,大家因为这次疫情,会更多地思考如何让公司运转得更好,如何让公司能够经受得起各种意外事件的发生,我觉得对公司的管理理念有推动的效果,对整个中国企业的竞争力都会有所提升,包括与国际上的企业去比较。
冯大刚:您觉得它不是可逆的行为,或者人的体验变好以后很难变成低效的状态。
谢欣:是的。当你用过更好的东西,你发现更好的工作方式理念,更愉悦的感受的时候,你不太想回去。
36氪CEO冯大刚&字节跳动副总裁谢欣
谈异步协同:可再次消费,线上办公不可逆
接下来回答在线直播的问题。
问题 1 :疫情之前很少接触到协同办公 App,想知道冯总是怎么看待飞书的,想知道用飞书的实际感受?
冯大刚:我刚刚已经回答过这个问题,刚刚重点讲了 OKR,还可以再讲一下飞书的在线文档。其实飞书文档我们大概用了 9 个月了,这 9 个月里你会发现,原来创作文档是件非常容易的事。而且文档可以和「会议」打通,和「群聊」打通,每次开会都会自动形成会议纪要,跟你的工作内容对齐。这种充分打通、每个人都及时响应的感觉,是非常好的。
大家可以试试。是不是每个公司都可以试,这个不一定,但是真的每个公司都值得接触一下,跟飞书的团队聊聊,会很有意思。
问题2:想请谢总谈一下对“异步沟通、协同”的看法。
谢欣:这个问题问得蛮专业的。比如我跟冯大刚老师面对面聊天,这是「同步沟通」;发一封邮件、写一个文档或者发一条消息,就是「异步沟通、协同」。
在整个人类发展历史上,沟通这件事情就是「从同步转向异步」。最早只有同步沟通,后来出现了文字、书信的异步沟通、协同。工作上也是,工作最早只有面对面和打电话,都是同步沟通;后来出现了电子邮件,是异步;IM(即时沟通),是异步,而且 IM 用得越来越重。我觉得整体趋势是异步沟通、协同的比例越来越大,而且异步沟通、协同有很多可扩展的、可想象的空间。
举例来说,同步沟通的内容很难被再次消费,沟通完就结束了。比如两个人聊天,聊完之后就结束了,就算是把聊天过程录下来,整个信息的质量可能也没有那么高。但是异步沟通、协同可以被再次消费,比如它往往是基于文字的再次阅读,比声音的再次聆听要高效很多。而且写下来的文字,通常品质和信噪比上会比(口头)聊天的内容更高。
异步沟通、协同还有一个好处,是可以很自然地扩展接收范围。咱们俩讨论一个问题,写出的文档不错,就可以发给别人再看,甚至发给全公司去看都很容易。
所以整体趋势上来讲,飞书在越来越多地提高异步沟通、协同的比例,不是说不做同步沟通,但是异步的比例变高。我们公司有中国的员工也有国外的员工,如果给我的团队开一个全员沟通会,不可能同时用两种语言讲,我就尝试录下来,中文一遍,英文一遍,录成视频写在文档里,同时发到群里。这样使用中文和英文的员工都能同时收到信息,如果第一次没听清,还可以重复消费。
冯大刚:程序员的浪漫就是写情书,情书是异步沟通、协同。
谢欣:对,情书过十年还可以再消费。
问题3:未来是否会全面在线化办公,数字化办公是未来的趋势吗?
冯大刚:我自己肯定觉得是。线上化和数字化是一个大的趋势,而且我也非常同意它是不可逆的趋势,不管是疫情前还是疫情后。未来是不是 100% 变成线上化办公?这个应该不会,因为还是有很多线下场景不可替代。但我们比较确定的是线上的比例一定会是主流比例,而且会越来越高。
这里想对企业讲一句,不要为了数字化而数字化,不要为了线上化而线上化,还是先沉淀自己的业务,适合线上化的再做线上化。这个观点您同意吗?
谢欣:是的。第一,线上化的比例肯定越来越高;第二,不是做了线上化就不做线下沟通,线下还有很多有价值的地方;第三,这个趋势确实是不可逆的,您说的几点我都是同样的想法。
冯大刚:好的,时间关系我们的对话先到这里。真的再次建议大家多去跟飞书的团队聊聊天,聊聊管理,聊聊组织文化,他们有很多不一样的想法可以跟大家分享。谢谢谢总。
谢欣:也谢谢大刚老师,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