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全球股市暴跌,很多人谈到了寒冬的问题。阎焱在财新报道里特别提到一点——“泡沫还没有挤完”,“实体经济哀鸿遍野,出口贸易仍然没有起色,30%负增长。国内产能过剩,内需无法消化”。
近两年来,互联网科技公司的一片火热(或者是虚热)很容易让人忽略了制造业和实体经济真正的发展状况。刚刚跟一个业内人士聊天,他感觉其实国内市场长期以来都在面临生产和销售割裂的局面,互联网在商品流通链条里并没有起到足够大的加速信息流通的作用。
消费端近几年来变化很大,但生产端对这种变化的感知非常不敏锐。这就导致了国内的消费者一直处于需求不满足、同时生产商因为制造一堆不受喜欢的产品,自己也面临着生产过剩、无处外销的尴尬局面。在硬件制造业这个情况很明显:很多深圳珠三角那边制造商都是一帮很少上网的中年大叔,他们做出来的东西对年轻消费群体来说往往毫无设计美感。在以前他们还能依靠出口拼命做订单来实现外销,但最近海外市场的下跌让他们产能过剩、库存积压的情况越来越严重。
而消费端出现变化的一个原因,有可能是我们常说的“消费升级”。这帮新兴的80后90后年轻群体正在逐渐成为消费主力,他们接受的互联网消费文化明显跟老一辈消费者有了明显的不同,但同时生产端那边的情况却没有跟上脚步。这两端对接不上的症结或许在于,从消费端到生产端中间的环节太多,信息传导不流畅。另外,互联网在当下做的事情可能更多的只是一种把商品搬到线上的简单的数字化,而没有质的改变。
互联网在当下这个经济环境下应该做更多的实在的事,比如真正能在消费端和生产端之间消除冗余的环节和隔层,让生产端贴近消费端,更灵敏的感知消费市场的需求。甚至是,反向将消费端的需求传回给生产端,在对接之外,提供更多制造和生产方面的指导。也只有这样,互联网才能在寒冬消解泡沫的过程中抓住真正的商业机会。也许C2M是个大方向?
如果你对这个话题有其他见解,或者你就在做相关的项目,欢迎和我一起探讨:suxiaoqiang@36k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