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三易生活”(ID:IT-3eLife),作者:三易菌,36氪经授权发布。
提到DXOMARK,关注相机或手机行业的朋友想必都不会陌生。作为可能是目前各种意义上知名度最高的评测机构之一,DXOMARK起初靠着对相机的专业点评与测试收获了不少公信力,但此后随着他们将测试范围扩大到手机拍照与音频领域,一些产品的测试结果甚至于测试方法则开始遭到质疑。再加上DXOMARK本身既是测试机构又是商业咨询公司的双重身份,更令外界对这家老牌评测网站如今的公信力打出了问号。
事实上,此前我们三易生活也曾数次撰文批评DXOMARK的部分测试项目并不能真实反映消费者需求,甚至有些测试根本就不可能做到客观公正可参考。但必须要承认的是,当DXOMARK在2021年5月上线了他们的智能手机电池评分体系后,我们发现,这次DXOMARK的测试不仅相对靠谱,甚至可以说是一下子暴露了手机行业以往在电池设计上的不少“槽点”。
DXOMARK是如何给手机进行“电池评分”的呢?简单来说,他们的这一测试被分为了三大板块,分别是续航、充电,以及效率。很显然,续航是备受消费者关心的话题,而续航测试也的确是DXOMARK此次设计得最为复杂,也可能是最全面的一个测试环节。
DXOMARK方面将续航测试拆为了三组不同的场景,首先是“典型场景”,也就是模拟用户日常使用的情况。不过为了保证测试精确,DXOMARK使用了自动化的机械臂来进行操作,其将持续使用手机16个小时,其中高耗电操作加起来一共4个小时,其余12小时则是“偶尔用用”,此后机械臂还会休息8小时,以充分模拟一天时间里的使用场景。此后操作会进行循环,从而展现出手机在日常使用的情况下,究竟能够实现多久的续航时间。
其次,DXOMARK设计了“旅途中”这个场景,来测试手机在移动中联网使用时的续航情况。当然,这时候就没法使用机器人来进行了,不过DXOMARK方面表示,他们设计了一段长达三小时的固定循环路线,并且所有测试工程师也会严格按照一组事先定义的精确步骤来操作所有受测机型,确保这一场景下的测试数据尽可能精确。
最后,DXOMARK还有一组被他们称之为“已校准”的测试环节。在这个环节中,受测机型会被再次装到机械臂上,依次执行语音通话、在线听歌、本地视频播放、在线视频播放(使用流量)、在线视频播放(使用Wifi网络)、游戏共六个不同的测试项目。与“典型场景”不同的是,机械臂则将不再休息,而是连续不断地对手机进行操作,直到将电量从100%消耗到0%为止,以得到手机在六个不同使用场景中的续航表现。
可以看到,DXOMARK的续航测试一方面通过尽可能地使用机械臂而非人工操作,来强化精准性。但另一方面来说,从他们的测试项目不难发现,DXOMARK方面其实非常清楚,并非电池大、主控性能更低的机型续航就一定更长。因为很多时候,低规格硬件在特定的高负载场景下反而会因为性能不够,导致CPU、GPU不得不运行在极高的频率下,结果就是反而会比硬件性能更高(因为只需要很的低频率就能应对)的机型更加耗电一些。
比如说,在DXOMARK给出的一组测试对比数据中可以看到,虽然同样是入门级机型,但配备骁龙662的Moto G9 Power在单纯的语音通话测试中续航就超过了性能更高(骁龙730G)的三星Galaxy M51,可一旦面临诸如在线视频与游戏等负载大为增加的应用场景,配置更低的Moto G9 Power就会反而会因为性能不够,导致主控长期处于高负载下,续航反而大为缩水。而且是测试负载越重,本身性能越低的机型在续航方面的短板就越明显。
除了续航测试,DXOMARK的电池评测还包括了对手机快充的测试环节。只不过与我们通常只测试手机从1%充到100%所需时间的方式不同,DXOMARK使用了更精确的仪器测量电池的真实电压(其可换算出电池此时的真实电量),并将它与手机各个阶段的电量显示情况和充电功率测试结果进行对比分析。
以目前DXOMARK电池测试综合排名第一的三星Galaxy M51为例,可以看到其所标配的25W适配器实际上只在刚开始充电的几分钟里能够真正做到满功率输出,此后实际充电功率就逐渐滑落到20W附近,当电量充到60%以上后,适配器的输出功率再度下降到大约18W。而当电量充到80%以上时,输出功率第三次下降直到最后电量真正充满,适配器进入待机状态为止。
事实上这种随着充电进度提升,适配器实际输出功率不断下降,远远达不到标称水准的现象在手机行业可以说是普遍存在的。我们虽然可以说这是为了保护电池,但它显然多少会让消费者感到有点不那么愉快。
事实上,这可能还并不是最糟糕的问题,DXOMARK方面也注意到(他们甚至专门测量)了手机在充电过程中标称电量与实际电量不一致的问题。并且首批测试的三款机型,三星Galaxy M51、Moto G9 Power,以及华为P40 Lite均出现了这一情况。也就是当屏幕上显示充电进度达到“100%”时,实际上此时电池的电量并未充满,充电器的输出功率也没有真正达到待机值,手机还在“偷偷充电”。
图中灰色为充至80%的耗时,黄色为80%-100%,绿色为手机“偷偷充电”的时长
DXOMARK统计了手机显示充电进度达到80%、100%,以及电池电压实际充满这三个时间点的数据,结果显示,华为P40 Lite从开始充电到显示80%只用了34分钟,但从80%到显示充电进度100%却花了33分钟之多,更加离谱的是它在屏幕上显示充电进度100%之后,实际上还继续充了21分钟。也就是说,其实际充满电池所用的时间是1小时28分,比手机显示充到100%所需的时间要多了31.3%。相比之下,三星Galaxy M51实际充满所需时间比手机上显示的多了26%,而Moto G9 Power在充电时间上则最“诚实”,偏离比例仅为6.1%。
为什么手机会在电量显示已达“100%”后继续充电?因为此时的100%实际上并不真实,手机的电池电量并未真正充满。而更糟糕的是,如果用户相信了手机上的充电进度指示,在充到100%后立刻拔掉电源,那么他们当然就会因此白白损失一部分续航时间。
最后,DXOMARK还在手机电池测试中引入了一个很特别的环节,就是对手机的电源效率进行测量。
何谓电源效率?它其实能说明很多问题。比如当一款机型的充电效率不高时,这可能是因为手机内部的充电电路技术不先进,导致大量电能在充入电池前就变成热能浪费掉了。但也有可能是因为手机配备的充电适配器或充电线用料不佳,导致充电适配器自身能源浪费严重。
同理,手机在耗电时也存在转化效率的概念。如果一款机型的耗电效率不高,那么问题可能就更严重了,因为这或许意味着有很大一部分电池中的电力根本没有被输送到主控、扬声器、摄像头、屏幕或其他需要用电的器件上,而是以发热的形式被浪费掉了。这样的机型自然就会表现得更加容易发热,而且掉电也比其他产品更快。
更糟糕的是,在目前DXOMARK方面已经测试过的机型中,我们发现有且仅有iPhone 12 Pro Max得到了90分以上(94分)的“效率”评分,绝大多数受测机型的“效率”得分都仅有50-60分。这就意味着它们的充电与耗电过程都存在较为严重的能源浪费现象,不仅制约了使用体验,更造成了不必要的电能损耗,实际上也变相地增加了消费者的使用开支,并且显然也不够环保。
平心而论,虽然我们三易生活过去没少批评DXOMARK此前的一些测试设计。但不可否认的是,DXOMARK各项测试的存在,的确有效推动了智能手机行业在特定领域的技术竞争,也为消费者带来了更多更好的产品。
比如,自从DXOMARK的手机拍照评测出名后,可以看到越来越多的手机品牌在手机影像方面加大投入,让手机影像的体验上限在短短几年时间里快速拉升。又比如,虽然我们曾诟病DXOMARK的手机音频测试项目,认为音质与听感都是颇为主观的东西,很难去做真正客观的排名进行比较,但大家可以看到现在手机厂商都开始重视起音频质量问题,通过HiRes认证,全系标配立体声扬声器的机型也越来越多了。
有鉴于此,我们对于DXOMARK近日发布的手机电池测试项目,对于其首测机型所暴露出来这样那样的行业问题,其实也抱有相当大的期望。但愿目前看起来还挺靠谱的DXOMARK手机电池测试,未来也能促使厂商更加重视智能手机的充电、续航,以及内部电路效率设计问题,从而再次大幅改善产品的使用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