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苏建勋、牛耕
“我们提前三天就来擦游泳池了。”
深之蓝(Sublue)海外品牌经理谢月灵告诉36 氪。作为一家成立于天津,产品全球销售的中国水下装备公司,在美国 CES(国际消费电子展) 上风光露脸俨然是一件大事儿。
为此,深之蓝团队在 CES 南馆租下 200 平展位,搭建了一个5 米长、1.7 米深的加热泳池,还配备了更衣间、潜水衣、浴巾,让观展的 KOL 和媒体得以下水体验设备。
在国内,深之蓝的名气来自几起社会事件。去年 10 月的重庆万州公交车坠江事件,是通过深之蓝的“河豚”机器人探测到车辆坠落点;而此次参展 CES,深之蓝展出多款 To C 产品线,以推往美国等潜水爱好者更聚集的海外地区。
“卖设备是其次,更多是希望与美国当地的渠道商建立联系。”谢月灵说,她告诉 36 氪,四天参展,光是租展位、搭建、海运设备就要近40 万美金,而且“CES 前三天不允许直接卖产品,只能预购”。好在只是到展览的第二天,深之蓝就已经收到上百条销售线索。
深之蓝在 CES 上搭建的游泳池。拍摄:苏建勋
像深之蓝这样有产品、有概念、试图开拓海外市场的厂商们,在过去一周内纷纷涌入美国拉斯维加斯。1 月 7 日-11 日,CES 2020 消费电子展开幕,参展厂商数量创下历史新高,达5187 家,同比增加12%。
在 CES 期间,拉斯维加斯的空间是割裂的,酒店楼下的赌场中,烟味、老虎机的背景乐、玩德州扑克的人的欢呼声夹杂在一起,而在楼上的会议室,英特尔或者高通的负责人或许正在西装革履地讲着芯片的最新计划。
今年的 CES 并不缺话题,出席的嘉宾就足够吸睛。
苹果在时隔 18 年后以官方身份重返 CES,其全球隐私高级总监在一场论坛中还与媒体发生了一段颇具火药味的对话(详情可看 36 氪的现场报道);另外,美国总统唐纳德·特朗普的女儿伊万卡·特朗普也在 CES 2020 发表主题演讲,但随后被外媒评论为:“不懂装懂,尬聊科技。”
巨头也在尽职尽责地制造概念。三星在 CES 前就上了热搜,其子公司 STAR Labs 发布“人工智人”项目,用代码跑出了活生生的虚拟人物;讲究“充值信仰”的索尼,在 CES 开幕前一天发布纯电动概念车“Vision-S”;做数据中心和处理器生意的英特尔,摆出一台报纸大小的折叠屏笔记本Horseshoe Bend……
相比大厂的概念先行,腰部公司的创新更加务实。
一加在 CES 首日发布了第一款概念机——OnePlus Concept One,这款机型可以通过“电致变色技术”,将后置摄像头藏在手机后盖下,只有在使用拍照时才显现出来,不需要使用时,用户则看不到手机背后的摄像头。
一加概念机OnePlus Concept One,左侧为摄像头未开启时被隐藏状态,右侧则为拍照时摄像头显现。拍摄:苏建勋
“用户对多摄像头有一种焦虑感,未来如果出现五摄六摄甚至是七摄,那该怎么排列?”一加创意总监曾熙向 36 氪描述这款概念机的由来。
由于是概念机,一加也坦陈,电致变色玻璃在功耗、温度、防水等层面仍需进一步测试,但一加想解决的成像质量与摄像头数量的矛盾近在眼前,一加创始人刘作虎也在现场表示,这款机型“量产的问题并不大,技术成熟后会用到更多产品上”。
这种“局部创新”正成为 CES 上的主流,厂商们大多将已有技术与成熟产品结合,因虽然在技术突破性上略逊色,但这类创新成本相对较低,短期就看得见商用回报。
“创新的幅度变小了。”GCI 创投创始合伙人刘烨来对 36 氪表示,这是他第三次来到 CES,他认为近几年的 CES 变化都不大,再加上信息差缩小,大家都能通过各种渠道了解最新科技,“观众的期待值太高了”。
CES 展会特色:楼下赌场,楼上会场。拍摄:苏建勋
觉得乏味与冷清的可不止投资人。
一位 UBER 司机向 36 氪感慨:“今年人少多了,原来到高峰期城区都会堵,现在只有展馆那一片。”一家中餐馆老板在得知今年参加 CES 的展商为历年最多时,有些难以置信——他刚刚把营业时间从凌晨三点改到晚上 11 点,因为“没什么人了。”
但不可否认的是,即使创新的脚步变慢,CES 仍然是国际科技圈展会中的“风向标”。36 氪也在展会期间观览了大部分展区,试图从30 万平方米的LVCC(拉斯维加斯会展中心)管中窥豹,找到下一个 20 年代的技术趋势。
2019 年,5G 的技术革命从手机开始。过去一年中,华为、小米、OPPO、vivo 均推出 5G 手机,小米最新发布的双模 5G 手机 K30 将价格压到了2000 元以下,联想更是声称:“将不会在中国区推出 4G 手机。”
在 CES 2020 官网中,5G 被列在行业分类的第一项,可走遍展区,你很难具体地发现 5G 的存在——作为一项底层通讯革命,它需要通过终端和应用,才能展现出其低延时、高带宽的特性。
而在终端侧,36 氪在 CES 现场发现,5G 已经开始从手机向外延伸,潜伏在PC、VR、手表等几乎所有终端产品中。
美国时间 1 月 6 日,联想发布全球首款 5G 笔记本电脑 Yoga 5G。“5G网络的价值最大化,不仅仅是只服务于手机,我们认为,5G要实现万物互联,首先电脑要像手机一样实现永远在线。”联想董事长兼 CEO 杨元庆在发布后的采访环节表示。
“永远在线”是联想对于 5G 版 PC 的初始目标,这也体现在Yoga 5G 的传输速率与待机时间上。据联想官方介绍,Yoga 5G 下载速度可达约4Gb/s,相当于几秒钟即可下载一部蓝光电影;续航方面,YOGA 5G重量为1.3kg,可提供24小时的电池续航。
联想全球首部 5G 笔记本电脑“Yoga 5G”。图片来源:IT 之家
不过,仅让电脑实现永远在线,远没有达到联想对 5G 价值的最大化。杨元庆谈到,5G将来更大的价值在于商用IoT,当中的智能设备不仅是家电,还包括机场、工厂和医院里的行业设备,这些设备在拥有计算、存储、网络等模块后都会变得更加智能。
如果说笔记本电脑只是联想 5G 战略的一环,那么对于 VR 展区的厂商来说,5G 则是助推 VR/AR 设备的强心针。
“说到与 4G 的区别,5G 的高带宽、低延时特点,最合适的应用场景就是 VR 与 AR。”计算机视觉初创企业“诠视科技”的创始人林瓊对 36 氪说。诠视科技于2016 年成立于硅谷,向AR/VR/MR、机器人、扫地机、无人机等领域提供视觉边缘计算平台解决方案。
作为提供空间感知与交互方案的厂商,林瓊认为 5G 的到来,让行业对 VR/AR 的重新燃起了信心。
首先,5G 环境下的高速数据传输,让 2D 到 3D 的图形渲染,得以从本地传至云端,这就突破了 PC/手机上GPU 的算力限制,而在图像渲染完成后,5G 的低延迟特性,又能让高质量的图像渲染数据回传后实现更好的虚实结合,进一步提高人们佩戴AR 眼镜的3D视觉体验
5G 带来的技术革命还将影响 AR 眼镜的产品形态。
“1-2 年内,有线连接的分体式 AR 眼镜会是主流形态;3-5 年内,AR 眼镜可以实现与手机联动的近距离无线传输;5-7 年,随着5G的普及和6G的诞生,就可以通过基站远距离传输,彻底让AR眼镜独立应用,轻量化一体式的AR眼镜将会是AR眼镜的终极形态。”林瓊对 36 氪表示。
由于长期看好 VR/AR 的前景,诠视科技专为AR/VR眼镜、头盔研发了一款可定制化的端处理交互解决方案平台——Slim Edge AI,当中集成了VSLAM(视觉定位)引擎、AI处理引擎(手势、物体识别)、眼球追踪等功能,诸如文旅、教育、医疗、军工等客户可直接在该平台上进行产品开发。
林瓊向 36 氪展示Slim Edge AI。拍摄:苏建勋
“苹果股价为什么能在一年内涨 50%?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耳机销售出现了爆炸式增长,5G 出现以后,轻便型AR/VR 眼镜将会成为手机的新型附件,也将成就另外一个新兴的增量市场,运营商也会加大推广力度,因为可以大量消耗流量。”林瓊认为。
林瓊还向 36 氪透露,国内已有多家互联网巨头,正在和诠视科技讨论推出 AR 眼镜的相关方案。
CES被戏谑为“北美电视展”是电视厂商争奇斗艳的主阵地,其首要趋势便是更大的屏幕,和更高的分辨率。
今年CES,三星展示了8K QLED旗舰电视Q950TS,屏占比达到惊人的99%。TCL带来X9 8K QLED旗舰电视,价格在国内下探到19999元,相比主流的5万元以上有望冲击消费级市场,让8K电视从展馆走入寻常百姓家。
在显示行业,2020年可谓是8K元年。tcl电子副总裁、TV事业部总经理张少勇告诉36氪,今年CES所有品牌都在推8K,甚至LG也不例外。在QLED和OLED之争里,LG是最后孤守OLED阵营的大厂,OLED做8K非常难,良品率极低,但也不愿放弃8K战场。
屏幕在CES 2020的第二个趋势是“指标游戏化”。2020年微软Xbox和索尼PlayStation都将迎来世代更新,显卡升级将能够输出更好的画质,而北美电视销售重要的驱动因素便是在客厅打主机游戏。北美玩家对“车枪球”游戏品类的热爱也使得对电视屏幕刷新率、无拖影的要求非常高。
在这一届CES上,LG展示了大量OLED显示器,采用英伟达的G-Sync标准,支持4K分辨率下120Hz的游戏体验。索尼则特意为自家游戏机做好了屏幕升级的准备,据科技媒体TechRadar称其能在4K分辨率下实现120Hz刷新了,8K分辨率下仍可开启HDR。TCL在上一年CES便率先带来120Hz的X6系列电视,今年则推出了THX技术实现可变分辨率。
QLED和OLED已斗争多年,OLED尽管在寿命、价格和色域方面逊于QLED,但能做到更高的对比度、更薄的厚度、更小的边框。2020年CES,Mini-LED新技术的出现让两家之争出现新的变量。
Mini-LED作为QLED的升级技术,采用更小的LED器件,并能做到不逊于OLED的对比度,已被TCL等厂家所采用。世界第一台Mini-LED电视已在2019年推出,受到科技媒体热捧,2020年CES则有更多Mini-LED电视和技术展示出现。
张少勇告诉36氪,TCL旗下显示面板企业华星光电已把Mini-LED作为主要方向。Mini-LED技术分为两种,一种是在PCB板上利用背光来分区,但每分16个区就需要一个芯片,因此机芯板成本非常高,最高只能做到1000个分区左右。
而在“大屏”电视之外的“小屏”战场,折叠屏、柔性屏也是今年 CES 的一大亮点。
与5G类似,CES上的折叠屏新品也有着类似趋势:折叠屏技术开始在手机之外的硬件产品应用。
在本届 CES 中,英特尔展示了概念折叠屏笔记本Horseshoe Bend,其样式相当吸睛,可以弯折成笔记本式样,或者平摊成为大号的平板电脑。联想则拿出了去年 11 月发布的折叠笔记本电脑 ThinkPad X1 Fold,折叠之后仅相当于普通笔记本大小。
主打“柔性屏”的创业公司柔宇科技发布了智能手写本RoWrite 2(柔记2)和Mirage柔屏智能音箱两款新品,在其 CES 展位上,柔宇将上百片 0.01 毫米厚的柔性屏幕,以叶子的姿态拼成一颗“柔树”,也成为CES 展馆内的标志性景观。
柔宇在展区内搭建的由柔性屏组成的“柔树”。拍摄:苏建勋
不过,对于所有推出折叠屏、柔性屏的厂商来说,“量产”成了悬在他们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由于折叠屏工艺涉及屏幕、铰链、框架板等多种零部件的配合,达到业内认可的良品率并不容易。柔宇科技的创始人兼 CEO 刘自鸿就告诉 36 氪,单是柔宇的柔性屏产线,就由超过 1000 台设备组成。
量产仍然是柔宇如今被质疑的焦点。2018 年 10 月,柔宇在北京宣布推出全球首款折叠屏手机——8999 元的柔派,但由于在官网以及各大电商平台销售状况并不乐观,且常出现下单后无法即时发货的状况,柔宇的量产能力始终在业界存疑。
“不能量产是外界对柔宇最大的误解。” 刘自鸿对 36 氪说,他认为目前柔宇的产品已经出售,只不过在产量上处于行业发展的早期阶段,“所有产业都有一个从小量、中量、大量的上升过程,你看今天智能手机量够大,但 08、09 年的时候也不是这样。”
不只是柔宇这样的创业公司在量产规模上遇阻,连巨头在推进时也不容易。
“联想在整机的设计、制造上面是有实力的,但现在处于起步阶段,主要受限于可折叠屏的量产,目前屏幕的产出率还比较低,这方面正处于起步阶段。”杨元庆在介绍联想Motorola Razr折叠屏手机时表示。
但折叠屏与柔性屏的趋势已经相对明确。杨元庆称原本联想没有计划在上市初期对折叠屏手机大规模量产,但因为市场反响强烈,需求旺盛,因此决定在 2020 年尽快在美国市场销售。
可以说,由于折叠屏对智能机的核心部件触控屏有着成倍的扩展,故而对手机市场可能产生革命性的意义。Gartner手机分析师吕俊宽曾对36氪表示,折叠手机将平板和手机二合一,提升了手机的生产力功能,使智能手机获得蚕食平板和PC市场的机会。
今年高通取消了CES中央会场的5G展台,却投下另一颗重磅炸弹:宣布了自动驾驶从芯片到计算平台的布局。在车载电脑的核心处理芯片领域,高通、英伟达和英特尔旗下Mobileye已跻身头号玩家。但芯片巨头亲自下场做方案,做到能直接提供给汽车制造商的地步,让所有自动驾驶公司捏了把冷汗。
此次CES,高通宣布推出自动驾驶计算平台Qualcomm Snapdragon Ride。它使用高通自己的SoC芯片、安全加速器和自动驾驶软件栈,意味着从芯片、算法到软件上都能自给自足。在硬件方面,其支持汽车制造商对L1/L2、L2+到L4/L5的所有级别需求,真正做到了硬件成熟。
这意味着,无论你处于自动驾驶产业的哪一环节,都不再高枕无忧。商用进度不如高通的公司很可能被供应商和汽车制造商抛弃。
高通为何选择这次CES公布,又如何变戏法般掏出一整套方案?高通汽车业务高级副总裁兼总经理Patrick Little,也是高通汽车业务的负责人,告诉36氪:高通在汽车领域已投入15年有余,汽车也是高通增长最快的业务。
Patrick表示,2020年上半年,Snapdragon Ride就会交付给汽车制造商、tier 1厂商(指直接面对车厂的供应商)进行前期开发。2023年,搭载其平台的汽车就会投产。这几乎与中国进展最快的芯片公司速度相当,规模却更为庞大。
高通高级副总裁兼汽车业务总经理Patrick Little,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尽管在很多年的CES上,自动驾驶已是不输于电视的热词,但业界公司的发布却难免浮躁。Patrick告诉36氪,某一家竞争对手在几周前发布的自动驾驶平台,功耗还达到惊人的700W,几乎与一台超级计算机相当。这意味着如果搭载在电动汽车上,将吸干所有电量,更别提需要昂贵的液冷系统。“它们更像是科研项目,而不是现实可用的解决方案。”
外界担心的另一点在于,高通具备直接对接汽车制造商的能力,可能会让自动驾驶产业的许多链条不再那么必要。它并没像新手一样从头寻找tier 1或tier 2合作伙伴,而是直接牵手了汽车巨头通用。
此次高通宣布入局后,许多奔赴CES的中国公司还处于震惊中。一位国内领先的芯片公司高管告诉36氪,自己此前听说的只有高通的智能座舱系统。这一突然宣布,大大缩短了产业各环节公司能悠闲商业化的时间,变成与巨头的生死赛跑了。
但CES现场另一位自动驾驶公司人士认为,正如特斯拉拉动了L2/L3级别的落地,巨头带来的紧迫感总是好事。自动驾驶的技术发展已低于大家预期,投入巨大却发展缓慢。目标客户的态度也从不屑一顾,到对自动驾驶充满兴趣,到如今理性看待的阶段。高通如能迅速商用化并非不是好事。
闹钟虽然在滴答滴答响动,但自动驾驶会最先在哪一领域落地,却在部分公司间产生了分歧。
RoboTaxi(自动驾驶出租车)曾被认为是最先落地的场景。其原因在于,自动驾驶的硬件方案装在商用车上售卖还过于昂贵,不如转嫁给运营商,持续获得收入。AutoX的创始人和CEO肖健雄告诉36氪,公司正押注RoboTaxi领域,在10到20年长期来看,RoboTaxi可能会占到自动驾驶50%以上营收。
此次CES,AutoX带来了与FCA集团合作的PacificaX(大捷龙)车型,已经是一辆基本能使用的RoboTaxi。这款车采用与Waymo和FCA合作的同款车型,因为有冗余线控,可以前装改造成自动驾驶汽车。在车顶上,安装了AutoX设计的扁平盒子,L4级别的车载电脑VCU(Vehicle Control Unit)和传感器都放在里面。
为了展示方案的成熟程度,肖健雄还邀请36氪体验停放在场馆外的测试车。从出发伊始,测试车穿过喧闹的拉斯维加斯街头,能自如躲避行人和车辆,完成换道,也能识别复杂路口的红绿灯。其配备的高精地图也由AutoX自己制作。行驶全程,司机的手没碰过一次方向盘。
肖健雄和CES场馆外的AutoX测试车,拍摄:牛耕
肖健雄判断,在一线城市闹市区运营RoboTaxi,只要政策允许无司机上路,便能在一年内收回硬件成本,此后持续产生收入。
这与业界无数公司的判断不谋而合。国内文远知行、Pony.ai、滴滴、百度都在迅速推进RoboTaxi试运营,其中百度等已经小范围测试。在允许无人驾驶的美国,Waymo和Uber已经把完全无人的RoboTaxi搬进闹市区。
自动驾驶能从前几年的L2为主迅速提升到L4,不仅得益于算法和算力提升,还要感谢激光雷达的降价。
AutoX创立之初也像特斯拉一样青睐纯视觉方案(摄像头),因为当时一台车载激光雷达的售价高达10万美元。但如今肖健雄表示,一台激光雷达的成本已下降到1000美元(6000元人民币)左右。因此AutoX这次的展示方案能使用6台激光雷达、6台毫米波雷达和12台摄像头,却将总成本控制在10万元以内,正好等于出租车司机一年的收入。
对此,芯片公司地平线发出了不一样的声音,其智能驾驶产品总经理余轶南告诉36氪,至少按现在的情况算,RoboTaxi很难收回硬件成本,无司机运营则要等政策开放。
余轶南表示,现在主流公司改装一台RoboTaxi的硬件成本在100万到200万之间,多为量产车后装改造(而不像AutoX与克莱斯勒合作的前装)。每辆车均需要传感器+计算单元+冷却系统+车辆改装费用。需要从整体上进一步降低成本。
此外,尽管业内公司都在等待政策允许无司机上路,但实际没有国内地方管理者敢做这样的决定。在美国加州路测不需司机,美则美矣,在拉斯维加斯都必须配备司机,遑论搬到国内。而每辆车配一名司机和一名安全员,也使得运营成本居高不下。
尽管如此,余轶南对“视觉+雷达”逐渐成为主流方案表示赞同。他告诉36氪,车厂一般能在成熟方案发布后两年内量产,五年则是方案从主流接受到量产的周期。因此五年后,前目单摄像头+雷达的方案可能成为主流。但激光雷达的成本仍有下降空间,从1000美元下降到几百元人民币,才可能量产装配。
尽管去年9月才发布芯片,今年CES地平线已经带来了十几个客户做的硬件方案,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地平线聚焦在最上游的芯片和算法领域。此次CES,其发布了Matrix 2自动驾驶计算平台,内置征程二代车规级AI芯片,并带来了十几个客户基于此做出的方案。相比tier 1厂商,地平线并不需押注某一最终自动驾驶场景。余轶南告诉36氪,他认为最可能先落地的是无人物流配送、自动驾驶卡车领域。
目前,许多整车厂还处在观望状态,但一旦有公司完成一年左右的芯片和方案测试,能拿出充分的数据,便可能在2021年下半年迎来收入暴涨。此次CES,许多芯片和方案公司都宣布拿出了“车规级”的L2到L4产品,在争抢这一时间节点。余轶南透露,整车厂对L4级别的兴趣并不高,但L2已成主要需求。自动驾驶公司产品落地,进入盈利阶段,最快可能就在两三年内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