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真叫卢俊”(ID:zhenjiaolujun0426),作者:真叫卢俊团队,36氪经授权发布。
你体会过飞一般的感觉吗
不是真的飞,而是脚离地,被人群架进地铁车厢的感觉
从9号线九亭站上过车的同学应该都有过这种感觉我住在佘山的朋友跟我说,她每天早上都要赶7:50那趟地铁,因为这个车次,9号线是始发站就是佘山,大概率能有个座
偶尔迟了几分钟没赶上这趟车,那就只能站一路了,而且站着的时候,玩不了手机,因为手举不起来每个站点,都能听到有人在外面喊“往里面一点”,里面在喊“让我出去”,然后经常听到有人因为碰撞,哇啦哇啦的就吵起来了像这样的“堵站”,上海还有几个,比如莘庄站
1号线莘庄站,来源:马上办公
漕河泾站、徐家汇站,经常看到刚进站的列车,又开走了,然后你就是堵在扶梯上下不来
9号线漕河泾站,来源:调戏魔都君
这些站,怎么堵成这样?
表面看,堵无非就两点原因,人多,站点少,但,问题的关键真的是这些吗?就像同样是发烧,但有的是受了寒,有的却是因为病毒感染,那对于九亭、莘庄这些“堵王”来说这背后的“病灶”究竟在哪?
“30万人,用一条地铁”
这是网友眼中的,九亭站
每天早高峰,从进站开始,你就会看到一只浩浩荡荡的进站大军,速度再慢点还有点釜山行的节奏
如果这时候鞋带散了,千万不要想着蹲下,为你好
有人堵的实在忍不了,还跑去给市长留言
其实,不光九亭,它的上两站,泗泾、松江大学城,这几站都很堵松江大学城,我们都知道,这是十二五规划的重点发展对象,配套先行,商业落地,自然吸引人口流入
而九亭、泗泾的人口,是有历史渊源的
九亭以前被称作是安徽&东北人的天下,其实这里有全国各地的外来人口,他们在九亭摆摊、开小店,或者在南九亭工厂、泗泾钢材厂上班
这里吸引着全国各地的外来务工人员,也正因为如此,这里有大量的商住两用房、农民自建房,底商经济发达不过这些还不是九亭人多的关键因素九亭人数,超出政府预估的引爆点是,商改住
从2000年开始,九亭土地出让面积逐年大幅度增长,那时候来九亭拿地的开发商,是准备盖办公写字楼的,但这里办公需求远未成形于是开发商把原本的商业,改成了小面积的公寓,对外出售,让原本的商用土地,被用做了住宅这样就一下多出了很多居住空间,也引来人口剧增,这点是政府之前没有预料到的我们现在可以在九亭看到很多公寓类产品,同时,群租现象越来越严重,比如:九久青年城
“九久青年城”内部,供图:乔不丝
这也是为什么,当我们翻看数据的时候,会发现2004年-2010年,九亭的房地产开发速度冠绝松江区,九亭镇的开发总面积达到400万㎡以上,总套数为4000套分别占到整个松江新城主城房地产开发总面积和总套数的一半以上,要知道,主城建设用地面积,几乎为九亭镇和新桥镇建设用地的6倍
来源:《上海大都市居住郊区化研究》作者张娜,数据来源:上海房地产网
所以,九亭并不是仅仅因为外来人口多才变得拥挤,而是拥挤的背后,其实还隐藏着一些深层的诱发因素
你猜莘庄是因为什么?
说到人多,莘庄比九亭绝不逊色我同事乔不丝就住在莘庄附近,她形容了一下早高峰的莘庄站,基本上浩浩荡荡,光排队进站就需要十分钟
来到地下一层,也不是立即就能出发的,一般要等2-3趟车,才能上的了车
不过,莘庄人多的原因,跟九亭不一样,这里从2000-2010年,就预备了充足的土地供应量,做好了承接徐家汇外溢人口的准备
这里也几乎是上海最早开建商品房并对外出售的板块,就算是今天,它的二手房存量也是傲居周边板块之首
同时,伴随住宅开发,莘庄的各类配套也悉数进场,莘庄公园、学校等市政配套越来越多,商业方面有仲盛世界商城、凯德广场一左一右两大门神
总之,在莘庄,购物、运动、入学,就医等需求都能得到满足,渐渐的,莘庄就逐渐发展成为市区的后花园,是郊区中的战斗机
所以这人多,并不奇怪,但人多,并不是莘庄堵的症结所在我们先看下莘庄周边的交通线路
莘庄站,是莘庄到市区徐家汇方向的唯一轨交站点自驾方面,沪闵路,是莘庄到市区的唯一快速通道,而经过过沪闵立交的人都知道,没有半小时是通不过的
而原本应该分担部分人流量的公交路线,也不给力从这里到市区的直达公交,只有816、徐闵线,且都是走的沪闵公路-沪闵路,根本没法有效分担莘庄去往徐家汇的人流量
这样的交通布局,很难承载莘庄30多万人口的出勤需求
而且,5号线开通之后,莘庄又承担起了换乘站的人流量所以,就算1号线莘庄站增加了发车频率,5号线也从4节变成了6节,车厢也贯通了,但早晚高峰的莘庄站依然很堵很堵
那天听到一句,“地铁线越多,堵的越厉害”,挺适合莘庄的
还有一种堵,叫“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仔细看每天早上9号线漕河泾站的列车窗玻璃你会发现有若干圆形、不规则椭圆的半透明油脂,那是早高峰,别人的脸贴上去挤出来的从松江过来,漕河泾,是第一个集中办公区,所以,早高峰,在漕河泾之前,几乎是只上不下早在徐汇区和闵行区第三次经济普查时,就发现在九亭、泗泾、佘山、七宝上车的人,最后在漕河泾站,hua的一下就全下了
早高峰漕河泾开发区站出站主要客流来源图,来源:澎湃新闻
所以漕河泾的堵,就是因为潮汐现象对不对其实再往深一点的地方说,是因为产业布局太过于集中。遥想产业发展刚起步的时候,谁也不会嫌产业过大或者过于集中,反而这两点还是十分有利于产业快速发展的但是时至今日,我们会发现,它带来的问题,也越来越多漕河泾作为上海电子信息高新产业发展基地,从1984年筹建至今,不断发展壮大,各类型产业分布逐渐增多
数据来源:漕河泾经济技术开发区官网,备注:企业数量并未精准到个位数
其中的高端设备产业,更是囊括了航天工业总公司第八设计部、801所、803所、807所、811所、812所及615所等14家单位高速发展的同时,漕河泾的就业人口也在不断增长
这24万多的从业人员,大部分都从漕河泾下车,如此大的人流量,实在不是一个站点能够承受的也许有人会问,我们可不可以再多加几节车厢,或者再多开1条地铁线来缓解拥堵正好我一个朋友在做地铁设计相关的工作,他跟我说,这个问题,看起来只是增加了车厢数量,但这背后,其实涉及的是整个地铁条线运营系统的改变比如8节车厢怎么能进原本6节车厢的站台?同时,整条线路的运行时长、车次,还需要做系统性的更改更关键的是列车的运营成本,8节车的采购成本肯定是高于6节的,可能8节车能缓解早晚高峰,但是其他时间呢?是否会带来更高的空座率?所以有关部门轻易不会去更改车厢数量,而能做的也比较多,比如早晚高峰提高发车频率、鼓励大家错峰出行、优化站台空间等而更深层次的舒缓拥堵,就会考虑到产业布局的方面,比如:产业转移,分散布局等,也只有这样,才能缓解单个区域中心人口聚集的压力
其实这些原因都可以归结为一句话
开发过度其实我们会发现,无论是哪种拥堵,其本质,都是交通配套和住宅、人口之间失去平衡而失去平衡的背后,其实是过度开发,城市配套无法跟上人口增长、配套更新的速度,就以正在“开发”的嘉定为例嘉定和青浦都只有一条地铁,但嘉定的常住人口,159w,而青浦常住人口,只有122w,但我们看下它住宅的开发速度和体量
来源:好地网
轨交一来,开发商就疯狂拿地,人口吸引来了,轨交虽然也有,但早晚高峰期间,根本难以负荷轨交建设跟不上盖房速度,于是堵,是必然的,所以,我们经常听到,11号线的小伙伴,地铁都是这么坐的,坐返终点站,再从终点站出发开发商在郊区拿地的一个主要依据,就是轨交规划,地铁一响,黄金万两,过去的十几年我们太懂这句话的含义了但这无疑会影响一个城市的发展节奏,衍生出许许多多其他问题,包括今天我们说到的“堵”
所以,地铁站拥堵,表面看的原因,都是人多,但是细细拆解下来,其实背后的“病灶”,却在别处
如果只是单纯嚷嚷要增加地铁,增加车厢数量、加快发车频率,最后我们会发现这种做法只是隔靴搔痒就算是以后真的增加了地铁线路,也只会重复今天的局面所以,如何从更深层次、更多维度去聚焦一个城市发展的小切面,从人口导入、交通布局、产业布局,甚至是城市规划的维度去仔细考量我们可能会得到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