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门资讯> 图像影音设计 > 为什么你应该为后年而不是明年规划? >

为什么你应该为后年而不是明年规划?

转载时间:2022.10.26(原文发布时间:2017.02.05)
194
转载作者:36氪企服点评小编
阅读次数:194次

编者按:虽然春节假期几天前已经结束,但对于很多人来说,明天才是新年工作的真正开始。一年之计在于春,大家都知道规划和计划的重要性,但是像Medium这篇(得了4500多个赞)那样运用了如此多的名人名言和心理学理论来强调放眼长远、规划未来的文章并不多,周末我们来点心灵鸡汤吧。

在写《哈利波特》的第一章之前,J·K·罗琳在霍格华兹筹划了7年。《哈利波特》是有史以来最畅销的小说之一。

在1970年代创作第一部《星球大战》电影之前,乔治·卢卡斯至少规划了6部电影,而且他是从第4部而不是第一部拍起的。差不多40年过去了,整个世界仍然对一部新的《星球大战》电影的推出感到兴奋不已。如果卢卡斯没有深思熟虑并且在很长程度上早做规划的话,这一切都是不可能的。

原理很简单:不要只种一棵树,要植一片林。

如果罗琳在写第一本书之前没有任何打算或者计划的话,《哈利波特》会有多大的不同呢?可能那就是一本写一个男孩上学然后杀死了一个坏家伙的书。也许,等到那个故事结束时,罗琳可能都未必决定要写续集了。

然而,通过“从构思结局开始,”罗琳得以用大不同的方式去引导和定位她的第一本书。第一本书尽管本身也非常令人惊艳,但却是通往结局的手段,清楚地把读者引导向下一本书。

不仅如此,因为有了长期目标,罗琳可以创作一个宏大得多的故事。她可以暗示一些读者好几年都了解不到的东西!

但她考虑周到,早早栽下了那些种子,因此,每本书都是上一本的延续,而不是几本没有联系的随机故事。

类似地,想想如果卢卡斯没有计划好接下来或者之前的故事的话,《星球大战》又会变得有何不同!Vader可能就只是“那个坏家伙,”而不是Luke的爹了。

很少有人像这样生活

你是自己的故事的作者。但是,你每年多久会根据明年或者后年打算干什么而做出计划呢?

如果你像罗琳那样,根据从今往后1、3、5年后打算做的事情去生活会怎样呢?

一切都在设定中。

目标是手段,不是终点。

你做的一切都是在定位。你有没有定位自己在今后1、3、5年的时间里要做出令人吃惊的事情?

我已经听见你的大脑开始转动起来了。

但是未来是不能规划的!现实世界不是霍格华兹!

显然,世界正在快速变化。你不能规划所有的事情。因此,Tony Robbins曾经说过:“目标要坚定,但方法要灵活。”

这就是区别。大多数人对做出的决定并不坚决,这正是只有8%的人继续实现自己的新年决心的原因。

在一次John Assaraf和Lewis Howes之间的采访中,Assaraf分享了他的第一位导师教给他的目标设定的方法。

Assaraf给自己生活的若干领域(比如健康、精神、财务、关系、服务等)设定了目标,而且展望到1、3、5乃至25年之后。但Assaraf的导师问他:“你是对实现这些目标感兴趣还是会坚定实现这些目标?”

Assaraf回问道:“这有什么区别呢?”

他的导师回答说:

如果你只是感兴趣,你会想出一堆故事、借口、理由和情况来说明为什么你不能。如果你坚定决心的话,你就不会考虑这些东西。而只会不惜一切代价去做。

显然,Assaraf的生活可能并不完全跟他在1982年19岁时设定那些目标时规划的那样。然而,我确信正是那些目标推动着他取得了今天这样的成就。

他玩和规划的游戏比大部分人都要大得多,所以也书写了一个大为不同的故事。

科学不会撒谎

如果说过去30年心里科学有什么发现的话,那就是有着高度自信心(self-efficacy)和内控点(internal locus of control)的人要远远胜过其他人。

自信心(Self-efficacy)=你对自己实现目标的信念。可视为“信心(confidence)”。

内控点=相信决定自己生活的是你而不是外部环境这样一种信念。

外控点=相信决定自己生活的是外在因素的这样一种信念。

绝大部分人自信心都很低,并且有外控点。若干份研究表明,具备这两点特质的人:

  • 不设定有挑战性的目标

  • 不承担领导角色

  • 经历过习得性无助(learned helplessness,指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的一种消极被动的心理反应)

  • 出现沮丧和焦虑的概率更高

  • 缺乏动力

  • 对未来比较悲观

  • 工作满意度和工作表现都比较差

  • 生活满意度也差

  • 不管工作还是生活参与度都比较低

  • 健康问题更大

  • 遭遇更多的压力

这个清单还可以列下去。你抓住要点就行了。

而有高度自信心和内控点的人上述表现正好相反。

当今主张的最大谎言

这个世界是不是正在快速变化?是的。

不在你控制之外的因素是不是不可预测?是的。

你对自己活成什么样子是不是几乎没有什么控制?不是!我不关心美国总统是谁。不管谁当总统你都既可以繁荣或者灭亡,而决定这个的并不是那位总统。

但这里就有一个被人推动的最大谎言:这个谎言说你对发生在自己生活中的事情无法控制!

亿万富翁Peter Thiel曾经说过:

把未来看成不确定的态度正好可以解释当今世界功能失调的原因,就是把过程看得比实质重要:当人们缺乏具体的实施计划时,他们就会依照惯例,尽量把多种选择组合起来。美国现在就是这样。在初中的时候,我们被鼓励积极参加“课外活动”。到了高中,为了显得无所不能,有雄心的学生竞争甚至更加激烈。等到学生进入大学时,为了一个完全不可知的未来做准备,他已经花了10年的时间来策划一份多样化到令人眼花缭乱的简历。不管发生什么,他已经准备好了——只是这是没有任何目标的准备。

如果你聘请了一位施工经理替你造房子然后他说出下面这席话的会怎样:“不必费心你提供房子的设计蓝图了。毕竟嘛,任何东西都是不能规划的。所以我无法确定你的房子最后会变成什么样。”

你造房子的时候会有蓝图。你会遵循蓝图和原则,比如数学定律去造房子。因此,你对最后的结果不会感到惊讶。换句话说,你不打算看到排列不整齐的弯曲墙体。你本来想要厨房的地方不想看到的是浴室。

Stephen R. Covey 博士曾经教导我们说:

心理创造总是先于实际创造。

很少人想要承担责任

你对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情不负责任,这个想法是很容易让人相信的。

事实上你决定自己未来的每一刻都在做出选择,要想让人承认这一点就更加困难了。

即便是你在阅读本文的这一刻。

谁对此负责?

你没有点让你看到本文的链接吗?

你对这件事没有控制吗?

你意识到自己对自己生活的每一方面都负有完全责任的那一刻就是你彻底自由的那一刻(参见电影:《命运规划局》)

如果某人或者局外之物要对你的健康负责,你就不会竭尽全力去保证自己的健康。

如果某人或者局外之物要对你和你的家人负责,你就会竭尽全力赡养你的家庭。

如果某人或者局外之物要对你的未来负责,那么就像大多数人一样,你就会成为外部环境的产品。

Jim Rohn曾经说过:“让别人去过微不足道的生活,但你不要。任让别人去为小事争论,但你不要。让别人去为小伤痛哭泣,但你不要。让别人把自己的前途交到他人手中,但你不要。”

3R选择

当我望向未来时,它是那么的光明甚至灼伤了我的眼睛。

——奥普拉·温弗瑞

有能力做出选择有三个组成部分:

  • 选择的权力(Right)

  • 选择的责任(Responsibility)

  • 选择的结果(Result)

如果你不相信你有能力做出选择,你那是上当受骗。作为成年人你每天都在做出选择。你现在就在做选择。

当你对自己的选择负责时,你意识到没有中间地带。你做出的每一个决定都有其内在含义和后果。你做出的每一个决定也反映出你真正相信的东西,这远比你说出来的东西要有力得多。因此,你如何对待你的时间其实很重要。你跟谁一起度过时间其实很重要。当你负起责任时你做的一切都很重要。

最后,结果。每一个决定都有后果。Stephen R. Covey博士说:“我们控制的只是我们的行动,但这些行动引发的后果却是由原则控制的。”

每一个决定(以及优柔寡断)都有后果。对孩子或者配偶克制说“我爱你”产生的危害比你想象的要大。相反,做一些小的、简单的事情,比如让某人觉得很特别或者对陌生人微笑就能改变他们一整天,甚至整个人生!

这里引用一下我很喜欢的一首歌:“我今天有没有做什么好事?我亿美元帮到需要的人?我有没有让难过的人高兴起来?如果没有,那我真失败。刚才到处都是可以做事的机会,就在我们眼前的机会。不要让机会溜走,说‘改天我会试试的,’今天就去做吧。”

每一个选择都会有涟漪反应。

过一种自觉设计的生活

预测未来的最好办法是创造未来。

——亚伯拉罕·林肯

把所有的东西汇总起来,以下就是可行之道:

  • 你必须相信你掌握着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情(比方说内控点)

  • 你必须相信自己让事情发生的能力(比如自信心/信心)

  • 你必须相信你,也只有你对自己所做选择负责

  • 你必须对自己追求的东西会到来抱有希望。

  • 你总是很有积极性,哪怕生活很艰辛。

根据心理学的希望理论,希望反映出你对自己能力的认知:

  • 把目标明确概念化

  • 形成实现那些目标的具体策略(比如路径思考)

  • 形成并保持采取那些策略的积极性(比如动力思维)

从精神的角度来说,希望远不止是一厢情愿。这是一种信心,甚至是一种保证,确信并保证你追求的是一个预料中的结局——也就是Tony Robbins所谓的“决心”。

Robbins说:“决心意味着完成。在你在现实世界完成之前,它在你内心已经完成了。”因此,美国思想家爱默生曾经说过一句很著名的话:“只要你下定决心,宇宙万物都会来帮助你。”

很少有人做出坚定的决定。相反,他们更愿意说“我想变得更健康更快乐。”这样的话。

借Assaraf导师的话来说:“你是感兴趣还是坚定承诺?”

根据激励的核心理论之一,激励包含有三个组成部分:

  • 你赋予目标的价值

  • 你对具体行为会促进你想要的结果的信念

  • 你对自己成功执行实现目标所需行为的能力的信念

如果你不真正重视目标,你就不会有积极性。如果你不相信自己有实现目标的有效手段,你也不会受到激励。如果你不指望自己会付出一切代价,你也不会受到激励。

这个理论就是所谓的“期望理论”,它强调的是你期望发生的事情往往就会发生。因此也就有了这个术语,“自我应验的预言”。

有趣的是,有一个相关的概念叫做“皮格马利翁效应”,指人们基于对某种情境的知觉而形成的期望或预言,会使该情境产生适应这一期望或预言的效应。也就是说,其他人对你的期望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你做得怎样。

原理很简单:期望令人吃惊的事情发生往往就会发生。让对你抱有高期望的人包围你,你往往就不会辜负那些期望。

结论:谦虚和敬畏

我的梦想是我未来的带妆彩排。

——大卫·科波菲尔

生活中的一切都会如你计划那样吗?当然不会。

这里是原则:对好事情发生抱有期望,但哪怕没有发生也要高兴。

然而,仅仅因为事情没有完全按照你的计划发展并不意味着你没有把握人生。是你的抉择,而不是你的条件决定着你的命运。

当你承担起按照设计而不是默认的方式过自己生活的责任时,你就会保持谦虚,心存敬畏。当你看到生活如你脑中看到的样子展现时,当你的现实世界符合你所想的样子时,你会感到震惊的。

你绝对可以像罗琳写哈利波特和卢卡斯拍《星球大战》那样过自己的生活。

你可以梦想远大过得宏大。

你可以按照设计生活。

你的世界可以不断扩张。

但你必须考虑得更远。2017年不应该孤立来看。它应该是2016年明显的延续。你想好自己2018年的样子了吗?

 


[免责声明]

资讯标题: 为什么你应该为后年而不是明年规划?

资讯来源: 36氪官网

36氪企服点评

图像影音设计相关的软件

行业专家共同推荐的软件

限时免费的图像影音设计软件

新锐产品推荐

消息通知
咨询入驻
商务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