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娱乐硬糖”(ID:yuleyingtang),作者:毛丽娜,编辑:李春晖,36氪经授权发布。
“万万没想到,居然能在抖音上看敦煌研究院的壁画了”、“国家博物馆直播有毒,都没反应过来就下单了”。
继“云蹦迪”“云逛街”“云健身”之后,抖音、淘宝直播等平台上又掀起了一股“云逛展”的热潮。每天分不同时段请来不同博物馆讲解员进行直播,很是吸引了一波关注。
疫情面前,影视综受到的影响不必赘述,实体经济中的小微企业、饭馆、夜店、电影院也是大众关注的焦点。文博行业自带“国营”光环,似乎并不在“重创”之列。
其实,文博单位遭受的损失也不小。尤其对于一些腰部博物馆,每年的春节、国庆两个长假是其吸引大众参观的最佳时机。有些博物馆早就预备好了特展,却在春节假期开始前接到闭馆通知,且恢复开放时间待定。
“原本以为大概一两周就能过去,谁知道都一个月了还没有好转迹象,不自救是不行了。”一位文博行业从业者对硬糖君说。
2月20日,抖音宣布联合国内九大博物馆进行“云游”,通过直播方式实现足不出户看展;2月23日,淘宝直播与八大博物馆联手,推出“云春游”活动,号称一个小时看到5000年中国文明史的国宝级精华文物。
虽说都打出了“云逛展”的旗号,但两大平台因自身属性不同,文博单位们的侧重点也有所不同。抖音的“云游”以看展品为主,淘宝直播的“云春游”则夹杂着卖货元素。平均每家文博单位在一场直播中要植入十几个文创产品才算罢休。
无论是单纯看展还是借机带货,内容本身仍是关键。硬糖君测评了两家平台的逛展直播,以现阶段内容水平,“云逛展”重在解决眼下燃眉之急,很难成为主流的逛展方式,但倒不失为为文博单位自我宣传的新渠道。
比起自己漫无目的地实地看展,“云逛展”最大的优势在于有专业的讲解员进行讲解。但受困于竖屏形式,以及部分文博单位并不熟悉直播,很多时候明明该把镜头对准文物,但拍摄就是牢牢锁定在讲解员身上,导致观看体验有所下降。
在拍摄器材选择上,博物馆们基本都是自家手机直接上阵,直播中画面时而出现颗粒感。这种画质平时看直播感觉挺生活化,但直播文物就有点让人着急了。加之文博单位原本为了保护文物在布光设计上便较为昏暗,硬糖君在看直播时数次调手机亮度,希望能看得清楚一点,其他观看者也反映了同样的问题。
至于“云卖货”,则导致有些文博单位在准备内容时重点跑偏,在直播间先展示一圈自己文创商店及产品细节,颇有向李佳琦致敬的架势。
在各类博物馆几乎都有网店的当下,这种展示环节其实意义不大,反而挤压了真正的“干货”。在带货植入上,博物馆也略显生疏,想要不着痕迹地卖货,生硬地重复展板内容可不行啊。
没参与这波“云直播”的博物馆也没闲着。故宫这种走在行业前端的先行者不必多说,一向低调的上海博物馆也把“董其昌书画艺术大展”这个特展直接搬到网站上改为线上展览。而且不是常规的文物+文字说明的形式,而是融入了动画、VR互动等元素,创意背后也让硬糖君嗅到一丝经济实力的雄厚。
陕西历史博物馆更加大手笔,直接把整个馆舍3D化,在网上搭了一座真·博物馆。除了加载时间过长,页面偶尔会崩溃以外,逛展体验确实不错。
像天津博物馆这种“后进生”也终于积极了一回,直接把特展全部录制为带讲解的视频,但是一期只有四分钟,听个开头就结束了;另外天博也定期安排了网上讲座,来吸引更多受众的注意。
乍看“云看展”和“云蹦迪”类似,是因疫情诞生的新鲜事物。其实各大文博单位一直没停下对电子展区的布局,文博行业一位老前辈曾表示,过去迟迟不愿意开发数字展厅等网络看展内容,是因为担心游客看过电子展就不实地参观了。后来发现,越是看过电子展的游客,越愿意走进博物馆。
近年来,群众对博物馆的兴趣大幅提升,不少人养成了定期看展的习惯。但多数客流还是被故宫、国博这样的头部单位吸引。对于腰部及尾部博物馆,连知名度都打不响,电子展做得再丰富,无人问津也是白搭。
硬糖君大致看了一圈国内的一级文博单位,基本都在自家网站上开辟了数字展区板块,且内容相当丰富。但在大家都布局数字展的同时,有些博物馆还是悄悄掉队了。比如坐拥宝山却不懂宣传的河北博物院,数字展区的精细程度不输陕历博,但没关注它家双微还真不知道这些新动态。
与河北博物院形成鲜明对比的,则是曾经偏安一隅、如今一跃成为新晋网红博物馆的敦煌研究院。
囿于外部条件限制,敦煌研究院虽然展品一流,但客流量一直不大,单日客流量逼近1万就已算是高峰。可经过一波在社交媒体的主动出击,敦煌研究院的存在感与日俱增,这次抖音和淘宝直播它都没缺席。
故宫是自身家大业大,敦煌博物院则要有“朋友”帮衬:与王一博的互动款滑板、与《王者荣耀》的联名皮肤。和流行文化的结合让敦煌博物院突破圈层,在一批非博物馆爱好者群体中拥有了姓名。
一般来说,文博单位的宣传途径不外乎以下几种:常规的双微平台,加上抖音账号,以及主打文创产品的网店。
但大多数博物馆只是将这四种方式作为常规渠道更新,照猫画虎是行业通病。眼看故宫靠着“萌萌哒皇帝”火了,便忙不迭开发萌系文创产品,最终落入纸胶带、手账等义乌小商品市场的窠臼。
故宫走“网红”路线之前,知名度也是No.1,加上个皇帝人设立刻起飞。其他文博单位知名度寥寥,效仿故宫怕是走不通。这一波“云逛展”,倒是给一直苦无“出道舞台”的博物馆们提供了起飞的可能。
以往,腰部博物馆即便发布视频内容,碍于粉丝数、互动量,多数也是被其他信息所淹没。但这次有了抖音和淘宝直播两大平台的率先布局,其他平台可能也会迅速跟进。有了平台的宣传及流量扶持,对于腰部博物馆来说是难得的露出机会。
而与其他行业相比,文博单位本身就具备“差异化”的天然优势:文物都是独一无二的。因此,腰部博物馆只要在直播中专注自家馆藏精品,侧重点不要从介绍独一无二的文物跑到卖千篇一律的文创那里,通过直播先获得大众关注才是重点。
这几年,文博行业不再是故宫一家独大,诸如国博、陕历博、上博等文博单位的崛起也说明,受众并非对故宫情有独钟,而是其他博物馆的宣传力度不够。九大博物馆名单在近年来数度变动,在博物馆排名卡位战中,宣发的权重越来越高。
敦煌研究院通过各类联名来撬动用户,但也有博物馆从业者表示,自家展品特色没这么鲜明,或请不来流量明星、产品联名合作。那不妨参照一下西安碑林博物馆的逆袭之路。
碑林博物馆虽然是一级博物馆,但在西安这个十三朝古都,作为非综合博物馆并不占太多优势。网红讲解员的存在,却使碑林博物馆脱颖而出。不少前往碑林博物馆参观的游客表示,就是冲着网红讲解员去的。
从微博上河森堡、博物君等KOL走红并反向赋能自家单位不难发现,打造网红KOL,同样是文博单位通往大众之路。
真人KOL的粉丝黏性比虚拟IP更高,也更利于自来水式的传播。抖音上有不少文博单位的工作人员开设账号更新日常,但多数集中在头部单位。趁着“云逛展”的热度,腰部博物馆还不赶紧推推自家“艺人”吗?
当然,网红都是建立在优质内容的基础上。一些文博单位的短视频,只是笼统地复述一遍文物展牌而已。做短视频咋能这样平铺直叙?要剪出故事和悬念呀,这点不妨参考下最热衷做文博综艺的北京卫视。
重点跑偏同样是当下不少文博单位的症结。开发文创的本意除了增加收入,更是对外塑造博物馆的品牌形象。外界提及故宫总关注文创卖出15亿,却忽略了依托文创IP,故宫的单日客流量约为6万人次这一惊人数字。
文博单位从线下到线上,再由线上导流线下,这才是大趋势。把逛博物馆变成一种生活方式,才是文博单位们努力的目标。而光是专注文创、沉迷卖货,对调动用户线下逛展的帮助有限,买买买就完事儿了嘛。
“云逛展”是博物馆深挖自身内容、对外宣传的重要契机。别再藏着掖着了,赶紧整装出道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