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个一夜爆红的工具性产品,拍大片的足记在用户量和活跃度上,显然都进入了一个缓慢增长的状态。但和其他图片处理类的 App 相比,足记在“电影”这个主题上花足了功夫,比如设计电影画布比的滤镜、电影取景地的记录和电影相关内容社区的打造。加上刚刚上线的视频功能,足记的在“电影记录生活”这件事上,已经成为一个标签。
事实上,短视频的风口早已到来。美拍、小咖秀的搞怪或者模仿风格,让用户开始体验自演自导的乐趣。但这些基于工具属性的产品,本身的使用频次并不高,沉淀的内容也很难形成价值。谈到为什么这个时间点开始做视频,足记创始人杨柳的解释是:短视频的需求来了,但其他平台并没有满足用户“拍电影”的需求,而足记有电影的基因,为用户制作电影风格的视频是足记该做的事。
目前足记 App上提供了包括大电影、默片、悬疑、文艺和MV等多种电影风格的滤镜,也同时根据电影的风格提供了大量的音乐供用户进行选择。对于门槛相对较低的视频处理技术上,足记做的更多的是在不同电影风格剪辑模版的设计。“比如悬疑片在什么时候需要画面抖动,片段什么时候重复播放、以及画面的颜色和音乐的匹配”,杨柳认为制作电影滤镜这件事上,考验的更多的是团队对电影的理解而非技术,而足记的团队恰恰具备了较强的电影基因。
新版足记app
做视频的逻辑很好理解,但足记一直没有碰直播这件事,杨柳的解释是,电影并没有直播的,而且中国的直播平台已经够多了。“足记并没有必要进入这个领域,更多时间应该花在打磨产品和沉淀内容上。”
也因此,在内容上足记通过开办一些专栏、邀请一些意见领袖沉淀内容。比如足记“他说”的专栏上,就有用户上传中国各色手艺人的图片,手艺覆盖不同类别不同地区,吸引了平台很多用户的关注;在一些关于猫的图片社区,有用户长期拍摄不同的猫的照片上传并为猫撰写日记,目前已经分享了800多只猫。诸如此类的UGC内容分享,产生了很好的内容沉淀。
而在产品打磨上,足记的“电影取景地”功能将成为足记重点打造的板块,未来也即将独立成新的 App,结合城市人文和电影旅游,把这一功能强化。
杨柳认为,随着用户的逐渐成长,“自拍”这一相对简单的需求会慢慢弱化,新的需要思考或者记录需求可能会慢慢产生,而“电影视频记录”可能是个不错的选项。电影风格的视频既满足了用户社交“晒”的浅层次需求,也满足了他思考和记录生活的更高需求。
未来足记产品的迭代,还是会围绕电影效果模版的制作,目标是降低用户门槛,让每一个普通用户都能拍电影。随着未来用户量的增长,更多的电影模版功能也将上线。
目前足记的用户量,仍以每天近万的量在增加。在流量同步上涨的情况下,足记变现的渠道也主要以B端企业的合作和电影的宣发等,变现方式上和 Instagram 类似。电影取景地 App 的上线,预计也将为足记开辟旅游变现的新渠道。
足记 App 在2014年开始上线,2015年春节上线“拍大片”的图片处理功能让足记一夜爆红。目前足记团队人数仍然维持在40人左右,公司早先获得成为资本、红杉资本、光源资本等共同投资的 1000 万美元 A轮融资。
很多一夜爆红的软件,都面临着用户量陡降和流量变现的难题。比如36氪之前介绍过的脸萌、无秘,甚至最近有些消失的分答等等。但对于足记来说,抓住电影这个主题,延伸到影视产业和影视旅游,都是很好的用户拓展和流量变现的点。其中的关键点在于产品本身的打磨和用户的运营,视频功能的上限,将大大提高足记的产品完善的节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