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门资讯> 图像影音设计 > 中国电影还需要至少一打电影节、电影展 >

中国电影还需要至少一打电影节、电影展

转载时间:2022.10.29(原文发布时间:2020.08.11)
166
转载作者:36氪企服点评小编
阅读次数:166次

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一起拍电影”(ID:yiqipaidianying),作者 吕世明,36氪经授权发布。

不久前刚刚顺利举办的上海电影节和FIRST青年电影展,让停摆半年的中国电影终于缓缓起航,并踏上更远的航程。前面的路途对于所有中国电影从业者和影迷都是全新且未知的。

在北京电影节线下展映环节公布流程不久后,国内又一个电影节也宣布回归,第十五届长春电影节将于9月5日至9月10日举办。

不同于国家和各个部门所颁发的奖项,电影节和电影节奖项在中国起步比较晚,八年代末期到九十年代初,电影节曾经无比辉煌。但在1994年珠海电影节因各种原因停摆后,中国电影节进入了一个相对平稳的发展,不过对比起欧美等电影强国,我们的数量和质量是远远不够的。

疫情后的文化产业将迎来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这需要我们用一种全新的思维方式去思考未来电影的走向,那么电影节作为一种比较“直接”的沟通方式可能会给我们带来新的角度。

21年,行业和观众对电影节、电影展还是有“误解”

在上个世纪三十年代,中国电影就已经在国际上有所斩获,建国后的数十年间也并不缺乏有国际影响力的大作,但一直到1989年9月21日,首次中国电影节才在北京开幕。1993年与国际接轨的上海电影节在沪成功举办,这也标志中国电影开始一步步走向世界。

但普通民众认知程度更高的金鸡百花奖(目前也成为电影节)从理论上和北京、上海以及青影节还是有本质区别,纯粹一点电影节则是有单个区域来推动而形成的一桩盛会,而且其展映环节相当于各种奖项较容易为普通民众所开放。

中国电影还需要至少一打电影节、电影展

▲1990年亚运会 改革开放后中国第一次盛会

在八九十年代刚刚尝到改革开放甜头的中国人亟待更多证明自己的机会,亚奥运会的积极参与、对世界杯的不断冲击以及世界各大电影节的积极参与,从某种程度上来看,当时对于文体行业的支持几乎是举国的。

如果说亚运会代表不了太多中国体育的含金量,那么水准不高的电影节从某种程度上也是含金量不足的表现,这也使得即便在九十年代初期我们有很多的电影节,但其意义并不大,业内外也更多关注中国电影在国际上是否可以拿奖。

但中国电影在走出去的过程中,和欧美国产存在了太多的差异,或许对于中国电影而言,更多需要在国内先取得统一,才可以输出的国外,当然这一点是饱受质疑的。

不得不承认长期以来,“台湾金马奖”和“香港金像奖”,一直呈现出更高的水准和含金量,但在真正能够获得更多关注和支持的电影节和奖项中,政府主导的色彩仍然是最紧要的,不过这些评奖性质的电影节,他们虽然也会更电影镀金和加分,但对于电影的商业拓展和影迷的深度开发仍然和偏商业性电影节有差别。

中国电影还需要至少一打电影节、电影展

这里并不是真正要对国内外、港澳台的电影节和奖项分出一个高低,仅就目前中国内地的市场容量而言,我们是具备一种完全独立的评奖和“游戏”规则,同时,仅仅依靠目前的北京、上海、西宁青年电影节和平遥电影节肯定是不够的。

北京、上海两地作为中国的文化中自然具有支撑国际大型电影节的基础,不仅仅是电影层面,也包含了其他的因素的考量,特别是经济因素和政治因素尤其重要。

进入到后疫情时代,各个地区其实都要开展自己区域发展的独特性,虽然目前国内很多地区都有具备各地区域特色的电影节,但就影响力和号召力仍然远远不够,而且非常容易被影迷解读成“为了某些影片评奖”而特设,这其实是违背电影节的初衷。

即便如此,在经济形势逐步趋好的前提下,电影作为最近十年青年人最喜欢的娱乐方式,电影节在每个地区都会有他重要的民众基础和经济支撑,这一点在一些票价略高电影节展映环节都有具体体现。

电影节、电影展的正面溢出效应,西宁、平遥尝到甜头了吗?

九十年代初期,中国内地电影节非常之多。但当时市场并不与之匹配,无论是银幕数量、还是观众实际的消费能力等等方面,都很难在全国各地举办一些真正有意义的电影节。

市场经济环境下,电影节肯定不能完全依靠政府资助去办。那时多数的企事业单位很难有魄力去拿重金砸向电影节,出于各方面的考虑和平衡,相关管理部门也很难让电影节在基础不完备的条件下提前加速。

中国电影还需要至少一打电影节、电影展

▲cinity影院已经在中国异军突起

但目前全国几乎所有的一二线城市都配备了完善的影城体系,想在任何地区做一场北京、上海级别的电影节,在硬件环境是没有问题的。

国内主要的区域中心城市,其经济条件、人口流动和政府对文化层面的支持力度都在提。一些地区如果倚重旅游事业,更是愿意和容易把电影、文化和体育当成自己的一张名片,这一点属于投入不大却可以产生一定经济和文化效益的行为,国内一些影视基地和风景区影城便是因此而诞生的。

除了像北京和上海电影节之外,如果不是FRIST,估计很多文艺女青年会对西宁这个城市感到陌生。平遥作为曾经的旅游城市之一,如果不是电影节,可能已经被很多驴友早就拉黑了。

中国电影还需要至少一打电影节、电影展

▲某酒业赞助西宁first电影节

很多影迷正因为电影节的存在才会奔赴影展所在地,旅游层面可能只是电影节较小的一个影响力,要知道在推动中国经济增长的过程中,集会、展销会和类似电影节一些经济活动都是必不可少的。

如果不是疫情的影响,本次西宁的first电影节可能会又会迎来一大批影迷的到访,大学生影像展(暨first的前身)在2011年一次和西宁政府签约了20年,根据其负责人透露,这几年仅注册的嘉宾就在2000人左右。

同时以西宁旺季酒店房价来算,就像如家这样的酒店,房价都在每天500元以上。这些观众除了住之外,还有吃喝,而且电影节会驱的非理性消费,无论是快消还是文化精神层面的消费,都会是一项不小的旅游收入,同时这些影迷也都会在电影节后借机去西藏玩几天。

那么平遥的情况也大抵如此,毕竟平遥距离内地经济发达地区更近,所能涵盖和辐射的地区也更为广泛,虽然没有特别具体的数字做支持,但可以想象因电影节所带动的旅游消费对于地区经济增长是很显现的。

现在比任何时候都更适合造电影节、电影展

经历了难以言状的坎坷,《八佰》终于要在本周末点映了,回想一下去年上海电影节前夕《八佰》临时叫停,对于片方和观众而言,似乎经历了一场噩梦。

不仅仅是《八佰》,很多影片几乎都会面临着在大电影节、海外影展上突然出现曝光后,被媒体和相关部门盯上,这可能是很多电影节被赋予的一种“双刃剑”。

中国电影还需要至少一打电影节、电影展

其实相比于《八佰》的坎坷,近些年我们已经在各种题材不断的突破的前提下,《少年的你》从柏林电影节的撤档更让大家感觉到悲凉,现实题材的禁忌无论是电影节还是正常院线渠道看来都不太容易突破。但反过来想,电影节的关注又何尝不是这些电影的一次提前沟通呢?

另外,经常会有人说,电影行业新人越来越难出头了。如果中国有更多、更完备的电影节,有更细致的电影节相关产业体系。很多影片和导演,特别是重点影片和新人导演,他们出头的机会更多,他们能够选择的方式方法也会更多。

当然重点影片可能不会太考虑一些“新电影节”,毕竟从影响力和宣传等方面,新电影节肯定无法和成熟的电影节相媲美,但新电影节的包容性和扩展性是老电影节不乏比拟的。

目前中国从事影视行业人远比几年前多了许多,大家亟待更多的平台去展示自己,如果电影节能够形成一种完备的体系,这批人就等于多了一次宝贵的机会。而且北京、上海和西宁FIRST以及平遥等电影节想获取上升空间已经非常的困难。

即便像中国独立电影展这种具有较好包容性的影展,却也会因为其独立性而变得异常困难。当下的状况就是影迷需要看到更多好电影、新人需要全新平台、政府部门需要展示自己地区优越性。

十年前想中国做更多电影节可能时机并不真的成熟,但今天我们从各个方面都具备了一定的条件。当我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时,GDP对于我们已经不那么重要。当我们已经成为世界第一大电影市场时,我们未必需要其他人来肯定我们的电影,但我们需要自己的电影节来更好的展示自己。

每次上海电影节期间,中国电影的一些领军者再一次坐到一起为中国电影的未来出谋划策。这种论坛要比在网络上交流更具有前瞻性和指导性,而且大家在一起很容易想到很多平时较少会谈及的话题。

中国人其实是非常善于沟通和团结的民族,电影节恰好可以让大家走得更近更贴心,广泛的交流和融合可能是未来中国电影亟待解决的问题,中国电影的发展从来都不缺少矛盾的出现和行业的纠纷。所有的问题其实都可以通过在电影节坐下来解决,如果一场电影节解决不了,我们就多办几场吧!

[免责声明]

资讯标题: 中国电影还需要至少一打电影节、电影展

资讯来源: 36氪官网

36氪企服点评

图像影音设计相关的软件

行业专家共同推荐的软件

限时免费的图像影音设计软件

新锐产品推荐

消息通知
咨询入驻
商务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