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ToB行业头条”(ID:wwwqifu),作者 黄允聪,编辑 李晓松瑞雪。36氪经授权发布。
近两年,国内阿里、腾讯、华为、字节跳动等大厂,都开始搞SaaS生态。相信关注ToB行业头条的朋友,已经对国内SaaS生态的概念、现状以及未来有了一定了解。
不过今天我们不聊概念,而是想讲讲搭建SaaS生态绕不过iDaaS、iPaaS、aPaaS等技术。
iDaaS比较好理解,主要解决账号互通的问题,可iPaaS、aPaaS虽然在国内流行多年,却鲜有人可以把它们讲明白。
因此,在与编辑沟通、修改的过程中,我会尽可能地淡化术语,以便读者可以理解SaaS生态讲的iPaaS、aPaaS到底是什么东西?
其实,不管是阿里的“云钉一体”,还是腾讯启动的“SaaS技术联盟”,目的都是为了搭建一个平台,解决SaaS厂商互联互通和研发效率等问题。
我们可以把这个平台当成是企业的Windows操作系统,即通过钉钉或企业微信这样的平台,企业就可以接入不同类型、不同功能的SaaS软件,从而实现一家公司只用一个平台系统,就能实现多种服务。
比如腾讯SaaS技术联盟推出的典型案例,就是将协同办公产品道一云、腾讯会议、法大大、金山办公、易企秀等产品相连接,以此实现视频会议过程中使用WPS文档、电子签约、协同OA等功能。
如果没有生态,这需要多家厂商坐到一起,商量接口、数据传输等问题,各家的产品都要为其他产品做较大幅度的调整。可如果有腾讯这个中间商当做平台,设立统一的标准,确实能在一定程度上实现集成化解决方案。
当然,实现上述功能不是光靠想象就可以的,这其中涉及到很多技术,而账户通iDaaS,集成平台iPaaS和应用平台aPaaS,就是进一步解决 SaaS生态互联互通和需求多样化问题的关键。
iDaaS最容易理解,也相对最容易实现,解决的就是账号互通的问题。比如现在很多应用都可以通过微信和QQ账户直接登陆,而腾讯内部也在把企业微信、腾讯云,以及生态内的SaaS厂商之间的账户和支付体系互相打通。
这样通过一个账号(比如企业微信或钉钉的),就可以使用生态内的不同SaaS产品,解决多账号管理麻烦的问题。这也为后续不同SaaS间的数据互通、信息互通、产品协同等场景打好了基础。
解决了最好理解的iDaaS问题,我们来聊聊相对难以理解的aPaaS问题。
aPaaS 全称是application Platform as a Service,即应用程序平台即服务。主要特征有2个:
1)可以提供快速开发的环境,让用户在几个小时内就能完成应用的开发、测试、部署,并能够随时调整或更新;
2)就是低代码或零代码,非技术人员就能完成应用开发。
目前,国内做aPaaS企业非常多,阿里和腾讯都有自己的厂商,市场上也有很多独立的aPaaS厂商。
本人研究了一些主要的aPaaS厂商,通过研究它们各自网站上提供的模板案例,和与一些使用aPaaS开发朋友的交流,得出了很多有意思的结论。
aPaaS确实可以快速开发一些简单类型的应用,而且效率上也有很大的提升。
我的一位SaaS创业校友把之前一些工资高的核心开发都砍掉了,保留了略懂代码的做产品的人员,这样就可以利用aPaaS能力满足自己的开发需求。
aPaaS可以同时开发出WEB版和手机版本,因为aPaaS提供了很多UI组件直接可以使用。所以,aPaaS会取代之前一些简单应用的开发模式,例如:简单的OA功能、报销和审批等通用化强的东西,以及业务逻辑简单明了的应用。
不过 aPaaS取代不了复杂应用的开发,本人也看了aPaaS平台上面ERP的案例,这些案例和成熟的ERP相比,更像是大学生的毕业设计。
因为即使市面上成熟的ERP也无法解决很多行业特定需求的问题,例如:服装纺织分销和生产,餐饮行业,所以aPaaS并非是万能的。
上述两个行业是本人最熟悉的行业, aPaaS如果能够解决复杂的问题,这两个行业就不会有亏损几个亿、被迫卖身的企业了。
下面是aPaaS平台iVX创始人的公开讲话截图,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佐证我的观点。
aPaaS更适合简单短小项目的开发,不适合长期的循环迭代产品的开发,尤其产品要面对多样化需求,必须具备高配置属性的时候。
因为aPaaS在开发阶段就确定了很多属性,不能在后期使用过程中进行动态调整,所以很难应对复杂的多变需求场景。
举一个简单易懂的小例子,比如表格展示。比较好的表格需要做到不同用户看到不同行、不同列。老板、财务、普通员工看到的表格肯定不能一样,因为里面会涉及到价格、成本这些敏感信息。
可是aPaaS开发出的软件和国内绝大多数B端软件都是忽略这种客户需求的,大多都只提供统一化的表格。
很多行业软件蕴含着大量的行业Know-How(专业技能、专业经验),没有踩过坑、有过经验,基本不可能把软件做好,更不要谈用户体验了。
例如:餐饮软件分析要看翻台率等指标,服装要看售罄率、库销比,服装行业的尺码横排表格要求等等,这些在通用化软件中根本看不到。
国外是先有SaaS应用,有了积累以后才有aPaaS来做扩展。可国内是先有aPaaS,然后在aPaaS上面建立SaaS,方向做反了。
国外是提供了盛宴,自己添加佐料和搭配甜点。国内aPaaS是提供了原料,其他人去做盛宴,因此导致了“什么都行,什么都做不好”的局面。
aPaaS对非代码人员是友好的,但对程序员是多余的,而且是降低效率的,起码调试软件非常麻烦。
本人也是坚持一线作战的老炮程序员了,职业生涯中也用过很多拖拉开发工具,如最早的VB和MFC,自动化生成的东西开发时非常爽,但后期维护就变成了噩梦。
优秀的产品化项目必须在满足多样化需求的同时保持一份代码,这样才方便持续维护和迭代。
可是,国内市场为了避免不同客户需求之间的冲突,很多使用aPaaS开放的企业会选择一个客户做一个应用,这样也就变成了项目化而非产品化,短期比较爽,长期很难实现持续积累和完善。
iPaaS是最抽象最难实现的,因为支撑不同厂家之间的数据互联互通,iPaaS目标是:建立标准,实现类似集装箱物流的效果。
“不管神户还是纽约,拉集装箱的车和码头装箱吊车是一样的,货物容易流通,大大降低成本”。这种标准的建立就是iPaaS的价值。
其实很多行业都有这样的标准,如:机械行业的螺丝标准,电脑行业的硬件标准,软件底层操作系统标准,通信行业标准等等。
那为何SaaS行业很难建立统一标准呢?因为这个行业内的需求太多样化了,无法使用标准的东西满足客户的需求,抽象和建立的难度太大。
打个比方,假如我们想建立一个标准化的语言方便世界人民来沟通交流,可如果我们连各国的语言和文化都没有搞清楚,这个通用的语言要怎么建立呢?
所以,建立iPaaS的难度就是对行业Know-How的深刻理解,同时还必须具备超强的技术能力和抽象分析能力。
可国内SaaS市场的状况是,在互联网背景下成长出的新一代技术人才不具备行业背景能力,而具备行业背景能力的人又老了或者不懂新技术,没有一定时间的积累磨练沉淀,如何做出适合实际需求的iPaaS呢?
本人在2001-2005年就职于KN物流(世界顶级物流公司),当时的项目就是做一个第四方物流的Hub,要对接非常多的ERP系统和仓库管理系统,其实这种B2B的对接实践在美国2000年就开始了,后面才出现开源的实现MuleSoft。
我们也知道,MuleSoft可以说是出生于国外环境的iPaaS,最后被Salesforce以65亿美金收购。但是这种iPaaS的使用是大公司的专利,因为需要专业人员才能搞定,还是很难解决中国的中小企业问题,中小企业没钱找懂行业和技术的开发人员。
中国SaaS企业要达到这个水平,要走的路还很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