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新能源汽车市场在政策扶持下快速发展,已成为中国乘用车版图中不可或缺的板块之一,且市场产销量均领跑全球。
但自2019年以来,在整体汽车市场低迷的大背景下,新能源市场未能延续前几年的高歌猛进。而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突然爆发加重了市场的下滑。
从新基建大背景下到新能源汽车市场发展转型、疫情短期冲击、政策趋势,36氪日前采访了易车高级副总裁姜安琦,就新能源市场以及未来车企发展趋势进行详细解读。
易车高级副总裁姜安琦
Q1:新能源市场进入发展转型期,补贴退坡影响销量萎缩;给车企带来哪些影响,下半年伴随促销费政策,如何化不利为有利?
姜安琦:随着疫情逐步蔓延扩散,短期内压抑了用户的购车需求,但未来随着疫情的逐步消散,用户购车需求也将会得到集中释放;三季度开始,新用户购车比例或许有小幅度上扬,但总体说,二季度的促销政策会消耗疫情期间压抑的购车需求,但也会对全年销量造成一定透支。三季度,市场会趋于平稳,车企应该抓住难得的调整时间,深化品牌建设,影响用户心智,为四季度的销量高峰蓄力。购车行为是一个决策周期相对较长的行为,用户心智的影响及潜在意向客户的养成,是决定销量稳定增长的关键因素。随着市场的变化,更多品牌会更加关注实际效果,而忽视品牌养成,这样短期来看效率最高,但缺乏持续性。养成-转化-再养成-再转化,把握这样的营销节奏,会带来持续稳定的销量增长。
Q2:如何看待传统燃油车和新能源车的竞争?
姜安琦:这两者其实并不能简单的放在一起进行横向对比,两者都有各自优点。
新能源汽车指的是采用非传统的车用燃料来作为汽车动力的来源,并结合车辆的动力控制和驱动等方面的技术,产生的技术原理先进、结构崭新的汽车。新能源汽车主要包括纯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燃料电池电动汽车、氢发动机汽车等。
姜安琦表示,当前的技术环境下,新能源汽车与传统汽车相比,在用车体验上是完全不同的。新能源汽车目前还没有完全解决续航、保值率两个关键要素。在与传统燃油车进行比较时,这两个关键要素会被用户放大,从而影响用户最终决策。
新能源汽车本身是跟传统燃油车完全不同的出行体验,在驾控方面、智能辅助驾驶方面以及辅助保养方面的便捷性是传统燃油车不可比拟的优势。所以在营销层面及产品设计层面,新能源车应该更侧重于这些卖点在年轻人群中的传递,从而走跟燃油车完全差异化的竞争。新能源车,应该是和手机、电脑一样的必备电子消费品,而非传统意义上的出行工具。
Q3:充电桩纳入新基建范畴,新能源市场会受到什么影响?新基建政策颁布后新能源车企会加大充电设施布局吗?
姜安琦:充电桩产业的迅速崛起,解决了新能源车型最大的问题之一。现在让购买新能源车成了首选——首先在充电方面,新能源汽车充电也是越来越方便,基本上在城市里面,都能够找到充电桩,加上有了新基建对于充电桩方面的加持,势必将继续加大充电网络建设,充电会越来越方便。
姜安琦表示,新能源车解决两个问题,一是数字化体验场景,另外一个是解决用户出行问题。新能源车更多的是覆盖智慧交通、智慧出行这些场景,这也是新基建里最有机会的。
在姜安琦看来,不一定充电桩多了,买新能源车的人就多了,从目前数据来看,北京的充电桩不是不够,而是太多了;所以,新能源充电桩多了,对于三四线城市的电动车覆盖率下沉会有帮助,但这些城市的用户,对于新生事物接受相对较慢,所以产品设计和营销覆盖方面,仍然是主要问题,这些问题解决好了,加以充电桩的覆盖率在三四线城市的进一步提升,才有望为新能源车带来指数级别的增长。
36氪了解到,根据北京市公用充电设施数据服务平台e充网发布的《2019北京充电设施建设及充电行为浅析报告》可以了解到,截止2019年末,北京市累计建成约20.24万个充电设施,其中,私人充电桩15.34万个,社会公用充电设施2.5万个,单位内部公用充电设施1.8万个。目前,北京市电动汽车与公用充电设施的车桩比已达到国家政策中在新能源汽车加快发展地区,公共车桩比例不低于 7:1的要求,并基本形成全市平原地区充电服务半径小于5公里的公用充电网络体系。
Q4:新能源汽车若想走得长远,总要有“断奶”的一天,政府和车企需并肩作战。如何断奶自救?
姜安琦:新能源车真正定位应当是“一个人在出行层面的舒适空间”,新能源车更凸显科技感、AI交互能力,单从这点来讲驾驶新能源车和普通车是完全不一样的感受。
在姜安琦看来,新能源汽车若想走得长远,总要有“断奶”的一天,政府和车企需要共同并肩作战。
日前,在新基建大背景加持下,40万亿的新基建计划将加速充电桩建设的脚步,作为受益者之一的充电桩或将补足短板,助力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
据了解,4月14日,国家电网 传来的消息显示,今年国网将建设7.8万个充电桩,预计带动消费超200亿元。国家发改委预计,2020年国内充电桩投资将达100亿元,新增充电桩60万个。
姜安琦表示,此前政府的补贴属于刺激行为,而刺激行为都不是长期的,在短期内能接受新能源车这样的新概念,让用户知道新能源车这个新物种的使命已经达到了,“让人照顾的孩子是不可能健康成长的“,让行业公平的接受行业竞争,让新能源车企找到适合自己的路和产品定位以及营销方向;这是阵痛,但是会有利于行业发展和成长。
Q5:除了充电站、充电桩和充电平台这一核心主体运营环节外,充电领域全产业链都将迎来巨大的生产空间和发力机会,这些方面会带来的产业机会有哪些?
姜安琦:充电桩数量的提升也是为了刺激终端销量,销量提升会带动上游产业发展,这是供需关系决定的。车企是这个行业的龙头,解决自身问题和技术瓶颈之后,带动行业发展。
此外,第一代新能源车电池寿命即将到达报废的年限,电池回收再利用是潜在的产业发展机会。
姜安琦表示,回收锂电池还是非常复杂的,要有严格的步骤和流程——电池先要进行放电、拆解、粉碎、分选这些预处理项目,拆解之后的塑料和金属零件虽然可以回收,但回收的代价也是比较高的,这些零件中剩余的电压依然能达到数百伏特,有危险性。电池为了达到安全性,采用的是不可拆卸的设计,处理起来比较复杂以及耗费大量时间,所以目前很少人愿意投入电池回收的产业。
因此目前在充电电池回收二次利用层面,存在很多机会。比较遗憾的是,从媒体视角来看,还没有在这方面做得很好的企业。
Q6:易车今年以及今后一段时间的发展、品牌宣传计划是什么?以及如何在新基建背景下报道车企生存状态?
姜安琦:在汽车产业的发展中,经营用户是重中之重,汽车资讯媒体平台的内容创作者就是汽车行业的龙头,汽车资讯媒体平台内容高质量输出,就能使更多的用户在平台上活跃,同时也能促进平台的发展。
易车在过去两年中,始终抓住了用户增长的“双引擎”即影响用户心智的营销引擎和提升用户粘性的运营引擎。双擎的共同作用,带来易车的高速增长,背后则是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在内部的广泛应用,提升了用户增长的效率和效果。
在营销引擎层面,易车完成了面向年轻用户的品牌换新,推出了代表性的品牌IP易小鲨以及全新logo;并在2019年签约一线明星沈腾作为代言人,通过线上的网络传播和线下传统媒体的覆盖,构建了立体化的品牌覆盖网络。
在运营引擎层面,在过去两年,易车全面推进人工智能技术在内容生产、内容分发方面的应用。每天有超过3000篇的图文和超过60小时的视频,通过人工智能技术自动生产,并通过基于用户实时行为定向的技术进行内容分发。易车用户留存率大幅提升,2020年1月到3月,易车用户留存率增长超过95%,停留时长增长20%。
完善自身用户增长建设的同时,易车将双引擎增长的能力开放出来,与车企合作,为汽车的品牌、经销商也提供更好的用户增长服务。
36氪了解到,易车“开创”了中国汽车互联网产业,也“开创”了在线购车咨询服务的商业模式,是中国第一家在美国上市的汽车互联网公司。
现任易车的高级副总裁姜安琦是互联网广告和营销领域的专家,在商业产品、技术及商业运营和营销层面有15年的经验积累。先后服务于百度、新浪及易车,目前担任易车公司高级副总裁,负责商业运营、商业产品、个性化推荐及AI研究院工作。过去15年的从业期间,在不同企业先后带领团队推出多个业内知名的广告平台和营销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