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20社”(ID:quancaijing_20she),作者:李贤焕,36氪经授权发布。
芯片紧缺,正在影响一切硬件,大到汽车,小到产线上的每一个充电器、蓝牙耳机。
12月初大众汽车因芯片供应不足造成短期停产,引发外界关注。同时也把芯片紧缺的问题再一次摆到大众视野面前。
除了汽车,芯片缺货风波更是在消费类电子大肆扩散。与线上办公软件类似,这本是一个在疫情中逆势增长的行业。
Enterprise Technology Research数据显示,全球约有72%的员工远程办公。据IDC,2020年全球PC出货量大幅上升,预计全年将达2.9亿台,同比增长9.2%。设备需求激增,来自全球的订单飞进珠三角地区。
但芯片的产能难以在短时间内大幅提升,加上美国对华为等公司发出禁令,进一步扰乱原本紧供应紧张的芯片市场。
如今,芯片紧缺已经开始波及到包括电源、充电器、扩展坞等“缺少科技含量”的电子产品。
对电子产品制造商来说,疫情之后手握大量订单的他们,正在面临几乎是有史以来最严重的芯片缺货问题。
“以前从来没有遇到过这么普遍、这么大规模的芯片缺货。”叶盛是东莞的一家300人规模的蓝牙设备厂商的技术负责人,他告诉全现在,以往最多就是个别厂商会出现芯片缺货,由于芯片厂商产能调整或是资源倾斜等原因,导致个别型号的芯片缺货,但像今年这种普遍缺货的情况,还是第一次。
中国一直是芯片最大消费国。全球每产出3个芯片,就有1个芯片用于中国产业,在各种生产线上被装进汽车、手机、PC、以及各种智能硬件中。
图片:CFP
目前叶盛所在的厂商主要产品为键盘、鼠标等蓝牙设备,需要用到十几种不同类型IC(集成电路),其中蓝牙IC占一半以上。
如果供应充足,该厂商对不同芯片的单月采购量能达到10万颗以上。今年以来,疫情影响让电子产品需求量明显增长,他们并不愁没有订单。但芯片缺货的情况从7、8月开始陆续出现。从数量上来说,他们从上游厂商分到的货,仅能满足约40%的需求。
“不同的芯片轮流缺货。”叶盛表示,最近公司有一个型号的芯片处于完全断货的状态,需要用到这颗芯片的产品只能暂时搁置。“其他的也不是完全不缺,但交期就被明显拉长了。”
由于整个芯片都处在供不应求的状态,芯片交期被成倍拉长,超过半年也并不少见。
正常流程下,制造商在接到订单后,根据订单情况向上游采购芯片,到货后再进行组装生产,最后出货。芯片交期拉长后,这要求制造企业提前向上游“锁单”,另一方面,订单的完成周期也被显著拉长。
一位中型电子设备制造商的工程师对全现在表示,凡事做电子行业都不多不少受到了影响,大到芯片,小到一些元器件,都在缺货。整体来看,“采购到的芯片能满足 30%-40%的需求,就已经是平均水平了。”
在接受采访前,他收到了一个芯片供应商发来的微信:一个用在type-c耳机线上的音频解码芯片排期已经要28周,价格也有所上调。供应上在对话的另一边强调,“一定要提前给计划,不然后面没货了。”
在过去,这颗芯片的交货周期最长也就是两个月。
这位工程师表示,目前他所接触到的多个变压器、防静电芯片都存在不同程度的缺货情况。直接导致充电头、车载充电器、电源、扩展坞等产品的生产都受到了不同程度影响。
在这些设备厂商的上游,芯片厂商也面临同样的缺货难题。
一个头部无线充主控芯片厂商负责人刘永表示,目前芯片封装的产能被大厂抢占,在加上苹果、三星等不再随机附送充电头,无线充需求大增。最终导致产能相对市场需求来说严重不足。从11月开始,无线充芯片市场出现大规模缺货。
刘永所在芯片厂需要向晶圆厂、封测厂同时下单,整个生产流程在8-12周左右。但在产能紧缺的当下,他们需要提前半年向晶圆厂、封测厂提交需求。
不管是电子设备厂商还是芯片厂商,缺货带来的影响主要为交期拉长、价格上涨。不同类型芯片缺货程度不一,涨价情况也各不相同,目前包括无线充主控芯片在内的芯片价格涨幅已经达到了30%。
好在订单需求不断。
叶盛表示,不管是在市面上找替代供应商,还是更改产品技术方案以绕开个别零部件的紧缺问题,大家都是想尽办法。“因为订单可以保持,生存下去还是没问题的,这是如果想追求增长的话,这个阶段就比较困难。”
他表示,正常来说,10月份开始是电子产品的旺季,相比5、6月最多可以增长100%,现在因为芯片缺货,虽然订单不缺,但单月的出货量也只能维持在5、6月相当的水平。
图片:CFP
总的来说,缺货和涨价的最主要原因,即是大幅增长的订单需求和芯片产能无法快速提升之间的矛盾。
从供给端来看,8英寸晶圆芯片为当前最紧俏产品。这种芯片广泛应用在消费类电子、汽车等终端上,原本产能并不紧张,包括台积电联电、格芯、中芯国际等都有8英寸晶圆产线,但正是由于产能够用,扩产的成本效益相对较低,近期产能扩充有限。
疫情突袭后,包括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等居家办公设备出货量从今年上半年开始呈显著增长,造成产能进一步吃紧。
此外,华为遭美国制裁,让前者在9月15日禁令生效前,在芯片市场上大量扫货。在华为生产受限后,小米、OV等国内厂商为争夺华为空出的市场份额,亦开始大量囤货。
在嗅到产能紧缺的味道后,大大小小的厂商也不得不加大囤货量,向晶圆厂追加订单以“锁住产能”。
相比“挤兑”带来的需求剧烈增长,芯片尤其是晶圆扩产需要漫长的周期,产线从投入到建成再到形成量产能力,周期往往要三年以上。
最终产能紧缺的影响从晶圆代工传导至封测、模组供应商、下游终端厂商等。整个产业链集体涨价。
在这个过程中,有限的产能被大厂占据。刘永表示,大公司纷纷囤货的情况下,中小企业就更分不到产能了。
他预估,未来最少一年时间里,当下的紧张情况很难得到缓解。只有等大公司需求被逐渐满足,“吃饱”之后,中小企业才能逐渐分得更多的产能。
长期来看,芯片扩产是一个必然趋势。其中关键的推力是5G的逐渐发展将带来大量芯片需求。
仅在手机方面,5G的成熟带来了一轮新的换机潮,外界预期5G手机出货量将在2021年呈翻倍式增长。同时5G手机在元器件应用上远超4G手机,比如电源管理芯片、射频器件等器件的用量上,5G手机是4G的2-3倍。
此外,包括笔记本电脑、家具家电和基站等市场增长同样拉动芯片需求增长。刘永认为,由于产能提升速度跟不上需求的增长,不同程度的芯片紧缺可能会持续2年甚至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