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国医生集团大会组委会发布的《中国医生集团发展蓝皮书(2016)》数据显示,目前我国现在有近百家不同的医生集团。不过,已经融资的医生集团寥寥可数。那么,医生集团与资本的关系究竟如何?在中国医生集团大会上,一些创业者和投资人擦出了思想的火花。
医生集团要不要融资?
哈特瑞姆心律专科医生集团创始人刘兴鹏认为,从医生的角度来说,医生集团需不需要融资,取决于医生集团的愿景。
一些医生集团不需要融资,是因为他们本身有钱赚。通过优质医疗资源下沉,能赚到比走穴更多且公开合法的钱;如果医生集团想做更大一点的事情,或者想营造更加宏伟的生态,就可能需要融资了。比如把模式复制到其他城市,需要提高当地的医生水平,就需要在运营上花钱。另外,对于上游医疗保险和下游分级诊疗,医生集团也需要进行适当的补贴。
中钰资本创始合伙人禹勃表示,自己有两个身份:一是投资人,二是医生集团实际发起人(他本人也组建了医生集团)。对于医生需不需要融资这个问题,他的判断是:医生集团都缺钱。“现在的医生集团,如果你要真的成为专科医生,你没有在区域内的旗舰店,你没有巨额融资,是很难生存下来的。”
作为第三方观察平台,村夫日记创始人赵衡则表达了另外一种观点——“医生集团的商业价值可能没有那么大”。在他看来,美国医生组织非常发达,90%的医生组织不是商业化,是非政府组织。因为他们要跟商保或者联邦医保谈判,以此确定支付价格。医生组织越大,谈判能力越强,获得的好处越多。但中国的商保没有起来,长期以来靠医保。靠医保医生做手术还能挣点钱,到基层看门诊则基本挣不到钱。
“医生集团发展受多重制约,未来的发展,除了要靠政策上的推动,还需要市场上有如商保等的推动。纯粹靠自费,整体的市场规模不会太大。”赵衡说。
医生集团怎样才能被投资?
重山远志医疗健康基金创始合伙人孙超介绍,目前投了7家医生集团,其中包括一家脑科医生集团。
“我觉得,垂直医生时代已经来临了。医生集团一定要卡住垂直的位,如骨科、癌症、脑血管、心脏等等。而且,医生集团不是像某些人在台上穿西服说我是某某联合体,这种不是医生集团。我们看到的真正的医生集团,是上游有医疗保险,下游有分级诊疗。在IT系统里跑得深,在运营管理上做得比较透,这样的医生集团会被保险公司、药厂青睐。”
先声药业总裁冯洪刚透露,随着制药行业竞争加剧和外企的进入,现在并购药企难度非常大。而当下医生投资非常多,先声药业也准备投一部分。不过,他投资医生集团有几个维度的考虑:
一看规模。如果一个医生集团只是在北京开五六家诊所,也不需要什么,资本对这样的不会有多大的兴趣。说到规模,就是说这个医生集团的模式要有可复制性,且满足复制的门槛,利润也可观。
二看技术是否具有垄断性。特别是,有某种独特手术技术,是别人不太有的,或者是基层比较欠缺的。
三看医生集团的团队。纯专家没有商业头脑,投他其实风险很大。既有专业头脑,又有商业头脑的人,像这样的人成功率很高。
惠每极致医疗CEO屈伟认为,一个好的医生集团,需要在三个方面都有很好的平衡:
除了钱,投资机构还能给医生集团提供什么?
医生集团与资本的关系只是钱吗?显然不是。疼痛在线CEO张天雄认为,如果抛开钱的问题不看,医生集团还是需要投资机构介入的。
1、引入一个好投资机构,其实是引入了一个好伙伴。医生集团都是以医生为主体,现在创业很容易,但是创业成功太难了。创业道路不成功的重要原因就是没有产生共振现象。
2、一个好投资机构带来的不仅仅是钱,而是一套整体机制。包括财务机制、风控机制、日常计划等等。“这一系列我们都知道,凡事益则利,不益则废。有了这些机制,让医生集团成功更有保障。”
3、一个好投资机构还会带来它的资源。尤其是口碑好的,诚心以医生集团长期发展好为目的的投资机构。医生集团最擅长的是学术,在学术之外,如果能得到投行在领域内常年积累下来的,甚至是所投资的医生集团的成功经验或失败教训,这是非常有帮助的。
孙超也透露,实际上,重山远志医疗健康基金的投资逻辑基本就是围绕医生集团的。医生集团需要做分级诊疗,所以他们投了一家做分级诊疗的医疗公司;医生集团缺乏技术,所以他们也投了拥有OCR技术、做化验单解读的拍医拍。目前,他们又投了一家做癌症的公司。
注:我是 36 氪作者李秀芝(ID:su 小吱),如果您对医生集团这个话题有想法,欢迎与我交流,站内私信或邮件(lixiuzhi@36kr.com)均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