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如逆流而上的航行,今年的风浪显得格外汹涌。
由于疫情的影响,创业似乎成为了一个颇具敏感的中性词,轰然倒下者有之、避之不及者有之,一笑了之者亦有,更有甚者视若契机逆风前行……
基于此,应广发信用卡之邀,我们分别采访了36氪媒体CEO冯大刚、天仪研究院创始人兼CEO杨峰、石墨文档创始人兼CEO吴冰,推出《2020逆势中的前行者纪录片》,还原三位创业者在风浪之下逆势前行的故事。
(点击观看2020逆势中的前行者纪录片)
2014年,在武汉一个破旧的违建房里,吴冰带着仅十个人的团队,迎来了石墨文档的初生。“我们希望做一个能真正地改变人们工作方式的产品,一个能让所有人都会使用的线上办公产品。”
和很多海归创业者一样,毕业于哥伦比亚大学计算机科学系的吴冰,浪漫且富理想,立志做一款能影响世界的好产品。“我想做个产品,替代Word Office在人们心中的位置。”
归国后,吴冰和弟弟吴洁及大学同学陈旭成立创始团队,虽然他们在中国互联网行业没有人脉,但仍决定放手一搏。“成功对创业来说,是小概率事件,我们要做的就是看清方向,保持乐观,始终坚持。”
创业之初,国内在线文档市场尚处于蛮荒时代,传统的Office缺乏协同办公能力,存在功能臃肿、传送过程繁琐、文件存储安全低等痛点,吴冰和团队认为国内用户需要一款“轻”协同办公软件,一个能提升工作效率与交互协作,让用户卸下包袱的软件。
怀着做一款中国制造的世界产品的初心,团队历经长时间的心血打磨。2015年6月,石墨文档以极简、自然的东方美感设计正式上线。不同于其他产品和电脑PC端邮件捆绑,石墨文档以C端诉求为起点,深度结合手机端,以微信服务号替代邮箱,用户可以随时随地手机办公,将文档在线上停留、共享,甚至共同编辑,将用户从低效率、耗时的工作方式中解脱出来。
几乎没有互联网经验的吴冰,反而保存更为纯粹的初心。他希望石墨文档是简单的公司,不管任何时候都是重新开始,三年、五年、十年……都能保持初心和简单,用心做好产品。“能不能做最好的自己,才是最重要的。”
或许正因为对产品的苛刻要求,石墨文档一经上线便迅速收获了众多好评。“最早的时候,我们在36氪发了篇上线的文章,在这之前我们只有不到一百个人在使用,还在内测阶段,谁知道文章发布当天石墨文档访问量就过万了,这是我们出乎意料的,实在惊喜。”
好景不长,市场环境急转直下,石墨文档也未能幸免,彼时还曾对资本说no的团队,很快意识到市场对于融资的影响,资金很快难以为继,团队开始降薪,吴冰只能开始疯狂寻找投资人。
“那个冬天我几乎见了上百个投资人。”吴冰坦言这是这六年来最艰难的时刻,“当你开始创业,你的想法决定很多事情能走多远,如果你觉得这个事情是可以做的,就要不断去尝试,保持乐观。”直至2016年,石墨文档才得到了第二笔融资。
事实上,在寻找融资时,吴冰最多被问到的就是,“你这个东西到底什么时候能赚钱?”在和某著名投资人促膝长谈后,吴冰甚至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自我怀疑。“我当时给吴洁打电话,说要不然这公司我们就卖了吧。”
即便如此,吴冰还是咬牙挺下来了,继续坚持以产品为公司主基调,后来的事实证明,这也成为了石墨文档在在线办公行业的重要基石。据吴洁透露,2019年石墨文档商业化增长近7倍。“我不愿意只做一个小众的产品。我们就是要做大而美的产品,希望去做个影响广泛的产品。”
作为中国第一款支持实时协作的云端 Office 办公软件,石墨文档凭借突破8 亿的月PV、千万级的活跃用户、超过1000亿个的已编辑文字数,成为领先的新一代线上基础办公软件。
疫情的到来,对于大多数行业都是危机,但对线上办公软件行业却是“高光时刻”,业内普遍认为这场突如其来的疫情让整个行业变革提前了5年。
此外,疫情期间石墨文档还为几十家公益志愿者组织提供产品及技术支持,并免费开放企业高级版的所有功能供社会公益组织使用。
在今年《财富》评选“中国40位40岁以下的商业精英”中,吴冰、吴洁位列其中,同期者为字节跳动张一鸣、商汤科技徐立、快手宿华等在内的各行大佬。
如果非要对前行者有所定义,那么追求完美的吴冰无疑更像是一个点金者,化腐朽为神奇。
“从不断被否定到逐渐被接纳,石墨已经走过了六年,但对我们而言其实才刚刚上路。”在吴冰看来,“不管多久我都希望我和我的团队能保留一颗初心,不管是六年、十六年还是六十年,都能保留最开始的热情与热爱。”
石墨文档创业六年,仍保持初心,正如广发信用卡上线的广发世界黑卡,立足用户痛点,从商旅用户权益出发,率先引领行业革命。在航空里程有效期上,相比其他航空联名卡3年的里程有效期,广发世界黑卡首次以“3+3”方案,将里程兑换有效期延长至6年,用户权益应用率大大提升,成为广发信用卡致力于为高净值用户提供优质服务的有力佐证。
“我从未想过后退,因为我知道我们在干一件开创性的事情,前面从未有人走过。”面对提问,杨峰的回答显得坚定而执着。
在国内商业航天领域,如果要用一个字来形容天仪研究院,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快”。
成立于2016年的天仪,不到五年间完成10次太空任务,成功将18颗卫星送入太空,无论是卫星发射数量、还是技术研发程度都位于民营航天行业前沿。
“小卫星时代,拼的就是手速。”早在2014年,“商业航天”一词在中国还未被正式提出,彼时的杨峰了解到,西方如 “SpaceX”等民营航天公司已率先取得成果,民营航天既然能在西方得到验证,那中国也会出现。
“那时觉得这是一个非常大的机会,我想做中国第一批商业航天企业。”即便当时“商业卫星研制发射”还没被明文允许,杨峰依旧拉上合伙人开始了天仪的筹备。
正如杨峰所料,2015年10月,国务院印发《关于印发国家民用空间基础设施中长期发展规划(2015-2025年)的通知》,支持民间资本投资卫星研制和系统建设,商业航天的春天到来。
传统的航天项目非常烧钱和耗费时间,动辄都是几亿人民币的投入、长达5-10年的研发周期,初生的天仪根本没有这个实力,更别提把卫星用一年甚至更短的时间造出来,并且能够正常运转。
作为资深航天人,杨峰深谙商业航天前路之艰辛,在他看来,航天是一个非常典型的极高客单价、极低频次、极少用户量的行业,“商业航天不是把传统航天的路再走一遍,只有把成本降下来,让很多原本买不起的用户能够加入,才能将商业航天这块蛋糕做大,天仪才能走得更远。”
“就像是为什么大家都在用导航?因为导航的源头是免费的,如果导航从一开始就有极高的收费,我们到现在为止都不可能有定位,也不会有移动互联网那么多的应用。”但是,航天从来都不是一项技术,而是大量技术的聚合体,任何单一一项技术的突破,都很难带来是实质性的改变,更别提把成本降下来。
杨峰深知,传统的航天项目成本高昂在于零部件的“非定制化”,相比于非航天级,成本相差甚至上千倍。要想降低成本,唯有批量化生产和替换非航天级部件两条路。但前者在当下仍以定制化为主流的航天工业环境,想要改变绝非一日之功,唯有后者才是当下破局的重中之重。
在杨峰看来,非航天级和航天级零件最大的差别是可靠性,性能差距反而远没想象中的大,只要在可靠性和成本间找到平衡点,就大有可为,但这势必需要经历一段极为痛苦的研发过程。
“因为在商业航天这个领域,它是一个完全创新的事情,原来并不存在民营企业干航天、不存在商业卫星、不存在没有立项的卫星、不存在工业货架产品造卫星、不存在售卖商业服务的卫星、不存在一站式的服务,我们干的所有事情都是开创性的。为了保持不断创新,天仪敢于接受失败。”
作为一个策略游戏的爱好者,杨峰深谙《孙子兵法》中的“避实击虚”,从一开始,深处“困难模式”的天仪研究院,就选择了一条非常规的路线。
一方面,在天仪成立初期盯上了航天业的“下沉市场”远离航天级卫星,以更低门槛的小卫星为切入点,坚持自主研发降低成本,作为“国家队”目标群体市场的次一级候补队员,通过更低的客单价,消化以成本和时间因素而游离于航天业门槛边缘的用户,“以战养战”,谋求资金和规模上积累。
另一方面,通过小卫星业务的不断实践,谋求天仪发射经验的累计,将航天技术不断拆解,逐步在实践中解决,为客户提供价值,同时也将成本和经验需求分担给航天市场。
在首颗卫星上,天仪做了很多大胆设计,“将自制的电阻加热丝与尼龙绳结合的方式,解决星上展开机构的锁紧问题,将成本由数万降到几百;把天文爱好者使用的望远镜改造上天,尝试用于卫星遥感,因为一般的小型遥感相机动辄几十万元,而这种普通的望远镜只需要几千元。”
尽管在发射后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就失联了,但杨峰显得颇为坦然。“遇见困难是必然的事情,民营航天最大的挑战就在于你敢不敢失败。”
不断的业务尝试,让天仪航天成本不断降低,在可靠性也越发稳定,发射过的18颗卫星中仅最初的两颗因故失联,其余均在轨正常运行,在轨累计寿命超11000天,平台指标、可靠性与技术水平已接近国际领先水平,成本上也具备明显优势。
“国家战略层面的航天更像是一种以稳定为主导的计划经济。”杨峰坦言,伴随以民营企业为主的商业航天势力逐步发展,以及商业航天产品可靠性逐步提升,整个航天业也将会迎来巨大蜕变,“为行业创造价值是我内心最大的驱动力。”
2020年6月,天仪发布了国内首个由民营企业起草的卫星标准,促进我国商业航天标准化发展。在自身迭代同时,天仪小卫星还帮助了包括清华大学、航天科技、航天科工以及中科院在内的高校、科研院所、商业企业等完成在轨科研任务超过50项,这些试验不乏国际和国内相关领域的首次试验。
“天仪早期实际上是在做一个‘化整为零’的事情。”杨峰解释说,“我们将原本的大卫星拆解成若干个小目标,去利用工业级器件降成本,一旦实现了大规模的技术突破和成本下降之后,将这些技术用到大卫星,真正的降低航天成本,这就是天仪版本的“农村包围城市”的逻辑。”
技术和经验的厚积薄发,让天仪的资金和研发能力飞速进步,在渡过“化整为零”的发展期后,“化零为整”成为天仪下一个阶段的目标。
杨峰透露,天仪将于2020年下半年首次发射对标国际先进指标的小型SAR卫星,这也是国内首颗百公斤级、一米分辨率的SAR卫星平台,标志着天仪面向SAR卫星数据应用的大规模星座建设将正式开启,为客户提供更高能力、更优指标和更具性价比的一站式太空服务。
相传在古代,人们会把日月和金木水火土称之为七曜,对七的崇拜也起源于原始天文学,古人希望浩瀚神秘的星空能告诉我们一些我们不明白的道理,就像我们现在正在未知当中探寻更多的可能性。杨峰坦言:“七仿佛就是我的幸运数字,寄托着对未知的向往”。
在前行者的概念中,对星空充满希冀的杨峰更像是一个点灯者,在广袤的天空中铺下一颗颗仿佛明灯般的卫星。
每个行业都会有一个属于他的引领者,仿佛是一个不变的法则。天仪为当今商业航天业做出了具有变革意义的贡献,而在信用卡行业也发生着类似的事情。早在被誉为“信用卡元年”的2003年,广发信用卡联手南方航空发行了广发南航明珠联名信用卡,这是信用卡界与航空业跨界首次合作,用户可以用日常的消费积分来兑换机票等航司权益。
在17年后的今天,伴随信用卡行业日益精耕细作,广发信用卡再度发力,在航司卡普遍18元兑换1里程的大环境下,用广发世界黑卡外币消费,兑换比例最低达到了7元兑换1里程,解决了一直以来用户航旅权益“兑换贵,积得慢“的痛点。
对于一个行业而言,一个能打破固有秩序、推进进步的前行者的出现,对行业和前行者本身都是一种荣幸。相信无论是天仪相对于民营航天、广发卡相对于信用卡行业,后者都会因前者的存在而更加灿烂。
2019年底,冯大刚用纳斯达克上市的敲钟声,交上了自己加入36氪三年来的答卷。
曾任《第一财经周刊》联合创始人的冯大刚,一直都是媒体人转型投资人的代表。彼时传统媒体早已走过了黄金时代,朝不保夕的焦虑弥漫着整个行业,老牌媒体纷纷倒下,人才不断流失,冯大刚也曾苦思于如何解决媒体窘境,怎奈“有心杀贼,无力回天”。
尽管后来卸任转型,但如何解决媒体行业的问题,依旧是冯大刚的脑海里挥之不去的焦虑。2016年夏天,当36氪创始人刘成城决定把媒体业务分拆出来,并向时任经纬中国投资人的冯大刚抛来橄榄枝之时,冯大刚只用十秒钟,就给予了肯定的答复。
“我一直在等待这样一个机会。”谈及原因,冯大刚感叹“36氪的基因是很特殊的,它从创立第一天想的就是‘用媒体做服务’这件事,所以才会做鲸准、做氪空间,用很多的创新去服务创业者和投资人。这跟我自己的想法高度一致,所以不是我改变了36氪,是36氪吸引了我。”
刚到36氪第一次开会,重回媒体的冯大刚提了一个问题:媒体公司到底本质上是媒体还是公司?场面一片哗然。“如果是以前做记者的时候,我一定会把媒体放在前面,但现在创业,我会把公司放在前面。活下去,才有资格谈及价值。”
两度转身,冯大刚已然明确媒体商业模式的困局,如果媒体业务本身的利润空间不能增长,不能突破固有的天花板、为从业者带来更丰厚的利润,那最根源的问题永远无法解决。“我想要做的是一个活得足够长的品牌,活得长比什么都重要。”
一方面,冯大刚为36氪汇聚了中国商业媒体领域堪称一流的内容团队,用高薪为36氪网罗厚厚的内容城墙,把36氪缔造成一家成功的品牌媒体。另一方面,冯大刚将36氪推向以媒体为旗舰的综合服务集团转变之路,即内容产品化、媒体服务化、读者用户化:“内容和读者之间不应停留点赞或转发。”
“会员化,是为了更好地服务用户。产品化是为了提供我们自身的效率。”在冯大刚看来,过去内容行业只有一篇一篇的文章,几乎没有内容型的产品,媒体有很多读者,但几乎不了解自己的用户,这些是最迫切需要被改变的。
在36氪的招股书中曾写道:“36氪上市主体业务主要分为三大板块:线上广告、企业增值服务以及用户订阅。其中企业增值服务所占总营收的比重在2019年上半年超过了广告业务,占到50%的水平。”
以内容获客、以媒体广告和企业服务盈利,事实证明,冯大刚走了一条正确的路。“2019年全年,36氪服务性收入超过36氪营收的60%。”
在企业服务层面,作为内容入口的36氪始终和创新者站在一起。
“创新者的生活并不好过,今天的他们几乎是世界上最苦的一群人,没有人脉没有资金,所有的这些都是匮乏的,找到这些创新者,并连接他们,成为发展他们的桥梁,我们的价值就在于此。”冯大刚认为,“只要社会还在不断地创新,我们就能从他们身上获取到新鲜的血液和养料去生长,不断地保持活力,只有活下去,才有资格谈及价值;只有活下去,才能保持前进。”
“明年的重点是视频化。”冯大刚坦言,“伴随短视频兴起,用户获取信息的方式更便捷、门槛也更低,关注财经内容的核心用户会急速扩大,从新媒体时代的几百万扩大到现在几千万的规模。这对36氪是一个最重要的机遇,也是最大的挑战。”
“上市后,我的朋友圈里面一片刷屏。有同行朋友,甚至算竞争对手吧,专门来跟我说,你上市让我们看到了整个行业的希望,所以你千万要努力,要加油。”正如冯大刚所感叹,对于媒体行业而言,36氪的成功上市证明了媒体行业走下去的希望。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对前行者而言,冯大刚仿佛更像是一个点燃希望的点火者。
“只有活下去,才有资格谈及价值;只有活下去,才能保持前进。”对冯大刚而言,每个在行业中奋斗的创业者应当保持着60分的心态,永远警惕、保持前进、保持对价值的无限敬畏,更应当永不满足,坚持对满分的无限追求。“60分的创业者,从来不只是及格线。”
广发信用卡最新上线的广发世界黑卡,也同样影响着整个行业。简单而言,这张重新定义商旅出行体验的高端信用卡的出现,不仅标志着广发切入高端人群的商旅类细分市场,还宣告信用卡行业从此告别了单一航司里程兑换的时代,并为信用卡行业从金融主导向价值服务转型提供了案例。
广发世界黑卡的核心权益之一是可自由兑换国内外60+家航司的机票,打破了用户一直以来航空权益“兑换难”的痛点,让兑换权益不再是“看得到,吃不着”的虚高价值,成为了实实在在的用户能享受和兑换的权益。世界黑卡所累积的广发里程,不仅通兑60+航空机票,还可兑换每年最高1200元铁路刷卡金、最多24次机场/高铁贵宾厅服务、最高1200元携程礼品卡,真正实现商旅服务全覆盖。
对于消费者而言,曾经空有积分,却因为单一航司权益而导致没有合适航班的尴尬已然一去不复返。
不仅如此,在权益上,从更长兑换期:“3+3”将里程兑换有效期直接延长至6年;到更值兑换比例:在普遍18元兑换1里程的大环境下,将兑换比例降至7元兑换1里程;再到更多航司兑换选择:可自由兑换国内外60+家航司的机票。
这些组合式的权益,无疑都印证了广发针对广发世界黑卡的研发初心:为高端、高净值的商旅人群提供更全面的金融服务,更舒适的权益服务体验,致力于由金融主导型向价值服务型转型,通过“开放心态”拥抱更多合作伙伴,为用户提供与时俱进的突破性服务。
创业的过程就像玩一盘飞行棋,每一次投掷骰子都是一次选择,前进的每一步都可能面临无数个未知的结局。我们要放眼长远的未来,执着和冷静、坚持与创造。与广发信用卡携手前行,通往成功的路上,只有战胜坎坷崎岖,积累每一步,才能兑换更多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