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购物中心细节设计系列文章当中,我们拆解了商业空间的各个功能区,通过案例解读了可行的设计方向。今天,我们想解析购物中心里休息区的设计。作为一个功能性较强的空间,休息区却往往受重视不足。这背后有什么样的原因,又有哪些办法可以解决?
这样的场景大家可能都不陌生:购物中心内人头攒动,由于没有多少可供休息的空间,消费者只得不停奔赴下一家店铺,或随地而坐稍作喘息。这是购物中心内休息区不足或不易被消费者触达的结果。那么,这背后都有哪些原因?
总结起来,休息区不充足的问题可以从两个角度理解:
· 对运营效率的担忧
休息区在不能直接引发消费的情况下,不免被当做在规划店铺完成后填充空缺面积的工具,而不是在初期规划时就预留空间。除此之外,休息区的日常维护需在清洁、打理等方面做投入,相较于没有休息区的购物中心来说运营效率较低。
· 形象管理的困难
在足量的休息区引来大批消费者停留时,购物中心还面临着难以管理休息区形象的难题。这会引起购物中心对其自身氛围的担忧,因而不愿设置足量座椅。
这两个问题在世界范围内是如此的普遍,以至于引发了诸多思考。
由休息区引发的思考:
购物中心到底是不是公共空间?
2014年,巴西里约热内卢靠近奥运会主会场的一家购物中心里集结了上千名贫困市民,市政府不得不动用警力维护购物中心的正常秩序。这背后虽有着较为复杂的种族与阶层问题,但同时也引发了人们对购物中心基本角色的再思考:除了购物、休闲与娱乐之外,购物中心还有责任提供其他与以上功能关系不大的设施吗?购物中心该像城市空间一样,有责任容纳任何人群吗?
通过这次事件,市政府意识到,购物中心想要做到真正的"开放"与"包容",是不符合其自身特性的。购物中心是商业集合体,应首先满足商业场景所需的功能。
虽然以上事例点出了购物中心核心功能的重要性,但休息区作为购物中心为消费者提供体验的一部分,是必不可少的放松空间,同样有着功能性,起到调节购物节奏、调整消费者心情的作用。2017年,ISCS(International Council of Shopping Centers,国际购物中心协会)在欧洲区颁发的7个年度购物中心奖项中,有4个都被提到休息区的亮点。
因此,一个设计合理,能平衡功能性、美学与商业运营效率的休息区才是购物中心维护自身角色的有力工具。那么,这样的休息区应该怎样打造?
好的休息区设计什么样?
巴塞罗那的 La Maquinista 容纳了200余个零售商户,是当地最大的购物中心。在这个大型生活方式中心里,有多个功能细分、位置不同的休息区,在设计的合理性与实用性方面都值得借鉴。
La Maquinista 的公共休息区可以由外到内来分析。在其中一个入口处,La Maquinista 设置了一个室外儿童乐园,内有座椅,供家庭客群使用。
此外,La Maquinista 还在户外走廊安置了一个能遮阳的休息区,软沙发座椅也因此能保证避免天气变化带来的损耗。
另一完全开放的休息区则与以上不同。座椅采取了编制材料,较为耐用,也能较好地适应天气变化。
其室内休息区也同样有着不同应用场景。中庭利用半圆形座椅打造了一个能汇聚消费者的休息区,既能良好应用中庭面积,也能作为汇聚消费者,展现购物中心客流量的工具。
中庭之外,La Maquinista 还在购物中心可以直接眺望室外的露台上设置了一个独立休息区。这个休息区包含卡座和吧台座椅形式,无论是结伴而来或是独自前来的消费者都能在这里找到舒适的空间。这个休息区内还配备了平板电脑和电源插口,以供消费者娱乐之用。
站在一个观察城市综合体的角度看 La Maquinista,可以发现它为娱乐、休闲、购物的全过程中都提供了休息区,且以细分客群和动静分区作为设计思路。除此之外,休息区的配套设置也增加了其趣味性和实用性。
《公共建筑设计原理》中说,使用者的某些行为和活动需要特定的建筑空间环境,反之,建筑空间中的某些特征因素会鼓励或禁止人们的某些特别行为。这一点对于休息区的设计来说是良好的参考。此前提到,非消费人群的聚集会给购物中心带来种种不便,因此,休息区的设计元素应表达出不鼓励非消费人群久坐,和不鼓励休息时形象不佳的信号。
La Maquinista 购物中心人群密集,虽然休息区随处可见,但座位却并不多,人群在休息过后便不会久留;室内休息区座位狭窄,包括吧台形式的桌椅都会在一定程度上规范消费者的坐姿。
休息区的设计有哪些要诀?
通过观察以上案例,我们可以将购物中心休息区的设计分为质与量两个维度来讨论:前者关乎人的需求,后者涉及休息区规划的一般原则。
· 以人为尺度考量对基础心理需要的满足
先从质的角度说休息区。马斯洛需求原理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人类需求的基本模型,指出人们身处一个环境当中对安全感的需要。安全感可引申出多种含义,包括被妥善保护的隐私、周围硬件设施提供的安定的心理状态(明亮的灯光、合适的温度等)和基本的物质供给(饮水设施、购物中心导引等)。
位于波兰格利维采的购物中心 Forum Shopping Centre 便有一个独立休息区,以不同的地砖颜色将其与购物中心的其他区域分别开来。座椅呈"S"型分布,保证了每群消费者都背靠对方。加之周围设置了餐饮商户,这个休息区为消费者提供了一定的私密性与便利性。
· 景观性带来的视觉愉悦
休息区的景观性同样是满足"质"的需求的要点,它与周围环境的和谐、对景观与场景的合理打造等都能衬托购物中心的氛围以满足消费者追求舒适的需求。
目前,绿植景观在购物中心中较为常见,在设计时也不易出现不和谐感。如赢得了2015年泰国商业地产设计大奖第10名的购物中心 Central Plaza Rayong。
同样地,绿植景观也可应用在室外休息区。改造完成后的洛杉矶 Westfield Century City 购物中心便是如此。在其室外区域,绿植景观与软座座椅搭配,打造了一个宜人轻松的公共区域。
除了打造特色景观,将休息区布置出某种场景也是打造氛围的方式,比如悉尼郊区的 Macquarie Centre 便将休息区以家的方式呈现,沙发、桌椅与地毯共同营造了温馨的视觉体验。
· 舒适性可平衡需求与商业体形象
视觉之外,消费者对休息区另一个直观感受则来自触觉,即座椅的舒适度,而这则与座椅材质紧密相关。在选择座椅材质时,不仅要考虑到易维护程度和舒适度,也要考虑到不同空间的特质,如室外休息区的家居还应格外注意天气变化带来的影响。
耐用性较好的休息区相对来说较易维护。硬质座椅相较软沙发一类家居较为耐用,其中,木质座椅比水泥、铁质、不锈钢材质等都要更加舒适。
(芬兰购物中心 The Big Apple 中的木质座椅)
· 休息区"量"的问题引出对位置的思考
接下来讲休息区"量"的问题。从设计原则来说,购物中心的休息区应占总面积的1%-1.4%。这个数字在购物体验尤为重要的今天似显得不够用。加之大多购物中心由于担忧消费者在垂直动线上的流动问题而不在一层设置休息区,导致放眼整个购物中心,休息区都不会轻易出现在视线范围之内。
为了使消费者更好地触达休息区,除了增加面积之外,还要注意其位置。在不同情况下,购物中心可考虑以下两个位置:在动线上设置休息区,或为休息区开辟专门的独立区域。
对于未能在早期进行休息区规划的购物中心来说,将座椅置于动线之上是一个较为合理的安排。这一方式对于走廊较宽的购物中心来说尤其具有优势,不仅能避免拥挤杂乱的感觉,也能为行人留足空间,如位于夏威夷的 International Marketplace。
购物中心休息区设计要点总结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购物中心在进行休息区规划时可参考以下要点与流程。首先,将休息区位置的考虑纳入动线设计之中,以满足消费者的购物需要为基础进行早期规划;确定位置之后,考虑客群分层以打造功能不同的休息区。在进行细节设计时,考虑座椅材质,周围环境(灯光,餐饮等基础设施)给消费者带来的心理及生理因素的影响;最后,从美学角度考虑休息区的视觉呈现效果。
在建筑的设计艺术中,任何概念在它找到恰当的视觉表现形式之前都是不可言传的。我们可以通过休息区的视觉设计来总结设计理念,却难以先抛出一个好的休息区的定义,然后以此标准去评判不同购物中心内休息区的高下。但可以肯定的是,一个空间内的物质与精神缺一不可,那些能满足商业建筑自身与其使用人群需要的,便可被称之为一个有效和令人愉悦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