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国家对于“硬科技”的重视不断提升,许多VC/PE机构都纷纷押注硬科技领域,硬科技领域投资已进入快车道。前行者持续深耕,中科创星在硬科技投资领域长达8年,已经积累了大量的行业经验。2021年,中科创星在硬科技领域项目投资上持续强劲发力。今年一季度已投资15个项目,其中追加投资「驭势科技」、「中科银河芯」、「拜安传感」、「鲁汶仪器」、「深信生物」等5个项目,新投资「纳诺特科技」、「果栗科技」等10个项目。
中科创星2021年第一季度投资项目行业分布图
从投资领域上看,一季度投资15个项目中,新一代信息技术领域项目6个,占比40%;智能制造领域项目5个,占比33%,光电领域项目3个,占比20%;医疗健康领域项目1个。
从细分赛道上,中科创星一季度投资更多关注无人驾驶、半导体、新材料、工业物联网、生物医药、芯片设计、工业传感器、商业航天等领域。
中科创星2021年第一季度投资项目阶段分布图
从投资轮次上看,天使轮项目5个,Pre-A和A轮项目7个,B轮项目2个,C轮项目1个,我们在项目投资阶段上,持续早期投资,同时也关注中后期阶段的项目。
“硬科技是推动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的根本动力,硬科技可以改变世界!”作为硬科技投资先行者,中科创星助力科技创新驱动发展,始终坚持价值投资理念,致力于赋能硬科技领域创新创业,发现具有伟大格局观的优秀创业者,长期与这些创业者一道,助推中国重返世界之巅。
「驭势科技」成立于2016年2月,目标是为全行业交付“AI驾驶服务”。中科创星曾于天使轮和A轮投资驭势科技,此次再度追加B轮投资。目前,「驭势科技」在出行和物流领域有多个商业化落地案例,去年交付了数百套“AI驾驶员”,实现年度业绩同比增长150%。
在物流领域,「驭势科技」与长安民生物流、一汽物流、巴斯夫等企业建立了商业合作。在与上汽通用五菱合作的厂区无人物流项目中,其无人车实际运营里程已达30万公里,常态化运营的无人驾驶车辆有百台规模。除了厂区物流以外,「驭势科技」在机场物流场景也有显著进展。香港国际机场宣布,海天客运码头的传统人力驾驶行李拖车即将改为无人驾驶拖车。而在出行领域,基于智能汽车关键核心技术研发,「驭势科技」和中汽创智、东风汽车、上汽大众等公司正在探索乘用车高等级自动驾驶量产的创新合作机制,其中包括与东风汽车围绕自动驾驶领航项目合作研发RoboTaxi。
智能柔性直驱环形线研发商「果栗科技」于近期完成A轮融资,创始人池峰表示,本轮融资将主要用于扩大生产及新技术研发。
环形传输线作为制造业的通用型基础设施,目前已经进入第三代产品——动铁式直驱伺服系统的迭代期。从整体市场趋势上看,柔性线目前处于蓝海市场,其在欧美自动化产线的占有率开始快速上升,每年有超过20%的增长速度,以有铁芯的为主,例如Beckhoff、B&R、Rockwell;中国的柔性线在自动化产线的占有率较低,与欧美差距明显,未来市场规模在上百亿元,潜力较大。
近日,中科创星完成对高端传感器芯片提供商「中科银河芯」的A轮投资,本轮融资将用于加快公司新产品研发和推广,进一步丰富温度、温湿度、压力、信号处理、单总线等主力产品线的布局。此外,中科创星还曾于天使轮投资中科银河芯。本轮融资标志公司发展进入快车道。
经过了十年的技术积累和市场布局,来自中科院微电子所的「中科银河芯」已经拥有了温度传感器系列、温湿度传感器系列、压力传感器系列、单总线芯片系列等产品系列,应用领域涵盖汽车电子、工业领域、智慧农业、智能制造、通信以及物联网等。在体积、功耗这些指标上,中科银河芯的产品已经可以和国外同类型产品相比肩。
「纳诺特科技」(Nanotech)为中科院宁波材料所柔性透明导电团队技术成果转化平台。主要产品为超薄金属导电膜,其性能和成本相对于现有的ITO、银纳米线、金属网格等导电膜技术路线均有优势。可广泛用于大屏触控、电磁屏幕、柔性太阳能电池等领域。
「安捷中科」实时数据库系统是由中国科学院软件研究所研发的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大型分布式实时数据库系统。安捷数据库系统能够通过毫秒级的数据采集、实时规则推理、复杂事件处理和人机智能融合,采集和存储来自各种控制系统和现场总线的设备状态与生产过程数据,实现海量实时数据的高效存储管理,为企业提供集团级统一实时数据管理平台,消除生产管理与过程控制之间的“鸿沟”。该系统功能和性能国际领先,能够广泛应用于智能工厂、智慧能源、环境生态等行业。
随着5G通讯技术的应用普及和高性能实时计算技术的快速发展,工业物联网与智能传感器爆发的时代也将随之到来。该系统将面向工业物联网应用,构建基于数据驱动的新一代实时智能计算架构,以全新方式服务于工业软件生态。
专注于电子光学领域三维精密制造,「西湖未来智造」完成天使轮融资。该轮资金将用于设备开发,与产业方开展更多0-1的试质和1-100的设备研发与定制服务。
「西湖未来智造」由西湖大学工学院特聘研究员周南嘉创立,2020年6月开始运营,是国内电子3D打印领域首个专注于微米级精度的三维精密制造技术公司,也是西湖大学工学院第一个自主科技成果产业转化落地项目。其三维精密制造技术主要聚焦微波通讯、光电互联、高精度三维封装等系统高端应用领域。
「深信生物」为瑞典卡罗林斯卡医学院刘鸣炜复修医学中心李林鲜教授实验室科研成果转化,主要从事基于脂质体纳米颗粒载体递送技术的mRNA药物研发和商业化。
国内领先的MRAM技术研发团队,主要面向前沿性的第三代SOT-MRAM、TST-MRAM研发技术和产品。该项目团队具备国际顶尖、国内领先的MRAM芯片研发能力,具备完整的MRAM芯片从机理研究,到材料制备、工艺实现、器件和电路设计,以及测试表征的完整能力,团队掌握某研究所加工平台是国内稀缺的8寸磁器件生产平台,可以实现8寸MRAMMTJ的中试和小规模量产。
「彗晶新材料」的研发团队由俄罗斯工程院院士、俄罗斯自然科学院院士王成彪带领,王成彪院士有丰富的技术成果产业化转化经验,在高性能材料行业享有极高的声誉,也是材料行业的技术领军人物。
团队成员主要来自于美国美光半导体、美国摩托罗拉半导体、汇顶科技、中兴通讯、美国派克汉尼汾材料公司、清华大学、中国地质大学等海内外知名院校及行业顶级企业,具有极强的研发和市场营销工作经验,是一支专注于高导热界面材料产业化应用研究的产业化团队,有着近十年的新材料开发经验,公司开发的下一代新型热界面材料可广泛应用在5G基站、AI芯片、军用激光器、光模块等高性能器件上。公司研发实力雄厚,掌握了CVD生长技术、石墨烯、超高导热材料的生产工艺条件和控制参数,以及规模化量产的核心设备平台。
「扬铭科技」成立于2015年2月,主营业务为专门致力于无线电信号监测、接收、解调、处理等设备研制生产、系统集成及咨询服务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
主要产品包括:频谱监测类产品、实战化演训类产品,已经形成两大类7种产品。主要应用于机载、车载、卫星等平台。公司团队核心技术是频谱监测技术,具备完整的无线电通信信号的接收、检测、识别、解调、解码能力,特别擅长复杂信号的监测识别、国际现行通信体制分析研究、特定目标研究分析,是我国军用频谱信号分析装备领域竞争力较强的民营企业。
「鲁汶仪器」主要从事高端集成电路刻蚀设备的研发与生产,创始人在国际著名的刻蚀设备企业Lam和研发机构IMEC从事科研和管理工作多年,是国际知名的刻蚀技术专家,对集成电路刻蚀技术,特别是磁存储器中磁隧道结的刻蚀工艺有深刻、独到的理解和厚重的经验积累。「鲁汶仪器」在磁存储器刻蚀工艺及控制技术、材料技术、刻蚀机集成控制软件和算法设、计等方面具备系统的技术研究和创新能力。
专注于硅基GaN器件的设计、研发和生产提供商,利用其颠覆性创新GaN器件结构和生产工艺实现方法,能充分发挥GaN本身的材料性能优势,有望从根本上提升GaN器件性能,降低生产制造难度,简化应用门槛,并极大的降低GaN器件的成本,有望推动GaN器件应用全方位的普及。
「华芯半导体」成立于 2015 年 12 月,主要从事尖端化合物半导体光电子芯片及其应用产品的研发、生产与服务。公司主要产品垂直腔面发射(VCSEL)光子芯片等。目前公司累计投入超过 5 亿元,建立了全流程、完整、独立的芯片生产线,产品涵盖从 2.5G 到 25G 的自主产权VCSEL 芯片,广泛用于光纤到户、数据中心与云计算、 5G 移动通信网络、工业物联网等领域。「华芯半导体」拥有国际领先的技术, 25G VCSEL 激光器芯片已通过模块厂、设备厂的可靠性验证 。
「拜安传感」是国内一家专注于高性能工业传感器和智慧运维解决方案的研发型企业。以自主知识产权的宽频高精度光纤传感器为核心,为客户提供工业智能高端装备、为交通设施、能源等工业领域的重要客户提供智慧运维解决方案、智慧运维服务,2018年被上海市认定为高新企业。
「四象爱数」聚焦遥感技术应用,主营业务包括军政四大应用遥感信息提取、超分辨率空间信息应用、保险证券期货金融应用,客户包括:国家部委、中国电科集团、安徽宇呈、同花顺、万得、国泰君安、锦泰保险等。
公司核心技术人员在遥感数据提取算法和数据应用方面积累了十年以上技术经验,核心专家均具备丰富的国家大型专项实战经验,在卫星系统规划、多源卫星数据综合处理方面具备绝对专业优势。公司在行业内首家提出了新一级的数据产品,同时也是行业内首家推出光学+SAR融合遥感数据产品的公司。目前获批国家发明专利2项、在审国家发明专利3项,软件著作权25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