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将是各类DAPP井喷的一年,悲观者觉得区块链技术发展跟不上“吹的牛皮”,存在较大泡沫,而乐观派们认为区块链的明天并不遥远。我更关心的是,明天来临前,你会不会想先占领社交这片高地?
ONO创始人兼CEO徐可,毕业于英国伦敦大学学院,2015年带领团队开发了基于LBS的技能价值社交APP“ERA”,用户量超过百万;2017年开发、运营的区块链游戏Cryptodogs首日卖出超过千个ETH;去年起,团队开始瞄向95后、00后,基于区块链开发能让用户自由表达、深度沟通的泛娱乐社交应用ONO。
先简单回顾下历史。
早期互联网贯彻了“促进信息平等交换”的初衷,但中心化平台的权利巨大,修改规则、删除用户信息、在内容价值中瓜分大部分收益等行为也让用户越来越不爽。从行业发展的角度,各领域的互联网巨头们早已坐稳,创业者开发出同质化的产品,不过是为了个体短期利益分流,对用户的长期价值并不大。
而区块链社交产品可以用更多的节点保证信息安全,以共识机制(而非平台规则)保护用户的话语权。因此,徐可并不太担心来自现有大平台的竞争。她认为,社交产品的使用门槛几乎为零,只要找到目标用户的社交属性和痛点就好。
团队研究发现,微信的进化基本遵循用户的成长,即随着曾经的学生走入职场,微信加强了“办公工具”的属性。但再年轻的一代出生在更开放自由的环境中,不缺乏信息源,不希望和长辈“同框”,或被“工作所需的正经形象”绑架,想充分展现个性,扮演不同的身份,并与人深度交流。我们看到,被不少85后“抛弃”的QQ,又因其强工具性、与上一代“隔离”,而被95后重新拾起。更多的00后散落在“b站”、积目这些曾被我们认为是亚文化的垂直平台。
ONO的特色在于定义了注意力价值,标记用户行为,将(各平台争抢的)用户时间可视化,让小用户也可以跨越阶层地享受时间和内容带来的收益(以积分的方式换取礼品),改变原先只有大V才容易变现的局面。
被问到内容上链后不可删除,会不会产生政策风险,徐可表示,用户的言论自由是相对的,自由对应着责任,相信新一代年轻人有理性甄别信息的能力。一旦出现低俗内容,即使平台不“从上至下”地删除下架,也会由其他用户“从下至上”地投票抵制。
徐可认为,用户所在位置一定程度上可以代表生活圈。因此,ONO与高德地图合作,基于LBS添加了一些区块链小应用。比如“阅后24小时即焚”的匿名聊天室,保护信息安全和表达欲,不只是负能量“吐槽”,更是日常化的情感连接;固定距离内的游戏社交和即时弹幕也有助营造气氛,加深互动。ONO的前端界面会像是微信和微博的“合体”,这些小应用将以类似微信小程序的形态触达用户。
此外,ONO还利用热搜算法和深度学习,生成更精准的标签,让有共性的用户在多对多的场景中发现兴趣话题和新朋友,降低流失率。
技术方面,ONO基于以太坊开发,团队在运营和测试Cryptodogs 的过程中发现,公有链容易拥堵,底层技术难支撑高频DAPP。如果先让周围的部分节点达成共识,可以加速信息的确认速度。因此,ONO将在私有链上预处理信息,来优化体验。
按照产品排期,ONO将于4月上线,海外版需要把IM中涉及内容和交易的部分上链,预计5月面世。
团队现有40余人,不久前并购了硅谷的区块链技术团队,领队Jeff Ma有十年以上前沿技术领域管理经验,曾担任多家上市公司技术负责人。CTO Micky Lau,连续创业者,15年以上网络游戏、社交游戏开发经验,曾供职金山软件、蓝港在线等。CMO Maggie Chow,擅长品牌整合营销和平台运营,曾供职KEEP、DR钻戒和简理财。
ONO于今年年初宣布获得来自硬币资本的数百万美元投资,此前资方包括猎豹移动CEO傅盛、松禾暴风、逐鹿资本和华创资本。据透露,ONO近期将专注于产品开发,暂不开启新一轮融资。
我们也发现,与“商业气氛浓厚”的互联网公司相比,不少区块链项目更看重社区和用户的利益,强调共享共赢,对盈亏、竞争等并不敏感。
不靠重运营的UGC内容平台必死,但YOYOW想靠区块链技术解决这一难题
区块链社区平台「QunQun」要把社区的归属权还给创建者,让运营者享受收益
我是郝方舟,关注区块链相关优质项目,加微信nooxika请备注公司+姓名+事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