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9年,海信前身“青岛无线电二厂”成立,生产半导体收音机,固定资产10.7万元,员工十余人。
1970年,青岛无线电二厂研制出山东省第一台电子管式14英寸电视机,填补了山东空白,开辟了海信涉足电视产业的先河。
1979年,以青岛无线电二厂为主体,与电子元件八厂、市南纸箱厂、重工具厂组成青岛电视机总厂。
1982年,完成广西路22号到江西路11号的厂址搬迁。
1984年,引进当时世界一流彩电生产线,第一代青岛牌彩色电视机问世。
1992年,确立“技术立企业 稳健经营”发展战略和“敬人 敬业 创新 高效”的企业精神。
1993年,《商标法》颁布,“青岛牌”正式更名为“海信”,“海纳百川、信诚无限”确立为企业与品牌的内涵。
1995年,海信技术、人才、薪酬特区——技术研究中心(法人)成立,为技术孵化产业的发展模式奠定了坚实基础。7月,海信研究所升级为国家级技术研究中心。
1996年10月,南非海信成立,跨出国际化的第一步。
1997年4月,海信推出中国第一台变频空调。同月,海信剥离电视产业核心资产在上交所上市,海信电器(600060)由此成为社会公众公司。
1997年3月,海信先后购并贵阳华日电视机厂、辽宁金凤电视机厂,分别成立贵阳海信电子有限公司和辽宁海信电子有限公司,资本运营的“杠杆”由此伸向全国。
2000年4月18日,海信新VI系统正式启动,并提出了“创新就是生活”的品牌口号,将“做百年海信,创国际名牌”作为海信企业愿景,提出了“技术是根,人才是本,创新是魂”的企业哲学。
2001年,海信电器获首届“全国质量管理奖”。海信正式提出质量管理七条军规,确定“质量不能使企业一荣俱荣,却足以使企业一损俱损”的质量理念。
2001年,海信通过战略合作方式涉足冰箱产业,拓宽了白色家电产品序列,并推出国内第一款CDMA彩屏手机。
2002年,海信与日本日立公司合资成立海信日立空调系统有限公司,开始涉足大型商用空调市场。
2005年9月,科龙与海信签署了股权转让协议,海信最终以6.8亿元的出价收购科龙。至此,海信拥有海信电器、海信家电(原科龙电器)两家在沪、深、港三地的上市公司,及海信、科龙、容声三个品牌。
2005年6月,中国第一款自主知识产权产业化数字视频处理芯片——信芯在海信诞生,结束中国年产7300万台彩电全部使用外国芯片的历史。
2007年9月,海信电视液晶模组生产线投产,这是中国彩电业第一条液晶模组生产线,打破了外资垄断的历史。
2009年12月,国际电工委员会决议由海信牵头起草LED液晶背光分规范国际标准,并与韩国专家共同牵头起草背光显示总规范标准,该系列国际标准由中国企业代表牵头制订,在这平板显示领域尚属首次。
2011年,海信获得亚洲质量卓越奖。
2014年10月,海信推出全球首台100英寸激光电视,实现了从0到1的突破。同年,海信新研发中心投入使用。
2015年,海信自主研发的CAS(计算机辅助手术系统)和SID(外科智能显示系统)正式通过国家十二五科技项目鉴定,彻底改写了外科医生手术的思维模式和方法,打破了中国高科技数字医疗设备完全依赖进口的窘境。
2016年1月14日,海信宣布成为2016年欧洲杯官方赞助商,这是欧洲杯设立56年以来首个中国赞助商。
2017年,海信接入网光模块被工信部评为制造业单项冠军产品。
2018年,海信正式收购东芝映像解决方案公司(TVS)、斯洛文尼亚白电制造商Gorenje。作为唯一的电视合作品牌,海信成功赞助2018俄罗斯世界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