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8日,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北京师范大学、腾讯、GSV(全球硅谷投资公司)、好未来联合主办的首届未来教育大会(GES)在北京召开。来自政府、研究部门、大学、教育机构、科技公司、资本等背景的多国嘉宾共同探讨了对未来教育的理解和构想。
全球化、人工智能、大数据、因材施教、创造力与人格培养等关键词被频繁提及。
36氪整理了部分演讲嘉宾的分享内容,来看看他们眼中,未来的教育是什么样: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主任、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理事长李伟
中国目前拥有51.2万所学校、1578万名教师、2.65亿在校学生,各级、各类教育规模均居世界首位。2016年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77.4%,超过中高收入国家平均水平5个百分点;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为93.4%,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已达42.7%,均超过中高收入国家平均水平。这表明,中国已从人口大国向人力资源大国转变。
未来,中国将大力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办好学前教育、特殊教育和网络教育,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加快实施教育扶贫工程;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
具体将通过三方面实现:一是抓住信息技术发展机遇,提高教育的质量和水平;二是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实现包容和公平的优质教育;三是加强国际交流,共同推进人类教育事业发展。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副部长杜占元
教育公平状况正在不断被改善。国家专项支持了2600多个县、近22万所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支持中西部100多所高校,加强其基础能力建设。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每年惠及3600万贫困地区的学生。
同时,中国的教育信息化应用水平在大幅度提升。全国中小学互联网接入率从25%上升到90%,多媒体教室的比例从不到40%增加到83%,老师和学生网络学习空间从60万个增长到6300多万个。已有1000万名中小学教师,10万多名的中小学校长、20多万名职业院校的教师接受了教育信息化的培训。我们还利用信息技术解决了400多万偏远贫困地区学生因师资严重短缺而开课不足的问题。
另外,中国教育的国际影响力也在增强。中国与世界上188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教育合作与交流关系,与47个国家和地区签署了学历学位互认协议。现有205个国家和地区的留学生在我国学习,中国已成为亚洲最大、世界第三的留学生目的地国。
北京师范大学校长董奇:《揭示脑智规律,变革未来学习》
我们处在科技改变生活和工作的时代。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教育2030框架”,及各国制定的教育学习框架,都高度重视科技将对教育生态带来的巨大变革。关于怎样适应新的教育生态,怎样利用新生态促进儿童和青少年更健康、全面的发展,各国的战略关注重点有一项是研究学习者的脑活动规律。
本世纪初,我国就建立了“认知神经科学与学习国家重点实验室”,关注儿童、青少年的学习。随着近20年来,脑科学与技术不断发展。中国儿童青少年脑智研究全国联盟成立,并即将启动 “中国脑计划”,回应国家在三个方面的需求:一是,认知相关的脑疾病障碍整治;二是,儿童青少年脑智的开发;三是,类脑计算和大家关注的脑机智能技术。
我们陆续制定了中国儿童青少年脑发育标准,研制了标准化工具,开发了基于大脑功能模块的学习能力测评,去了解大脑有效学习的行为规律,深入了解并预测学习者的阅读、表达、听力、计算、空间学习等能力障碍。这也符合《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中培养认知能力的教育目标。
未来,我们将加强政产学研用,构建基于脑、适于脑、促进脑的未来教育。
好未来教育集团总裁白云峰:《连接世界,连接未来》
2003年非典时期,中小学生不能去学校上课,只能在家里学习。一群北京的中小学生们想到了通过互联网自学。与此同时,北大和清华等高校里有一群大学生,在寝室里也不能外出,于是他们在网上建立了基础教育论坛,利用闲余时间,为这些在家上网学习的中小学生们答疑。
非典过去后,这群学生就成为了学而思走到线下的第一批学生。2010年,好未来正式成立学而思网校。7年后的今天,学而思网校的学生已经遍布30多个地区。好未来也从K12领域扩展到0-24岁的领域,从学科类的学习扩展到数字类的学习,从教学内容的供应者扩展成为教学系统和解决方案的供应者,从教育本身扩展到教育公益事业,成为一家综合性的教育科技集团。
中国的普通家长,关心孩子的未来,担心孩子在激烈的竞争中失去工作机会,在未来工作过程中可能受到伤害,这些担心都是正常的。但有时也会忘记,孩子想成为怎样的自己。
我被TED上Logan LaPlante的演讲触动,他说,长大后想成为健康快乐的人。那么如何培养孩子获得健康成长的能力?好未来在实践中发现了基础教育的优势和有待变革的地方。
首先,除了关注基础教育的一致性外,我们也要关注未来教育的多元化。中国基础教育中1.87亿中小学生在知识力培养上领先全球。但考试体系中的背诵、计算都最可能被AI替代。反而学习力(包括阅读、沟通、研究的能力)和思考力(包括抽象、创造、思辨力)将是人类的优势。
BBC对300多个职业在未来的被淘汰概率进行研究分析,发现教育者的角色最不容易被AI替代,未来的教师将更关注能力培养和人文关怀,而非知识传授。
其次,我们也看到人才和教育的全球化趋势。好未来相信信息文明将带来智慧革命,我们秉承“引进来、走出去”,与世界上的优质教育资源合作。
对于教育将走向何方,我有两个思考:一是,教育的变革一定要走在产业变革前面;二是,技术进步是解决教育普惠问题的有效方式。
GSV创始人兼CEO Michael Moe:《从丝路到硅谷》
我们如何能够影响未来,影响到整个教育乃至社会的发展?
首先,发展都有“阴、阳”两面。技术在高速提升世界,但自动化也取代了很多人工职业;互联网让教育资源跨国共享,也在传播恐怖信息。因此,我们要思考如何平衡、有序地发展。
其次,人、公司、资本、信息传播方式都在变:2000年时,中等收入人群群体有14亿人,今天中等收入人群群体达到25亿人。现在全球前五强公司(苹果、Google、微软、亚马逊、Facebook)都是近20年才诞生的新企业;硅谷的风投一向活跃,而去年,中国在美国的风投有多少,现在北京和上海的风投就有多少;信息互联从古时的丝绸之路到现在的一带一路,知识经济一定会影响我们未来的工作。
而在“万物皆变”中,我们认识到,教育将是获取技能的重要途径之一。
教育中出现了新的模式,我们称之为“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比如,斯坦福在五年前创立的Coursera,现在已有上千万名学生在上面免费学习,代表着我们在接收更多的优质教育。另一个变化是,学习变得多渠道和更持续。比如STEM,就是保持“终生学习”的重要方式。我们还归纳了“7个C”:critical thinking、creativity、communication、cultural fluency、civic engagement、collaboration、character,这对我们未来的知识构成和准备而言非常重要。
我们还应该看到另外一个趋势,就是通过人工智能实现个性化学习。未来,AI将无处不在,并影响我们学习的方式。
最后,我想从站在资本的角度说明,利润不是教育机构的目标,而是有效的帮手。ROE也代表着回归教育(Return of Education)。
我是郝方舟,关注金融、教育领域优质早期项目,加微信nooxika请备注公司+姓名+事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