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会员圈里,菱王电梯被美的并购是一条不大不小的消息。虽然标哥最近表现非常失落,晚上经常睡不着觉,但兄弟们反而觉得这是一项不错的买卖。
从事生物农药生产的银农公司钱炫舟董事长经常说, 中国农药企业3000多家,美国全国只有几十家农药企业,但中国全部农药企业的销售额还比不上美国一家农药企业的销售额。由于中国农药企业小而全,规模化程度不够,企业存在恶性竞争,所以企业对于研发投入不足,竞争力不强。钱董认为,中国的化学农药企业,最好是不要超过一百家。他认为从产业的发展布局,应该有一个整合窗口。一旦完成产业整合,中国的产业竞争力应该能够得到提升。
前几年参加过促进会年会的天地壹号董事长陈生也认为,中国根本不需要4000家饮料企业,99%的饮料生产企业都将消失;制造业中的中小企业在很多行业里,99%的企业会消亡。
产业集中度是一个产业成熟的程度,它是反映市场竞争程度高低的最重要的指标,它的基本逻辑是:较高的集中度表明更多的销售额或其他经济活动被很少一部分企业所控制,从而这一小部分企业拥有相当的市场支配力,特别是价格支配力,使市场的竞争性较低。
当然,市场成熟意味着市场出现一定程度的垄断,小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处于相对不利状态。但是,如果产业集中度不高,企业小而分散,社会化、专业化水平较低,缺乏能引领行业健康发展的大企业,会出现重复建设、产能过剩、恶性竞争等问题。
随着中国产业的发展,产业集中度也会进一步提升,例如中国的空调行业、冰箱行业等等,已经出现了产业巨头。格力和美的的空调占全国总销售量的50%以上,海尔和美的、美菱、容声占市场总销售量55%以上,其中海尔独占35.5%。美的在小家电方面是独领风骚,其中电磁炉市场份额超过40%,电饭煲份额超过30%。
而电梯行业虽然品牌众多,但一线品牌多是国外品牌,比如奥的斯(美国)、三菱(日本)、日立(日本)、通力(芬兰)、蒂森(德国)、富士达(日本)、东芝(日本)、迅达(瑞士),势力相对比较均匀,还没有出现类似家电行业的市场集中程度,产业发展,还存在一定的整合空间。
产业集中度的提升一般有集中路径,包括:一,模式创新,比如中国的电商行业,通过模式创新实现产业集中。二,供应链整合,通过供应链重组,将供应商、制造商、渠道商、终端进行整合,环环相扣,形成体系,如沃尔玛、京东。三,通过渠道变革,在渠道为王的时代,渠道成为企业竞争的主阵地,通过渠道覆盖,形成产业格局,如星巴克、名创优品等等。
当然,还有兼并与收购也是促成产业集中度提升的重要手段。国家也曾经针对混乱、无序、低效的市场,提出兼并收购的策略。如2013年的《关于加快推进重点行业企业兼并重组的指导意见》,提出了汽车、钢铁、水泥、船舶、电解铝、稀土、电子信息、医药和农业产业化等九大行业和领域兼并重组的主要目标和重点任务。
国内的电梯企业其实难于与国际品牌竞争,就如国内的中小企业,虽然在某一项技术上对标着国际大牌的某一个产品,在性价比有些优势,但在技术储备的厚度、品牌美誉度、销售渠道与大品牌还是有巨大的差距。比如有些企业做防水胶带,国际的大企业3M也有这类产品,但这仅是它一个非常小的产品,它有品牌、有渠道,顺着做就行。如果需要创新,在数据库一搜,基本上有不同的参数和配方。3M公司假如有三千个不同的产品,对应着市场一千家中小企业,但它的整体优势不是一千家企业的叠加所能代替。
大企业可以做降维打击。美的有一年开始做厨电产品,凭着美的公司的供应链、生产能力、市场渠道、品牌,一下子就把这个领域原有的品牌企业构成极大威胁。厨电行业的利润率相对于经过历年血拼的家电电器行业,绝对是肥肉一块,对于供应链、用户、渠道都非常相近的行业,大鳄怎会放过。况且,如果新的赛道能够给企业带来利润,实际上能够给企业带来新的竞争力,它就可以放开手脚,跟老对手在传统产品市场上进行血拼。
美的公司这几年在国内和国际上感觉就是买买买,通过并购,进入新赛道、引进新技术、进入新市场。但大企业并购也有问题,一旦通过并购而扩展的企业版图,如果不能快速的消化,形成整体效应,形成合力,反而会反噬,拖累企业总体的竞争力。
我们经常跟标哥说,电梯需要技术,但这个行业发展这么多年,又没什么大的技术进步,应该是技术比较成熟行业,所竞争的应该不是技术,而是品牌和服务。标哥深以为然,市场上电梯行业有一线品牌和二线品牌之分,技术上实际差别不大。如果工厂的电梯卖的是性能,卖的是工厂的物流解决方案,那住宅小区卖的电梯是品牌。顾客在小区配套还没有成熟之前接触小区设施的,可能是电梯,于是乎电梯有可能变成了顾客判断小区档次的感性认知,并可能为此而买单。
除非二线品牌的电梯企业能够在上述的模式创新、渠道创新、供应链创新、资本运作等等有突破,否则很难实现产业逆袭。
当一个行业技术进步出现瓶颈之时,也标志行业进入相对成熟的阶段,这也给行业并购提供良好的契机。设想,如果菱王公司还是一个经营并不规范、技术和管理并不成熟的企业,想被并购,人家还嫌弃。
碧桂园公司也通过兼并收购方式,进入电梯行业。对于碧桂园公司而言,电梯行业是它们的供应链,通过整合供应链,形成新的市场格局。
我会更加看好美的公司对于电梯行业的并购和整合,它不仅居于市场,也居于制造的能力及制造的品牌。美的公司所对标的自然是三菱、日立、东芝、西门子之类的国际企业。日后,美的公司与这些国际巨头的竞争,肯定不是原来的菱王电梯公司所能比拟的,不仅是品牌、渠道、技术研发、还是制造管理能力。
乐观估计,以中国市场的容量,培养几家中国本土的世界性电梯品牌企业,类似空调的格力美的、冰箱的海尔、手机的华为等等的行业,应该绰绰有余。期待“美的+菱王”的世界品牌。
非常理解标哥最近的失落,毕竟菱王就如自己的孩子,从小一手扯大,而今被并购了,内心空落落。
投资人经常有一个观点说,企业必须当猪卖,而不是当孩子养。我接触了一些日本企业和德国企业,他们对企业有深厚的感情,哪怕是没有接班人,他们更加愿意把企业交给他们认为能够将企业发扬光大的人手上。美国的资本家更趋向金融资本家,企业的价值就是钞票的价格。玩金融就是玩企业,企业就如积木,叠叠加加就能够变成一个新组合,新价值,新格局。
制造业和金融业的底层思维不一样,中国跟欧日学制造,跟美国人学金融,当金融并购逻辑碰到制造业底层思维后,内心的纠结、郁结、困惑是非常可以理解的事。
经营企业,必须有企业家精神,把企业卖掉,获得一部分现金,是不是就缺失了企业家精神呢?
熊彼特看来,创新活动之所以发生,是因为企业家的创新精神。企业家之所以称为“家”是因为其追求“个人实现”的动机,即“企业家精神”。熊彼特认为这种“企业家精神”包括:建立私人王国,对胜利的热情,创造的喜悦,坚强的意志。这种精神是成就优秀企业家的动力源泉,也是实现经济发展中创造性突破的智力基础。
企业家的创新包括了产品创新、技术创新、市场创新、资源配置创新、组织创新。组织创新,是通过形成一个工业的新的组织,为此而形成一种垄断地位,或打破一种垄断地位。菱王并购,此图便应是如此。而资本的职能是为企业家进行创新提供必要的支付手段而已。
作为被并购一方的标哥,如果理解行业发展的趋势和逻辑,是不是也是一种定见,也是一种成全。日后的标哥希望还能够给行业做贡献,我认为,也可以成为电梯行业优秀的供应商,在供应链上提供一定的技术创新支持,中小企业就应该傍大款。
我认为企业家精神所代表的不仅是创新,还有社会责任。如果企业家通过其所谓的创新是建立在掠夺社会大众生存空间,加大社会民众负担基础上的,那是不道义的。比如美团补贴买菜,让赖以生存的小菜农没有生存空间,形成垄断以后又加重百姓生活负担。德鲁克讲企业家精神,是包含企业家的社会责任的。德鲁克讲,经营企业,“不存心为害”,不能以“大众没有反对”、“政府还没有要求”等等的借口来延迟对于问题的处理。“凡是对社会、经济、社区、个人的冲击,若非特定机构的原始目的和使命,该机构遍应将冲击降至最低程度。”
标哥平常热心公益,是广东省一心公益基金的理事长。我认为标哥以后可以更加超脱的,从更高的维度看待行业的发展,并因此而促进行业健康的发展,尽自己的社会责任。
2020年,是充满玄幻与黑色幽默的一年,以前只存在于文学作品的叙事中,而今现实所展现出来的却是让编故事的人失色。未来产业的变革,企业的变化会超出我们设想的框架。并购这事,对于未来企业,应该是常态。但不论如何,并购或被并购,都要体现企业家的社会责任,需要推动社会进步,推动产业发展为前提。
或许人生的站位不同,所见风景,自然不同。
后记:本文仅是提供行者的一些观察和思考,没有立场,没有结论,不分对错。
36氪广东——在广东观察世界,在湾区链接全球。
36氪广东作为广东地区领先的新商业媒体,以大湾区为核心,为各位创业者、投资人以及科技、财经、新经济领域从业者提供最前沿的深度商业报道,搭建最畅通的产业对接通道,让一部分人先看到未来。
如果你希望得到36氪广东的报道,或转载原创文章,请将你的需求和BP发送至指定邮箱:guangdong@36kr.com。如果你希望转载公众号原创文章,或进入社群(备注:社群),请联系小编微信。我们将在24小时内回复。
小编微信ID:gd36kr001 微信公众号ID:gd36kr 官方微博:@36氪广东 抖音:湾区会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