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资本】系列旨在挖掘投资机构真实的、有价值的内容,让更广泛的创业者和读者去了解一个个机构背后真实的样子。这些资本是目前市场上最活跃的投资群体之一,也是未来的捕手。
企业软件和服务自2014年在国内兴起,一直处于投资风口,成长迅速。
华创资本是国内很早涉足企业软件和服务领域的投资机构之一,自2006年成立伊始,华创资本一直专注于新金融、新实业、新消费领域的早期投资,业务以中国市场为主,兼顾美国硅谷。目前华创资本管理的人民币基金和美元基金合计80亿元人民币,投资范围覆盖天使轮到C轮,投资金额从数百万元人民币到亿元人民币。
吴海燕是华创资本的管理合伙人,全面负责华创资本的投资业务和平台管理工作,并牵头负责金融领域、企业软件和服务领域的投资。主导投资了二维火、别样红PMS、博卡软件、小满科技、铜板街、同盾科技、PingCAP、名堂、下厨房、什么值得买、每日优鲜等多个早期及成长期项目。
华创资本管理合伙人 —— 吴海燕
36氪与吴海燕详细聊了下,她对于企业软件和服务领域的投资看法、投资方法,以及企业服务的行业观察。毕业于清华大学工程物理系的吴海燕,条理非常清晰的向36氪持续输出高密度信息,以下是具体采访内容:
吴海燕:首先我们投企服很早,在14年就开始系统化、规模化的看SaaS。我们本身也有投to B的基因,早年我们就在投金融科技和前沿科技,他们很大部分都是to B的,我们在06、07年也投资过面向人力资源和医疗行业的一些软件公司,这些都是我们2014年成立机构基金之后去看企业软件的基础。
其次,我们的投资理念有一些独特性,比如14年的时候,我们认为移动互联网机会不仅推动了C端的发展,也推动了小微企业大幅发展,个人端的移动应用教育了大家用软件的习惯。我们当时投了好几家面向小微企业的行业应用,他们后来的成长速度和回报都很不错。
我们14年就开始投企业软件,其他成立更久的基金,此前在TMT、移动互联网等领域经验很多,但在企服上并没有太多经验,所以华创和它们在这个领域站到了同一起跑线上。
投资早期企服公司的难点是,大多数公司都能活下来,问题是有没有成长为上市公司的体量,能不能形成知名品牌。在这一块,华创有自己的一套判断标准:
1、提供的用户价值有多大。是提供一个较小的工具价值,可替代性强的,还是提供一个不可或缺的、对企业和他们的客户来讲价值更大的?用户价值的高低,其实基本上从客单价和毛利可以看得到。
2、产品、技术稀缺性。这个直接影响到壁垒的高低。
3、技术成熟度。有的时候,用户价值很大,技术也很稀缺,但是可能两三年之内都不能提供成熟可靠的服务,这个意义也不大。
吴海燕:企业软件和服务领域,我们看到主要有三种商业模式:做产品的方式,如SaaS平台;做项目的方式;租资产的方式,类似于一些公有云、行业云。
做项目的方式,定制化成本高,随着收入上升,公司人员规模也会越来越大,管理成本会越来越高,边际成本高,会做的比较累。租资产的方式,基本上是一个重资产的行业模式,毛利不高。这两类都不是华创优先考虑的模式。
我们专注在以产品为导向的软件公司,因为它基本上不去根据客户的需求做任何定制化的开发,最多是做一些接口之类的。这样可以规模化发展,核心竞争力也会更长久。
华创过去几年中,围绕三个主题在做企业软件的投资,以下是具体投资逻辑:
1、SaaS应用软件。行业软件实际上是在定义一种企业经营管理方式,华创会投资那些深刻理解行业,又有高于行业现状洞察的团队。做得好的行业软件,本身它的创始团队一定是行业里的资深专家,甚至可以给大多数的行业企业做咨询师这样的角色。
2、基础软件。随着智能化、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的到来,对于实时分析、大量数据的存储和计算提出了新的要求。基础软件层面,在国际都是通用的,所以华创会在全球寻找领先的基础软件公司。
3、安全软件。过去我们大部分说安全、杀毒,都是基于病毒库、防火墙这样一些技术,现在安全更多地是围绕云、管、端三者齐下的一些新的解决方案。华创会投资对中国网络安全有深刻洞察,同时有创新安全理念和过硬技术的团队。
吴海燕:企业服务整体发展还是偏早期,依然存在很多问题。
首先,中国企业IT基础水平差异很大,互联网、金融行业等IT成熟度很高,但很多其他行业IT化程度参差不齐,差距很大。比如中国制造业的自动化程度是不错的,但是数据化和信息化做得还不够,没有联网没有汇聚,谈不上智能化。
其次,企业本身的付费能力、意愿还有待提升。很多中国的大型互联网公司挺赚钱的,他们愿意为用户推广、流量付费,因为那是帮他赚钱的,但是他们去为提升效率、性能等付费,这些事还需要培养意识。
未来发展上,首先,随着中国各行各业都走到了较成熟的阶段,要做差异化、精细化发展,企业会有强烈的意愿去用软件和技术去提升效率和降低成本。
第二,中国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带来了大量的数据,包括个人数据、企业数据。企业要智能化、更好服务用户,都需要数据。老一代IT公司的基础设施,不一定能适应现在这个数据的增量和应用的挑战了。数字化转型推动的IT基础设施升级和相关应用的需求,带来了很大机会。
吴海燕:一块是刚刚说的IT基础设施,包括数据库软件、IAAS等。这些应用本质的问题都是,数据量大了,并发高了,怎么同步、大型、并行去处理。
第二块是网络安全。过去都是基于局域网、广域网及防火墙的,现在都是基于云管端的,老一代的安全技术肯定不适用了,在安全领域会有一些新产品的机会。
第三块是前沿科技+传统行业。随着人工智能等科技的发展,用科技赋能传统行业也是一大机会,关键是能把行业需求与技术结合好,能够整合。
吴海燕:首先我们自己有一些投资的积累,我们投了一些行业关键位置上的企业,跟他们有很多互动,他们会帮助着我们去理解他们的客户和行业,相当于是我们研究的一些锚点吧。
第二,我们自己会做一些系统性梳理。比如说我们看安全的话,会在很短时间内,把安全领域的企业都看一遍,梳理出领域图谱。
第三,我们建立了一个行业专家网络,非常注重跟技术专家和行业专业人士的互动,相当于是我们的专家顾问,请教他们跟他们做学习。
吴海燕:首先是华创已经建立了自己的行业品牌。我们在小微企业的多个重要垂直行业,都投到了现在是第一梯队乃至第一名的企业,包括餐饮行业的二维火,酒店行业的别样红,美业行业的博卡,外贸行业的小满等。
第二,除了华创自己专业的同事,我们花了很长时间去建立行业专家网络,包括行业里的专业人才、工会等,建立了长期的友谊和顾问关系。
第三,华创的投研做的是比较专业的。一方面,我们要投一个细分领域,会把所有公司都研究一遍,包括产业链中的其他公司,我们即使不会去投,也会建立联系,帮助我们理解整个行业。另一方面,在很多领域,比如医疗、金融、局域网、广域网、LoRa等,VC都没有怎么渗透,我们先跟行业建立联系,才能找到这些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