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方教育联合创始人许巧玲,曾在台湾道禾实验小学暨幼儿园有19年工作经历。据介绍,台湾的基础教育以人文知识与人文素养并重。在道禾,孩子从小就有木工、陶艺、染织、茶道等雅文化和匠人课程。
许巧玲于2012年受邀来到北京,在参与教育馆专案时发现,大陆的基础教育应试性和功利性较强,家长更倾向数语外科目的培训,传统文化教育还在萌芽期。
在另一位联合创始人许东青的眼中,传统文化不是科目,也不是元素,而是长期生活的总结;不是复制过去,也不是凭空创新,而是用古人的智慧适配现代化生活。孩子们应该从经典、大自然和人师中学会与自己对话,在“慢”和“简”中能找到生活的美好和安定感。
今年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也提到,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关学科建设,重视保护和发展具有重要文化价值和传承意义的“绝学”、冷门学科;丰富拓展校园文化,推进戏曲、书法、高雅艺术、传统体育等进校园。
明方教育希望透过教育环境空间美学的建构,以及推行中国文化六艺项目课程,来培育身心平衡发展、兼具人文知识与素养的学生,提升教师文化素养,帮助学校建构文化特色。
“六艺”,起源于周朝贵族教育体系中要求学生掌握的“礼、乐、射、御、书、数”六项才能。明方教育的雅文化系列课程,包含茶道、书道、花道、香道、弓道;匠人精神系列中有木工、制书、手抄纸、陶艺、草木染、金工等。
虽然,一个教育项目改变不了基础教育环境,却可以给学校和家长提供多一种选择,尤其是已解决底层需求、认可中国传统文化价值观的中产及以上家庭。从这个角度来看,教育市场这么大,竞争并不在全国各地的“传统六艺课程”,而在于争夺孩子的时间(学steam还是传统文化)和家长的价值观。
提到科学课,稍微回溯下中、西方教育的发展历程。西方现代教育起源于工业时代的统一化培养,对教育内容的要求是可快速大量复制,因此从培养目标回推各阶段教学任务。中国的官学、私塾、师徒,讲究的是传递经验和做人准则。西方的技能、东方的“内修”,各有优劣;用大数据和自适应实现个性化学习,与孔子说的“因材施教”又不谋而合。因此,明方教育希望能基于各方优势升级教育产业。
明方教育与不少课程提供商最大的不同,是通过师资培养,为合作学校奠定教育基础,并以课程带动整个学校。明方教育积累了传统文化各领域的优质师资,这些“民间高手”和艺术家专注、热爱并愿意传播手艺,能长久地影响学生。
明方教育追求的“慢”或许难以匹配互联网时代下资本的“快”。但许东青认为,教育行业比商品生产“见效”慢,明方教育不想为了市场占有率或快速扩张牺牲质量,明方教育预测未来的学习形态会是“小社群”,更匹配下一代所需的深度学习和跨领域统整能力。
因此,明方教育自主研发了标准化的课程体系,讲究体系内的跨领域环环相扣,比如从草木染到诗经,从茶到材料再到山水学,最终把设计成果和技能回馈到生活中。第一步是空间设计,为课程打造天然的环境:学生作为文化传承的载体参与进来,而不是工业化生产出的“孩子”;用素雅的颜色“静心”,就像我们知道让孩子兴奋很简单(比如游戏化教学),但让孩子专注很难。情感、而非技成为最深刻印象的来源,让成与败的结果都增长孩子的经验。
进校的教学内容分为体系化校本课程和主题式社团课程;明方教育还会带孩子们走出教室,在博物馆、艺术馆,甚至前往文化的发源地开展研学活动。未来,明方教育希望通过文创赛事,展示教学和学习成果,鼓励文化传承基础上的创新。
在商业模式上,两位联合创始人曾在北京的德泮素质教育未来馆、启行营地教育发展中心和培德书院中分别负责课程、运营以及市场工作,这两所机构以to C为主,学员多为青少年。团队在基础教育领域积累的渠道资源以及合作伙伴,使得明方教育能短时间落地。
明方教育则to B、to G,满足营地教育、夏令营教育、校外培训机构的课程需求;为影视、文创领域的客户规划空间,布局相关资源;帮助济南市、西安市挖掘当地文化特色。
我是郝方舟,关注金融、教育领域优质早期项目,加微信nooxika请备注公司+姓名+事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