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有4万多家生物实验室探索着这门人类对其所知甚少的科学,这些机构每年共在技术服务、仪器、试剂耗材等业务产生超1000亿的交易额,近3年平均年增长量19.6%,其中单个实验室平均年采购额达250-300万(试剂、耗材占60-80万),但其中不少实验室仍处在excel记账、审批流程复杂的阶段,虽然研究的是新兴领域,但它们的信息化程度并不高。
iLab试剂耗材管家是一款生物科研实验室SaaS管理软件,帮助用户节约管理成本和积累数据,同时连接实验室与供货商,并试图介入实验用品的采购供应。
生物实验室人数不多,如同中小企业,非常适合SaaS而非传统ERP软件。iLab将实验室人员分为管理员、采购员、库管员和实验员4种角色,总体而言,为用户提供两方面服务:
目前iLab已经拥有4000所实验室注册用户,其中活跃用户超三分之一,已涉及130余万SKU的管理。不过,只论软件服务的话iLab并没有太多技术上的创新,更多的是靠3周一个小版本、8周一个大版本的快速迭代,并针对生物行业在产品开发模式上探索自己的方法论,以及先入为主产生的用户积累优势来建立壁垒。此外,iLab还想以此切入实验用品的B2B电商服务。
上文提到用户可以在iLab中下采购订单,每个月在平台上可产生2000多单、600万元流水,但平台并不涉及资金交易。初听iLab创始人谢坤洋提到试图做B2B电商时,我以为是撮合试剂、耗材厂商与实验室间的交易,但事实是由于实验室采购流程复杂、结算时存在较长账期,并不适合电商交易。在这个买方市场中,生产试剂、耗材的厂家只有3、4000家,主要由两级分销商完成销售,其中直接接触实验室的二级分销商就有两万多家,iLab希望依靠买方数据,做连接分销商和厂家间的B2B业务。
同时,谢坤洋告诉36氪,他观察到大量一级经销商由于利润低廉,正纷纷向上游工厂转型,iLab可以顺此趋势承接上下游的信息匹配,收取一定的利润抽成。iLab先以SaaS收获实验室用户的黏性,但并不能做实验室的采购电商,如何将实验室的需求数据与电商业务紧密联合将成为关键点。不过也许我们可以从这个项目中受到启发,像生物、化学这类科研细分领域,是否存在着较大的信息化改造空间?
目前iLab的活跃用户包括清华大学、中科院等院校机构下设实验室。公司CEO谢坤洋为生物专业出身,有多年的生物实验室管理系统产品经验,COO徐进曾在携程负责无线业务项目管理。公司此前拿到了来自紫辉创投的天使投资,正在寻求pre-A轮融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