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门资讯> 在线作图 > 对 Project Ara 的反思:模块化就一定能行吗? >

对 Project Ara 的反思:模块化就一定能行吗?

转载时间:2021.12.29(原文发布时间:2017.01.24)
161
转载作者:36氪企服点评小编
阅读次数:161次

编者按:人人都离不开智能手机,但这个东西有一个很大的问题:计划报废。智能手机每年都会有新功能新指标的出现,但是要想享受到最新的功能,我们只能扔掉旧手机买新的。为什么智能手机不能像PC那样做成部件可替换呢?这样岂不是就可以用最小的代价获得最新的手机了吗?Project Ara就是抱持着这个美好的想法开始的。颠覆性创新的提出者克里斯滕森对这个想法也非常欣赏,认为模块化终将获胜。但最后却以Project Ara被Google“扫除”告终。为什么会这样呢?Jean-Louis Gassée分析了Project Ara失败的原因以及模块化终将获胜与颠覆性理论的漏洞。

在小道消息传了几个月后,2013年10月,Google的Ara项目终于解开了面纱,最令我震惊的是大家对此惊人的轻信。

这里面的理论很简单也很令人愉悦。现有的智能手机跟传统PC不一样,传统PC你可以升级硬盘、添加内存,或者换块更快的显卡玩游戏,但智能手机是不能升级的。要想得到一个更高分辨率的出啊干起或者连上更高速的无线网络,你得扔掉手上的旧手机再买部新的,然后每年都得重复这种昂贵的例行公事。针对此类计划报废以及缺乏灵活性的回应很显然:把手机模块化!把手机分解成模块:摄像头、处理器、网络接口、存储、视频处理器,还有显示屏。

这就是积木手机(Phonebloks)的概念。这个概念最初是荷兰设计师Dave Hakkens的一个开源项目,然后得到了摩托罗拉的采用(东家是Google,后来又转给了联想),最后被命名为Project Ara:

对 Project Ara 的反思:模块化就一定能行吗?

官方声明言之凿凿(粗体是我的强调):

Project Ara由摩托罗拉的先进技术和项目部门主导,旨在开发一个免费、开放的硬件平台来创建出高度模块化的智能手机。我们希望替硬件完成Android替软件完成的事情:打造出一个充满活力的第三方开发者生态体系,降低进入的门槛,加快创新的节奏,然后不断地压缩开发时间。

Android的类比尤其让人产生共鸣。Project Ara会像它运行的那个免费开放的软件平台一样成功的。为什么不呢?

模块化的支持者包括颠覆理论之父克里斯滕森(Clayton Christensen),他宣称“到最后模块化总是获胜”,并预测iPhone将最终灭亡(一个铿锵有力的预测,只是没有时限或者数字)。

你用不着成为克里斯滕森的门徒才会相信模块化的威力。Wintel PC的崛起已经提供了充足的数据。在IBM失去了对自己创造物的控制后,随着设计师不断改进其模块化结构的不同层面,PC呈现一片繁荣之势,而控制权落在了Wintel垄断联盟手下。

的确,Wintel是个非凡的成功。在巅峰的时候,这个联盟拿到了个人电脑市场95%的份额。倘若稍加变通的话,同样的原因定能产生相同的效应,智能手机产业必将享受到甚至比PC更大的成功,因为Android跟Windows不一样,它是免费开放的。而ARM架构也提供了更多的供应商选择,设计灵活性,以及低于英特尔铁腕统治下的价格。

按照这种类比的推理手法,苹果的一体式iPhone是注定要失败的,就像一体式的Mac机在模块化PC面前败北一样。怀疑论者称,模块化手机听起来很像是如果全都是有点没有缺点的话,那就是缺点的另一个例子,照这么说iPhone该龟缩回自己的围墙花园,Android该获得压倒性胜利才是。

但模块化总能获胜的说法有两个瑕疵。

“颠覆性的模块化”要想成功的话,需要有一个稳定的架构,边界必须定义清楚记录在案。模块创新者需要把自己的作品滑入位的同时不会造成整栋大厦的其他部分陷入大混乱。某种程度上来说,Wintel PC世界就是这么运作的。在PC世界里,正如我们许多人所经历过那样,模块的插拔并没有那么的平滑,有时候会把我们发放到设备驱动程序的炼狱。在1990年代中期,一位微软的主管告诉我说自己的公司实际上在驱动程序方面投入的工程资源比在Windows核心软件上面的投入还要多。

而在智能手机世界里,边界甚至比PC世界稳定性还要差,定义还要模糊。边界总是不断被信号处理的架构性创新、GPU的进展,以及与CPU断断续续摇摆不定的集成所颠覆。更一般而言,身为智能手机核心的系统芯片(SoC)正好是模块化的对立面。不同的SoC设计师会集成越来越多的功能,但视设计师目标、约束以及哲学的不同,集成方式也会各不一样。就其性质而言,SoC就是模块化的反面,作为技术进展和竞争力的结果会不断变化。而另一边则是稳定的、定义明确的架构。

该理论的第二个瑕疵通过审视PC业本身就可以发现。尽管惠普、戴尔等还有一些米黄色、蓝色和黑色的机器,用十字螺丝刀用力拧开还是可以拆箱的,这样就可以安装更好的显卡来玩游戏,但这种情况毕竟只是少数。实际上,PC已经变得越来越一体化,就像我们在笔记本看到的情况一样。

经过2年时间的准秘密运作之后,Project Ara在2016年的Google I/O大会上闪亮登场。就像Wired的那篇名为《Project Ara上线:Google的模块化手机已经准备好了》的文章所解释那样,一个个组件都已经排列就绪,准备在当年晚些时候交付给用户了,这其中包括……

……一个小的紧凑型箱子,供组件存放使用,还有一个小的中空的盒子。他们还开发了“时尚”模块,这种东西没有实际用途只是为了好看。

最近,SlashGear披露了其中的一个Ara模块是……

……一个小型的水族馆式的东西,里面包含有藻类和用小型显微镜才能看见的水熊虫。

去年9月,Google官方宣布终止了Project Ara,而Google的ATAP (先进项目与技术部门)负责人Regina Dugan也投奔到了Facebook。

回顾Ara时,不仅让人发问,Google究竟有没有认真思考过模块手机的现实性问题?从要开始,Ara的质疑者就点出了苹果、三星及其竞争对手生产的“传统”智能手机具备微型化和高精度制造的特长。你可以看看iFixit对iPhone 7的拆解视频然后问问你自己:对于这么一个高度一体化的、迷箱似的设备,怎么才能对它进行模块化?怎么才能用可靠的连接器替代那些微细的焊点,同时仍然让设备大小尺寸可以接受?可以看看下面这个iPhone“母板”的集成电路:

对 Project Ara 的反思:模块化就一定能行吗?

这甚至还不到它的一半……iFixit在这块小小的逻辑板上面找到了24块集成电路。

这个故事给我们的启示是什么呢?

首先,要警惕不要掉进“这能行因为如果实现的话会很好”的陷阱。实现的代价可能会非常高。

其次,要有自己的看法,不要对重复公司宣传手法的文章不加辨别地接受。前面提到的Wired那篇文章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它不过是把Google有关Ara的宣传要点复述了一遍。

更重要的是,措辞强硬的理论没有研究所存在的瑕疵那么有趣,关注它可能失效的地方吧。物理不断进步就是这么来的,我们就应该这么去理解商业的发展。通过Project Ara这个例子,我们看到了对颠覆理论未加审视的接受,会导致许多人相信模块化终将获胜意味着智能手机会遵循PC相同的发展路径。

(要想进一步审视颠覆理论那不牢靠的基础,你可以去看看那篇调查缜密的纽约客文章:颠覆机器——创新的信条错在哪里。或者看看另一篇在详细程度不相上下的检讨文章,创新者的胜利,作者是Darel Rex Finley)

 


[免责声明]

资讯标题: 对 Project Ara 的反思:模块化就一定能行吗?

资讯来源: 36氪官网

36氪企服点评

在线作图相关的软件

查看更多软件

大厂都在用的在线作图软件

限时免费的在线作图软件

新锐产品推荐

消息通知
咨询入驻
商务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