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每日经济新闻”(ID:nbdnews),编辑:孙志成 杜恒峰,校对:程鹏,36氪经授权发布。
市民只需站在机器前的识别区内,将脸对准机器上人脸识别的显示屏,间隔3秒钟,机器便会缓缓“吐出”长约90厘米的厕纸。
近日,一些地方的公共厕所安装了“人脸识别供纸机”,方便大家免费取用厕纸,这一方式引发了网友热议。
据南方都市报报道,位于东莞莞城街道东江大道03号的公厕最近在网络上火了,因为其使用了类似人脸识别的照相免费取纸巾的设备,央视网也报道了此事,虽说是方便了大家免费取用厕纸,但是人脸识别的方式却引起了一些市民的担忧。
采用人脸识别取纸机之后,市民只需站在取纸机前3秒,通过机器自动“刷脸”功能,便能得到设定好的纸量,由于取纸量及取纸频率都是设定好的,还可杜绝同一人短时多次重复取纸造成的纸张浪费的不文明现象,一定程序上提升了市民文明素养。
据南方都市报,该人脸识别取纸设备的生产企业是天津首联科技有限公司。据该公司官网显示,该公司的第五代人脸识别厕纸机是“为了方便市民用纸及节约企业购纸成本而设计。”
图片来源:天津首联科技有限公司官网截图
产品介绍显示:使用者面部对准机器屏幕上的识别区域,只需3秒,供纸机就可以自动送出60-100公分卫生纸,足够一个成年人的使用量。每人在设定时间内(默认9分钟)只可扫描领取一次厕纸,等待设定时间过后才可再次领取。如在设定时间内重复领取,系统会语音提示并且不再出纸。人脸识别供纸机不仅解决了大部分公厕无纸的困境,还极大的改善了用纸的浪费情况。
该企业工作人员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公司的设备已经通过了公安部安全与警用电子产品质量检测中心的检测。检测报告中的“人脸识别信息自动删除功能检验”的检验项目中显示,检验结果是“符合要求”。
12月6日,东莞城管在微博通报回应此事称,初衷为防止浪费。“刷脸”设备没有网络功能模块,可在规定时间内限制同一人取纸巾的次数。每次拍摄到的用户照片均在规定时间内自行删除。目前已终止使用该设备,改用常规的方式免费提供纸巾。
通报称,近期,该分局在工作中发现,有市民反映我街道东江大道03号公厕免费取纸设备,其功能涉及人脸识别,担心个人信息泄露。获悉情况后,该分局高度重视,立即介入跟进有关情况。经核,该公厕是该街道按照东莞市星级公厕建设标准,打造的一个基础设施和管养水平均较高的公厕。根据该市星级公厕建设有关指引,该公厕免费向公众提供纸巾等,相关成本纳入公厕本身管养成本。为了防止出现纸巾被浪费的情况,在供应纸巾方面,使用了类似人脸识别的照相免费取纸巾设备。经查,该设备没有网络功能模块,设计原理是,在规定时间内对同一人限制取纸巾的次数,从而控制浪费。其中,每次拍摄到的用户照片均在规定时间内自行删除。
由于该项功能引发公众担忧,本着公厕是为市民提供贴心服务的地方,以及城市管理服务充分尊重民意的原则,该分局已协调终止使用前述设备,改用常规的方式向市民免费提供纸巾。同时,城管部门也呼吁广大市民,理解并尊重公共厕所的管养秩序,爱惜公共资源,共同维护好城市文明秩序。城管部门也对本次事件中给市民带来的不适深表歉意,希望市民保持对我们工作的关注和支持,有任何意见和建议,随时向城管部门反映,全民共建共治共享美丽东莞家园。
据每经小编(微信号:nbdnews)查询显示,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公厕都采用了这种“刷脸”取厕纸的方式。
据南京日报今年5月报道,南京市建邺区莫愁湖街道长虹路的路边公厕就安装了人脸识别取纸设备。
据介绍,2019年底,建邺区首台人脸识别取纸机安装在茶南商业街区的茶南公厕,作为第一个试点区域,运行几个月后效果也立竿见影,每天用纸量由40卷减到了20卷。经分析,安装人脸识别取纸机的公厕比没有安装的公厕节省50%以上的厕纸,一年下来将会省下来很大一笔开销。
据大众网·海报新闻,今年日照市园林环卫集团对市区的胶州路等公厕进行标准化、智能化改造。小小公厕用上“黑科技”,可实现刷脸取纸,蓝牙切歌,感应出水等。
而谈及使用人脸识别取纸机的原因,各地均表示使用该设备可以大量节约公厕用纸,降低公厕运营成本,还可以提升公厕环境整洁程度,并且机器具有密封储纸的功能,使用起来更放心。
但这些机器却并不是每次都好用。据媒体近日报道,一些人脸识别取纸机的使用要求完全背离了“方便”的初衷。
据北京日报,近日,一家商场卫生间门口的“刷脸”式自动取纸机,要求使用者先用手机微信扫二维码,登录一款小程序,完成授权允许后,才能使用机器取纸。最后折腾了三分钟,机器里才掉出两格“来之不易”的卫生纸。
北京市民崔女士则表示:“我在一家商场公厕门口想从自助取纸机里取纸,结果取纸机让我扫码关注某个公众号,关注完,点击取纸按钮,屏幕立刻跳转至另一个公众号,又让我继续关注……我来来回回关注了三个公众号,最后一张纸也没从机器里掉出来。”
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人脸识别技术得到广泛应用,“脸”的应用场景被不断拓宽。
从刷脸支付到刷脸取钱,从刷脸安检登机再到刷脸认证办事…...刷脸深入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在不少人感叹刷脸带来方便的同时,也有人担心,这背后的安全隐患究竟有多大?
人脸识别技术固有其先进性和高效率。但任何先进技术的应用,都有其边界。在一些不必要的场景下,让渡自己的隐私,来换取一张通行证,必然会引起越来越多的反弹。
“现在上班刷脸打卡,工作时刷脸打开手机、笔记本电脑,午饭时刷脸支付,出差住酒店也得刷脸登记,甚至上公厕取厕纸都要刷脸,这张老脸是越刷越多,总感觉不对劲。”有网友如此感慨。
据新华社,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薛军表示,人脸信息作为生物识别信息,一般来说伴随着人的一生,是不可更改的。这与手机号码之类的个人信息不一样,后者发生泄露,实在不行还可以换一个。但人脸信息发生泄露,不太可能去“换脸”。
人脸识别技术虽然有其优势,但并不能在生活各个领域普遍适用,更不能在部分商业领域强制使用。北京志霖律师事务所律师赵占领认为,收集使用个人信息,需要遵循三个原则,也就是合法、正当、必要原则,但目前缺少判断必要性的标准和依据。“目前收集人的脸部特征信息的商业机构,大多数是基于身份验证的需要。在企业收集这类信息后,能不能妥善保管并按照事先所告知的方式去使用相关信息,这也是大家最为担心的。”
薛军认为,利用人脸信息来快速、精确识别个人主体,对于个人行动轨迹的追踪非常高效,但因此对个人隐私权可能带来的侵害,也非常严重。
中国政法大学传播法研究中心副主任朱巍说,对收集个人生物信息的管理,核心在于对获取方的管理。“现实中遵循的原则应当是能不采集个人生物信息就不采集,而且宜通过立法,进一步明确具备采集资格的主体范围。消费者面对商家,也应当有控制、注销已被采集的生物信息的权利。”
将于明年1月1日起施行的《民法典》在“人格权编”中提出,处理人脸在内的个人信息,应当遵循合法、正当、必要原则。人脸信息采集在遵循“最少够用”原则的基础上,还应充分征求被采集人意见。
《个人信息保护法(草案)》中还明确提出,在公共场所安装图像采集、个人身份识别设备,应当为维护公共安全所必需,遵守国家有关规定,并设置显著的提示标志。
*每日经济新闻综合央视财经、南方都市报、新华网、南京日报、海报新闻、北京日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