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5年,27岁的张茵来到香港闯荡,做起了废纸回收生意。1990年,她将“收破烂”的生意做到了美国。2006年,随着旗下玖龙纸业上市,她成为国内第一位女首富。
35年后的今天,一个新的“废品”行业正冉冉升起。它跟纸的存在感一样强,几乎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手机、电脑、电动车、电动汽车等等都离不开它,而且在电动汽车取代燃油车的趋势下,它的数量还在快速扩张,再成就一个首富也不是不可能。
说到这里可能已经有人猜出来了,没错,就是锂电池回收。当很多人关注到路上跑的电动汽车越来越多的时候,一些聪明人已经悄悄瞄上锂电池回收,准备大干一场。
那么,回收后的锂电池去了哪里?都是谁在回收?被公认为是蓝海的产业真实情况如何?壹DU财经跟一位在天津从事锂电池回收的杨先生聊了聊。
目前的锂电池回收行业,普遍奉行“价高者得”的原则。杨先生透露,目前“退役”的动力锂电池(提供动力来源的电源,用于电动汽车、电动列车、电动自行车等)主要来自于整车厂、4S店、汽车维修店等渠道,售卖的方式是公开招标,“很多企业在招标的时候只看价格,并不管后续处置是否正规。”这就造成一些小作坊“脱颖而出”,而正规的大型拆解企业却“无疾而终”。
价高者得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方面,行业处于起步阶段,存在很多不规范的地方。杨先生表示,很多中小商户根本没有回收资质,但也在做锂电池回收,相比正规企业,他们不用花钱买设备、投入技术,成本自然低。而且他们回收之后大多经过简单处理就流向非法渠道二次销售,出价自然比正规企业高。
有媒体调研显示,目前真正流入正规回收企业的退役电池不到市场总量的30%,大量流向了非正规渠道,已形成一整套灰色产业链。
另一方面,目前的锂电池回收行业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的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动力电池累计的退役总量约20万吨。这些“退役”的电池多来自于2009年“十城千辆”期间生产的1.7万辆新能源汽车,以及早期进入市场的公交、出租等运营车辆。真正的大头儿,也就是近两年兴起的私家电动汽车,其电池尚未进入“报废”期。
如此一来,锂电池的回收能力远远大于报废量。目前,国内不少地方都有5万吨及10万吨锂电池相关的资源化利用的企业,相较于一年20万吨的供给量,显然不足以让这些企业“吃饱”。因此,很多企业都处在“抢废旧电池的阶段”。
供不应求的现状预计还将持续很长一段时间。
在循环充放电过程中电池容量会逐渐衰减,按照电动汽车动力电池报废相关国家标准,当动力电池容量衰减至设计容量的80%以下时,就需要退役,进入梯次利用环节。
一般来说,新能源动力电池的使用寿命是5年左右。依据2014年私人开始购买新能源汽车计算,很多业内人士曾预测2020年我国将迎来电池退役高峰期。但以目前情况来看,这个高峰还没有到来,预计将推迟到2025年。
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的研究报告显示,我国的动力电池退役总量到2025年,将呈现数倍的增长趋势,预计动力电池的退役总量会突破78万吨。第三方研究机构EVTank也预计到2025年,中国锂离子电池理论回收量将达到98.8万吨,增长速度明显加快。
上海有色网(SMM)基于回收模型测算,电池回收市场将从2025年起爆发,16-20年回收体量仅为100GWh,21-25年将达到380GWh,而26-30年,市场规模达到1.2TWh。这是个什么体量?去年年底,蔚来汽车发布了100KWh大容量电池包,可供蔚来ES6跑610km。100GWh=100000000KWh,意味着2021至2025年,将有380万个100KWh的大容量电池包进入回收市场。
虽然现在“僧多粥少”,虽然锂电池回收差价空间已经很小,但这并不影响人们对锂电池回收的提前布局。“以前没多少人干,现在到处都是回收锂电池的人,竞争越来越激烈。”短短一年间,他觉得锂电池回收涌进了太多人,最直接的后果反映在电池回收差价上。
“去年疫情防控期间,大家担心废旧锂电池压在自己手里有安全隐患,都想尽快出手,造成锂电池回收行情比较好,差价能达3倍。假设100块钱回收的,转手400就能卖出去,现在不行了,最多卖个120、130,价差从原来的3倍到现在的不到30%。”
天眼查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动力电池回收”相关企业将近1.9万家。2020年是注册高峰期,全年新增2669家,同比2019年增长226%。
2018年9月和2020年12月,工信部先后公布了两批次符合《新能源汽车废旧动力蓄电池综合利用行业规范条件》企业名单,俗称白名单。名单中的27家企业是行业佼佼者、正规军,其中不乏比亚迪、湖南邦普(宁德时代关联公司)、华友钴业、银隆新能源等行业龙头型企业的身影。
目前,华友钴业具备年处理废旧电池料达6.5万吨产能。白名单企业格林美表示,到2025年,公司动力电池回收将超过25万吨/年,并谋划与全球上下游合作在印尼、欧洲建设动力电池回收基地。湖南邦普镍氢动力电池、锂离子动力电池两大类型的总设计处理规模则高达10000吨/年。
一边是逐步攀升的废旧电池回收量,一边是增速更快的回收企业产能,供不应求的局面预计在未来仍将持续。不过,即便如此,这些企业也不愿错过这趟班车,宁肯吃不饱,也不要吃不上。
2020年,我国石油、天然气的对外依存度分别达到73%和43%。与此同时,我国也明确提出了2030碳达峰、2060碳中和的目标。不论从能源结构、能源安全的角度,还是绿色低碳发展的长远趋势看,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都是中国的必然选择。
新能源汽车与传统燃油车不同,其研发、生产、流通自成闭环体系,车辆报废再利用环节可不列入其中。而新能源汽车则不同,锂电池的回收应纳入新能源汽车产业整体规划,生产和回收应同步考虑。
废旧动力锂电池处理不好,短期看,有两个立马生效的负面影响。一是环境污染,1块20克的手机电池,能污染1平方公里土地长达50年。而汽车动力电池,含有镍、钴、锰等多种重金属,对环境危害更大。
二是安全隐患,大量不正规的小作坊因不专业操作,极易酿成爆炸事故,即便经过它们的简单处置,违规流向电动自行车行业的废旧电池也容易发生自燃爆炸。
从长远看,锂电池的回收事关新能源产业的长远发展。目前,对于锂电池的处理主要是两种模式:梯次利用和元素回收。梯次利用是将退役的动力电池,分别运用在分布式光伏发电、低速电动车、太阳能路灯等对电池输出功率、续航要求没那么高的领域。比如通信基站建设,2018年,中国铁塔在约12万个基站中使用约1.5GWh梯次回收电池。
元素回收是将动力电池中大量的钴、镍、锰、锂等化学和稀有矿物材料,进行分离提纯,制作成为制造电池的原材料。杨先生表示,提取出来的金属,一些可售卖给钢铁冶炼厂,一些交给下游公司提取贵金属,还有的可直接用作锂电池的正极材料。
可以说,动力锂电池回收不仅有经济价值,还有巨大的产业价值、社会价值,能反哺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降低环境污染。
杨先生表示,目前的锂电池回收行业鱼龙混杂,他见过很多藏在小仓库里的废旧电池回收网点,储运条件很一般,存在较大安全隐患,更关键是电池从哪里来,到哪里去在灰色产业链上是没有记录的,不可追溯。
除了这些不合规现象,杨先生还呼吁在梯次利用方面制定更详细的规范,比如应禁止梯次电池被应用到手持电风扇等产品上,一旦应用到这些细小的产品领域,就丧失了再回收处理的价值,只能加重环境污染。
政策也在回应市场参与者的呼声。
7月7日国家发改委发布《“十四五”循环经济发展规划》,规划指出将开展废旧动力电池循环利用行动,加强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溯源管理平台建设,推进动力电池规范化梯次利用,完善动力电池回收利用标准体系,促进废旧动力电池循环利用产业发展。
可以预期,随着时间的推进,锂电池回收的相关监管和政策要求将越来越精细。也唯有此,才能避免劣币驱逐良币现象的发生,让即将暴发的废旧电池回归到正规渠道。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壹DU财经”(ID:yiducaijing2021),作者:战兵,36氪经授权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