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千锤百炼(ID:qcbl001)",作者:锤炼侠001艳霞;36氪经授权发布。
人人都需要一把登山杖。
每次看草根崛起、屌丝逆袭的故事,我们都会感觉特别燃,从故事的字里行间,努力寻找成功的蛛丝马迹,试图复制,然后发现根本没办法粘贴。
我们就像一个个没头苍蝇,四处乱撞,企图撞出一个成功的小口,让自己跻身为一个厉害的人。
故事的结局毫无悬念,我们一如既往的扶不上墙。
如何找到正确的路径,让自己变为一个很厉害的人?
一个很会游泳的人,懂得用什么姿势,游得又快又省劲;一个很会“厉害”的人,也深谙用什么方法,让自己最大程度地从时间中获益。
知乎大神采铜,无疑是一个很厉害的人。他在知乎上贡献了975个回答,获得了493598个赞同,115293次感谢,被公认为“知乎精神” 的代表者之一,2016年进入亚马逊中国年度新锐作家榜。
大神采铜,不只自己厉害,他还写了畅销书《精进》,近乎手把手的告诉我们,如何成为一个很厉害的人。
这本书为我们提供了时间、选择、行动、学习、思维、努力、成功等七个维度的精进路径,只要依循书中的方法反复磨练,便可以日益精进,实现从普通人到高手的跃迁。
我将原书的七大模块,融合为时间,选择,行动,学习以及思维等五大重要模块,来阐述本书的精华内容。
对待时间的态度,有人茫然,不知道做什么为好,有人焦虑,天天飞奔,毫无空闲时间品味生活,还有人随心所欲,时而全情投入,时而松垮懒散……
对待时间的正确姿态,应该是什么?
作者认为,是“郑重”二字。“郑重”是这样一种态度,不敷衍,不迟疑,不摇摆,认真地聚焦于当下的事情,自觉而专注地投入。因恪守本心而知事情轻重缓急,因尽全力无保留而使其事竟成、光阴未曾虚度”。
学会郑重对待时间之后,我们还必须学会选择正确的事情去做,否则,对待时间的态度如何是毫无意义的。
怎样判断一件事情是否值得做?
作者提供了两个衡量角度——收益值和半衰期。
收益值是指一件事带来的收益大小,分为高收益指和低收益值两种。收益可以是感官体验层面的,如买了一个LV包包,内心特别爽,谈了一场恋爱,非常幸福...也可以是心智技能层面的,如思维质量的精进,写作水平的进步...
半衰期是指一件事收益大小能持续的时间,持续时间长的事情,称之为长半衰期事件,如每天练习写一篇1000字的文章,所得收益会不断累积起来,形成复利效应;持续时间很短的,称之为短半衰期事件,如贪吃美食,大块朵颐,内心非常愉悦,随着事情的结束,基本也就结束了,无法累积到下一次。
我们要多选择长半衰期的事情去做,收益值则可高可低,这样势能会累积叠加,不断传递下去。
每一步,都是未来成功的垫脚石。
哪些因素影响一个人的选择?
第一个因素:内心的标准。
不同的标准,会有不同质量的选择。例如女孩找男朋友,有三种标准——“长得顺眼”、“长得顺眼性格好”、“长得顺眼性格不错有才能会赚钱”,采取这三种不同标准的女孩,最终找到的男朋友,显然天差地别,采取第一个标准的,可能只找到一个长得不丑脾气暴躁甚至动辄家暴的男人,采取第二个标准的,可能找到一个长得顺眼性格不错,但是毫无进取心,得过且过的懒癌男...
标准就是这么重要,标准low,选择也不可能高端。
什么导致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标准?是一个人的格局。
站得高,才能看得远。格局大了,标准高了,选择才能优质。
郭靖天资愚钝,最终却能成为一代武林高手。从郭小白到郭巨侠的跃迁,最重要的一点是,郭靖是个有格局的小白,他选的记名和不记名的师父,个顶个的厉害。也许有人说,那不过是机缘巧合。事实是,即使机缘巧合,也要你识货才行。
不识货,再多的机缘也与你无关。
增加学识,增加阅历,开拓眼界,不断提升个人的格局,才能抓住机缘,做出优质的选择。
决定选择的第二个因素:潜意识中的隐含假设。
作者在书中举了一个例子:某应届毕业生,在一个公司做着无关痛痒的工作,渴望去大城市拼搏,却害怕自己没才华,没专业技能,所以缺乏真正走出去的信心,最后做的选择依然是原地踏步。
这个人做选择时,隐含假设包括:他认为工作职责会一成不变,大城市才能找到好工作等。
很多人意识不到自己做选择时,潜意识中有隐含的假设,所以要先意识到,每个决定,都建立在假设的基础上,接着找到自己所依赖的一个或多个假设,评估假设是否合乎情理和逻辑。
如果不合理,予以修正,此时再重新做更优质的选择。
持续提升格局,不断修正假设,一个人才可能做出更优质的选择。选择对了,接下来的行动才有意义。
很多人做事情,总是不停的准备、准备、再准备 ...掉入“过度准备”的陷阱,例如某人要开公众号写文,练习写了一年文章,依然觉得不满意,然后继续练啊练,希望足够完美,再公之于众。
谁都知道,完美从来不曾存在。完成远比完美更有意义。
太过漫长的筹划和准备,很容易遇到困难中途放弃。
我们应该换一种思维方式,借鉴“精益创业”的方法,先构建“最小化可行产品” (即使用最少资源、被最快制作出来、可执行基本功能、能被用户使用的试验性产品),然后发布出去,通过获取反馈,修正自我,不断进行迭代优化。
对于个人而言,最小化可行产品,可以是一篇读书笔记、一副绘画作品、一份工作总结报告……
产品是一份“结果”,不是过程,阅读一本书不算一份产品;
产品还必须加入自己的整合和创造,原书的背诵稿,也无法算作一份产品。
举个栗子,你想开公众号,马上开通,每篇原创文章,就是你的最小化可行产品。每次发布之后,收到的读者留言、点评,是一次反馈。
反馈可能有正面的,也有负面的。正面肯定,能让你更有动力。负面批评,则要认真分析反思。
很多人看到负面评价,第一反应就是戒备排斥,进入“习惯性防卫”状态(在《好好学习》书籍解读文章中,我们曾经介绍过这个概念)。
弄清楚对你产品的负面评价,不等于对你个人的负面评价,是脱离防卫状态,接受反面意见的心理基础。
慎重地审视负面评价,借此提升文章质量。每一次反馈,就是一次优化迭代的机会,文章必然会越来越优质。
行动时,建立“精益创业”的产品化思维,避免进入过度准备的误区,不断迭代优化,持续精进。
千锤百炼公众号后台,经常收到类似的留言:看了很多书,看过就忘,完全没办法和现实有效联结,不知道看书学习的意义在哪里......
如果我所学不能为我所用,学习当然没有意义了。
作者说:你掌握了多少知识,取决于你能调用多少知识以及知识关联。
对于我们学习者来说,“做中学”是最理想的姿势,通过与实践的磨合,可以修正理论知识,例如学完excel的理论部分,直接上手做表格,操作中会将理论不断深化,再予以修正,操作遇到瓶颈,再去学习理论...
然而,很多时候,在大多知识性领域,不具备这样的操作场景,比如看了一本历史书,怎么在现实中实践?
作者提出了一个重要的学习理念:把知识,当做一项技能来学习。
作者在书中提供了知识操练的三种方法:
第一种:写作式操练。读完一本书后,自己尝试用缜密的逻辑、清晰的表达和翔实的依据,对知识重新进行编码和组合,写一篇读书笔记,对所读书的理解和应用能力,会有质的飞跃。
现在发布文章非常方便,公众号简书今日头条等,发布后可以获得反馈,由此你可能会发现自己的一个知识盲点、错误,或者想法上的局限性...
第二种:游戏式操练。构造现实中并不存在的假想情境,运用所学知识,来设想事物在这个情境中的变化,思考者往往会得到比原先更为深刻的洞见。
例如,假设美女都喜欢小矮人,谁会成为世界首富?答案是:巨人。因为巨人竞争的最大优势,只能压在财富上,而小矮人靠颜值就可以吸引美女,所以巨人为了赢得美女,会努力集聚更多财富,最终成为世界首富。
第三种:设计式操练。调用已有的知识,设计一个或多个解决方案,来解决一个或多个特定的问题。
例如,我在看完《学习之道》的“划小圈”(大任务拆分成多个小任务)后,提出问题:如何学习人像ps?解决方案:用“划小圈”方式学习,人像ps是一个大任务,我将之拆分为:修饰眼睛、鼻子、嘴巴、皮肤、头发、身体等各个小任务。将每个小任务学好后,再进行组合训练。通过这样的练习,调用了“划小圈”这个知识点,理解会更深刻,且与实际相结合,实现了所学为我所用的目的。
通过以上三种方式,把知识当做技能去学习,让所学不会束之高阁,在现实中随学随用,这才是看书学习的终极意义所在。
我们的大多数思考过程,都是隐蔽的。
暗中进行的思考,有很大的局限性,因为太过抽象,你很难发现自己思考的bug,甚至自己会忘记是如何思考的,容易掉入思维陷阱。
如果能将我们的思维过程,用图像和清单表达出来,就能及时发现和修正bug,视觉化之后,也会更有条理和层次,更容易突破思维的边界。
视觉化思维的第一种方法:图像化表达法。
思维导图,是最常见的一种图像化表达法。我每次写文章,会先使用思维导图设计出框架。在设计之初,很多思路其实不清晰,边画边想边回看,思路会越来越顺畅。另外一个好处时,文章条理清晰,逻辑严密,不会写一段跑题,全文天马行空想到哪写到哪,也不会一个主题无限延展。
表达概念和想法,经常用的是流程图和结构图,甚至可以自己根据表达需要创造图形式样。
用什么图形不重要,很多人一旦开始画图,疯狂的追求图形的美观度、艺术感,完全没有必要。
我们的重点是,借助图形表达思维,帮助我们突破思考的瓶颈。
视觉化思维的第二种方法:使用清单。清单,能降低思考和行动的门槛。
作者列举的清单优点有“减少遗漏、规律性复用、减少信息冗余、行动指南、抵御情绪化或非理性因素干扰、无限延展性、可反复完善……”
航空领域对思维的周密性要求非常高,飞行员在起飞前,必须根据既定的清单进行检查,包括15个大类和81个小项。
每天早上,我会列一份当天要做事情的清单,这样就不会遗漏,而且列完单子,事情就从脑子里清除了,不会再占用心智资源。
每个人都可以列各种各样的清单,例如所有让我快乐的事情的清单,列的时候不要有任何顾虑,可以脑洞大开,随便写,写完后再进行筛选和合并。最后,你可以把成品贴墙上,让清单成为你的“日常快乐指南”。
最后锤炼一下,想成为一个很厉害的人,要先学会正确对待时间,选择长半衰期的事做,接下来才能谈用正确的方法,不断精进自己:
提升格局,让选择更优质。眼界大了,格局大了,才能做出高质量的选择。选择,有时比努力更重要。
把自己做成“产品”,不断迭代。用“精益创业”的思维,构建自己的最小化可行产品,通过反馈,持续修正和迭代。
技能式学习,与现实有效联结。把知识当做技能来学习,通过写作式、游戏式和设计式三种操练方式,让抽象的知识和现实紧密结合起来。
图像化和清单化,拓展思维的边界。借助图形和清单,突破思维瓶颈,让思维更缜密,行动更便捷。
在不断迭代、不断飞奔的攀山路上,《精进》犹如一把好用的登山杖,帮助我们攀的更稳更快。
当内化为行为模式后,最终,我们将甩开这把登山杖,且毫不费力的登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