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氪独家获悉,3D视觉和MR解决方案公司华捷艾米,于今年3月完成近5亿元B轮融资,光大控股、君度投资、汉富资本等多家投资方参与了此轮投资。
华捷艾米曾于2016年6月完成2亿元A轮融资,于2015年1月完成4千万元天使轮融资。目前,其新一轮融资已经开启。
华捷艾米是一家成立于2014年的AI科技公司,以深度学习、计算机3D视觉及自主研发的3D MR算法为核心,在新零售、智能家庭、消费电子、智能物流等领域,提供3D视觉体感交互技术及3D MR全面解决方案。
36氪专访了华捷艾米董事长李骊,核心要点总结如下:
相比于目前的人脸解锁等3D摄像头方案,MR才是手机3D视觉的核心竞争战场;
MR是即将爆发的下一个大机会,苹果、微软近几年都会有很大动作,华捷艾米会重点在新零售、消费电子、智能家居、智能物流、安防领域布局;
华捷艾米将于18年11月实现MR芯片的量产,完成MR软硬件的整套解决方案建设,进入商业化落地阶段;
高昂的算法和芯片研发的“时间、金钱”成本,将为华捷艾米带来重要的先发优势和时间窗口,从而形成高壁垒。
华捷艾米3D体感设备
苹果Face ID功能的推出,让3D视觉找到了一个快速增长的落脚点。据Yole报告《3D成像和传感-2017版》,预计3D成像和传感器件市场的复合年增长率为37.7%,2022年将达到90亿美元。
手机已经成为了3D视觉当下落地的一个重要阵地。
目前,全球掌握3D视觉核心技术的公司并不多,国外有苹果(曾收购3D结构光公司Primesense)、微软、英特尔等,国内有奥比中光、华捷艾米、图漾科技等,这是一个极高技术门槛的赛道。
苹果和微软的3D视觉技术封闭于自身的产品体系,安卓阵营急需寻求成熟的手机3D视觉解决方案商。这对于3D视觉公司来说,是一个非常难得且重要的机会。
借助手机的大量出货,3D视觉公司可以产生可观的营收回报,降低整体供应链成本,不断迭代优化性能,从而滚雪球式的持续提升竞争壁垒。
就目前来看,市面上的3D sensor方案提供商,只有奥比中光借助OPPO手机实现了批量落地,这似乎让同赛道的其他公司处于较被动的状态。
华捷艾米董事长李骊认为,目前的3D sensor只实现了整个3D视觉及MR领域中,非常小的一块应用,手机厂商也会衡量目前性价比是否值得,未必在这个阶段大规模使用。
而真正能带动起手机大规模使用3D sensor方案,需要的时机是:有支持更丰富MR应用的算法体系、芯片、模组、sensor方案;MR市场应用成熟度的进一步提升。
届时,华捷艾米的3D视觉和MR整套算法体系、MR芯片的竞争优势,会显著凸显出来,开始驶入高速商业化落地的快车道。
手机MR到底有哪些丰富的应用场景呢?
据了解,华捷艾米的手机MR应用,目前已实现了人物识别、MR游戏、体型测量、AR尺子、Emoji表情、3D抠图、3D建模、体积测量等功能,并将于今年实现场景置换、人物置换、人体部位置换等功能。
这些将为移动端MR应用提供丰富的底层技术模块支持。
虽然大众对3D视觉的了解,更多是停留在手机人脸解锁、支付层面,但其落地场景远远不止这些。尤其是3D MR,是华捷艾米瞄准的未来巨大机会。
华捷艾米3D视觉和MR解决方案的主要应用场景,包括新零售、消费电子、智能家居、智能物流、安防等。
新零售。用3D视觉,精准完成顾客购物的全程身份识别、行为监控、记录、分析等,提供AR导购、虚拟试衣、3D刷脸支付等,从而帮助商家分析顾客画像和行为数据,提升顾客体验,提高销售。
消费电子和智能家居。为MR智能硬件提供MR算法、芯片、模组、解决方案,包括MR手机、MR眼镜、智能投影仪、智能电视等。
智能物流。利用3D视觉,可直接通过移动设备的相机,测量画面中的货物体积等。
据了解,华捷艾米目前已供货的公司包括腾讯、富士康、创维、中国移动、小米、海信等,在2018MWC上海站,vivo发布的体感游戏手机,搭载的就是华捷艾米研发的3D体感算法技术。
李骊告诉36氪,MR作为下一代人机交互模式,其应用很快就会爆发。苹果和微软近两年在MR方面都会有很大动作,进而带动起整个MR市场快速发展。
据了解,苹果目前MR团队超过1500人, 3年累计投入超过200亿美元,2018年6月,苹果发布AR kit 2.0;2019年Q3苹果预计推出搭载MR芯片的手机;2020年,预计苹果在MR方向收入超过110亿美元。微软2015年发布MR设备HoloLens,新一代HoloLens产品也将于今年Q4发布,搭载自研HPU。
2010年,华捷艾米即组建了研发团队,开始了对3D视觉和3D MR算法的研究,目前形成了以3D智能SLAM和3D骨架算法为基础的9大核心算法体系。
3D智能SLAM算法,是对人、物、环境的识别,以及环境互动的一套3D视觉算法。其中环境互动包括体感交互、语音互动、躲避、搜索、导航等互动。
3D骨架算法,是对场景中所有人物进行提取,并对其肢体关节点进行识别与跟踪的技术。这是3D视觉及MR应用的基础。相比于2D骨架算法,华捷艾米3D骨架算法的优势是:稳定性好,不抖动;可识别各种特殊动作,交互效果好;运算量小;准确率高;可实现人物锁定与追踪。
有了完整的3D视觉和3D MR算法体系,华捷艾米发现并不能直接落地,原因是在行业应用中,往往会用到一系列算法,而现有的芯片承载不了。2016年,华捷艾米决定自主研发专用MR芯片,目前已流片成功,预计今年11月可以量产。
李骊告诉36氪,做MR芯片对行业落地至关重要,包括性能、功耗、体积、成本等方面的特殊优化,让3D视觉和MR在移动端能够实现较完整的功能和体验。
谈及技术壁垒,李骊给36氪算了一笔账。以3D骨架算法为例,人物样本标注资金成本:亿级样本量×0.8元=0.8亿元;模型训练资金成本:3次×2.2万×24小时×75天=1.2亿元;芯片研发资金成本0.8亿元,以上总计资金成本达3亿元。时间成本方面,华捷艾米完成整套算法研发用了8.5年,芯片研发用了2年。
完成了MR软硬件的整套解决方案建设,下一阶段,华捷艾米的核心目标是MR商业化落地,这也将真正检测其过去多年的人力、资金、时间投入,是否能收获到与此相匹配的商业价值。
——————
我是36氪记者陈绍元,关注AI、科技、物联网,寻求报道和交流请加微信:963757163,请注明公司、职位、姓名。